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陈毅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关节
  • 3篇皮肤温度
  • 3篇膝关节
  • 3篇膝关节置换
  • 3篇假体
  • 3篇假体周围
  • 3篇假体周围感染
  • 3篇关节置换
  • 2篇血清
  • 2篇血清SICA...
  • 2篇全膝人工关节...
  • 2篇热像仪
  • 2篇人工关节
  • 2篇人工关节置换
  • 2篇细胞
  • 2篇红外
  • 2篇红外热像
  • 2篇红外热像仪
  • 1篇性细胞
  • 1篇淫羊藿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叶陈毅
  • 1篇何荣新
  • 1篇杨晓波
  • 1篇陈其昕
  • 1篇李方财
  • 1篇李浩
  • 1篇陈炜平
  • 1篇严世贵
  • 1篇吴立东
  • 1篇韩斌
  • 1篇李万里
  • 1篇赵翔
  • 1篇陈刚
  • 1篇梁成振
  • 1篇王海超

传媒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2016年浙...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淫羊藿苷促进大鼠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腱骨愈合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大鼠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通过自体肌腱建立大鼠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实验组给予125mg/kg的淫羊藿苷灌胃,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通过血清生化,Micro-CT,生物力...
蒋帅叶陈毅周辰鹤周骁钰俞元斌何荣新
关键词:淫羊藿苷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皮肤温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及膝关节皮肤温度测定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0例(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3±9.5)岁;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而行二期旷置翻修的患者10例(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60.9±8.2)岁。分别于术前(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为诊断时)、术后(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为二期翻修术后)第1天、第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sICAM-1,并用红外热像仪评估双膝关节平均皮肤温度差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患者术前血清CRP、IL-6、ESR水平正常,术后明显升高并于术后第1-7天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1-3个月内恢复正常;血清sICAM-1水平在观察期间无明显波动。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患者一期手术前血清CRP、IL-6、ESR明显高于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P均〈0.05),二期翻修术后3个月内逐渐降至正常。sICAM-1一期手术前明显高于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旷置3个月后恢复正常,二期翻修手术及以后随访期间无明显升高。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患者术前双膝关节平均温度差为(0.73±0.62)℃,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到峰值(4.37±1.06)℃,之后开始下降,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全膝关节感染翻修组患者一期旷置术前双膝关节平均温度差为(5.03±0.81)℃,明显高于全膝关节初次置换组(P〈0.05),二期翻修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