张梦
- 作品数:2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大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的思考被引量:6
- 2018年
- 以生物化学教学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的方法与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
- 王中山张梦
- 关键词:教学评价
- ETAR-C58多肽生物合成及其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获得ETAR羧基末端58个氨基酸的多肽(ETAR-C58),探讨其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PCR方法获得ETAR-C58碱基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WaldoGFPe,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后,经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得到重组融合多肽,SDSPAGE分析多肽表达量和纯度,免疫印迹做进一步的鉴定。最后采用Transwell法测定A37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Waldo-ETAR-C58,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了约90%的可溶性蛋白表达量,纯化获得纯度高达95%的融合多肽,免疫印迹的曝光条带和重组多肽的大小相一致,加入2μmol/L ETAR-C58后,A37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 <0.05)。结论 ETAR-C58多肽具有抗黑色素瘤的活性,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张飞飞张梦王中山
- 关键词:黑色素瘤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 改良体位联合精细化护理对胃镜检查患者配合度、心理状态及不适症状的影响
- 2025年
- 探究在胃镜检查患者中给予改良体位+精细化护理措施干预,对患者配合度、心理状态以及不适症状的具体影响价值。方法 研究观察时间范畴在2023.12~2024.12期间,样本容量总计归纳为70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指导,划分为相同容量的两组,进行侧卧位+常规护理的患者总计35例,设定为对照组,进行改良体位+精细化护理措施的35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配合度、心理状态、生理应激反应、不适症状。结果 观察组FCS量表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较之对照组各负性情绪分值,观察组数值均以程度不等的下降趋势呈现P<0.05;观察组各生理应激反应程度分值小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总不适症状发生率,观察组百分比更低P<0.05。结论 选择精细化护理联合改良体位落实到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有助于提高配合程度,保持积极心理状态,减轻生理应激反应程度,降低不适症状发生率。
- 张梦徐思佳
- 关键词:改良体位精细化护理胃镜检查心理状态不适症状
- 沙门伤寒杆菌内膜蛋白GsiD的表达纯化与相互作用
- 2017年
- [目的]克隆沙门伤寒杆菌gsiD编码序列并在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osetta(DE3)进行过表达,纯化GsiD蛋白质并研究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使用GFP作为融合蛋白质标签,优化蛋白质表达和纯化过程,使用位于GFP末端的8×His作为标签进行Ni柱纯化。Gsi A、B、C和D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细菌双杂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成功构建gsiD过表达载体,优化了GsiD的表达和纯化条件,每1 L培养基可获得约0.4 mg的GsiD蛋白质;内膜蛋白GsiD能够和内膜蛋白质Gsi C发生相互作用,同时GsiD能够和ATP结合蛋白质Gsi A发生相互作用,却不会和Gsi B发生相互作用。[结论]首次克隆并研究了沙门伤寒杆菌gsiD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谷胱甘肽转运的机制奠定基础。
- 王中山张梦夏晓琨
- 关键词:谷胱甘肽膜蛋白蛋白质相互作用
- 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ETAR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ETAR来源融合多肽抑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HGSOC)组织中内皮素A受体(ETAR)表达的临床意义;设计ETAR羧基末端(ETAR-C)氨基酸序列来源的ETAR-C融合多肽,研究其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抑癌作用。方法(1)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HGSOC且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26例,收集其癌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HGSOC组织中ETAR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2)以ETAR-C氨基酸序列为基础设计ETAR-C融合多肽,通过体外表达、纯化ETAR-C融合多肽,采用划痕实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ETAR-C融合多肽处理后卵巢癌SKOV3和CAOV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ETAR-C融合多肽处理后顺铂耐药卵巢癌SKOV3/cDDP和CAOV3/cDDP细胞的化疗敏感性,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ETAR-C融合多肽处理后卵巢癌SKOV3和CAOV3细胞中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的表达。结果(1)HGSOC组织中ETAR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8.6±5.1,X-Tile软件分析显示最佳截断值为61.7%,据此将HGSOC患者分为ETAR mRNA高表达(76例)和低表达(50例)。ETAR mRNA高表达与HGSOC患者的腹水量、铂类药物耐药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均显著有关(P均<0.05),而与HGSOC患者的年龄、术后残留灶大小无关(P均>0.05);ETAR mRNA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8.4%、28.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2%、52.0%,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34)。(2)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均显示,内皮素1(ET-1)、ET-1+ETAR-C分别处理后SKOV3和CAOV3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和细胞侵袭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TT比色法检测显示,加入不同浓度(4、6、8、10、12、24μg/ml)顺铂后,ETAR-C融合多肽处理后的SKOV3/cDDP和CAOV3/cDDP细胞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细胞(P均<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
- 张艳玲夏晓琨张梦
- 关键词:细胞运动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小鼠的性别差异分析
- 2025年
-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小鼠的性别差异。方法 腹腔注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1×10^(7) cfu或2×10^(6) cfu感染雌性和雄性C57BL/6小鼠各8只,观察小鼠存活及死亡情况。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2×10^(6) cfu感染雌性和雄性小鼠各6只后,检测肝脏和脾脏组织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数量以及肝脏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1×10^(7) cfu感染小鼠48h时,雄性小鼠死亡4只,雌性小鼠全部死亡。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2×10^(6)cfu感染小鼠72h时,雌性小鼠死亡4只,雄性小鼠没有死亡。雌性小鼠肝脏和脾脏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数量均多于雄性小鼠[(82.3±7.1) cfu vs.(16.6±4.9) cfu和(11.7±2.9) cfu vs.(2.3±0.9) cfu](P<0.01)。雌性小鼠肝脏组织GSH含量为(37.22±2.62)μmol/L,高于雄性小鼠的(30.26±3.89)μmol/L(P<0.01)。结论 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后,雌性小鼠的致死率更高,肝脏和脾脏组织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检出数量更多,可能与雌性小鼠GSH含量较高有关。
- 张梦嵇君伟田奋张蓓张蓓张艳玲张玉娟刘颖
- 关键词:性别
- TAT介导多肽药物过表达纯化和穿膜活性检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获得NR2B羧基端多肽(NR2Pep),探讨TAT-NR2Pep在细胞中的跨膜特性。方法:利用酶切连接方法构建p Waldo-TAT-pep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检测不同浓度诱导剂和不同温度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利用镍柱亲和层析及分子筛方法纯化TAT-NR2Pep-GFP融合蛋白,利用GFP发荧光的特性采用In-gel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以融合蛋白C端His标签特异性抗体,通过Western印迹确定融合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AT-NR2Pep-GFP融合蛋白在CHO和C2C12等细胞中的跨膜活性。结果:构建了TAT-NR2Pep-GFP表达载体,重组菌经0.1 mmol/L IPTG于22℃诱导20 h能够表达较多高质量的目标蛋白;In-gel荧光检测证实融合蛋白TATNR2Pep-GFP拥有正确构象,GFP能够发出绿色荧光;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预期;细胞穿膜实验证实TAT能够介导多肽穿过细胞膜。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得到TAT-NR2Pep-GFP融合蛋白,该蛋白散发绿色荧光,能够穿过细胞膜。
- 王中山张梦张美娴陈淑漫朱焘方佳炜杨静戴毅
- 一种多肽TAT-M3R1C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TAT‑M3R1C及其应用,该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1‑11位为穿膜肽TAT,12‑54位为M3R1C。本发明提供的多肽TAT‑M3R1C来源于M3R羧基末端,该多肽TA...
- 张梦张艳玲王中山
- 大肠杆菌UvrB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UvrB蛋白,优化其表达和纯化的条件,并初步研究其对抗紫外线伤害的功能。[方法]克隆大肠杆菌MG1655菌株UvrB编码序列,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Waldo-GFP-UvrB,并转入BL21(DE3)表达菌株诱导蛋白质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以及分子筛层析的方法纯化蛋白质,采用紫外光刺激的方法研究其细胞内功能。[结果]成功构建UvrB表达载体,获得UvrB在BL21(DE3)中重组菌株,其表达条件为22℃,0. 2 mmol/L IPTG诱导20 h,UvrB以可溶蛋白的形式存在。SDS-PAGE结果显示UvrB蛋白质分子量约76 k Da与预期相符;经纯化后UvrB蛋白质得率约为0. 6 mg/L培养基,纯度> 85%,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研究克隆并构建了大肠杆菌UvrB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优化了其纯化方案,得到纯度> 85%的可溶UvrB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UvrB蛋白质功能奠定了基础。
- 方佳炜张梦杨一鸣叶依杨王中山
- 关键词:UVRBDNA损伤切除修复蛋白表达蛋白纯化
- TAT-MC4R1的表达纯化及其减重作用
- 2023年
- [目的]体外表达并获得有活性的TAT-MC4R1,探讨其减重作用。[方法]PCR法克隆MC4R羧基末端序列并构建pWaldo-MC4R1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优化表达温度和诱导剂IPTG浓度;利用镍柱亲和层析与分子筛层析方法纯化得到TAT-MC4R1蛋白质;构建小鼠模型,检测TAT-MC4R1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Waldo-MC4R1表达载体,0.1 mmol/L IPTG、25℃诱导培养20 h,蛋白质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动物模型证实TAT-MC4R1能够安全有效减重。[结论]以0.1 mmol/L IPTG于25℃诱导培养20 h,每1 L细胞培养基可获得约1.2 mg的TAT-MC4R1蛋白,蛋白纯度超过90%。最终获得的TAT-MC4R1能够安全有效减轻小鼠体重。
- 李俊良李健王中山张梦
- 关键词:减重多肽蛋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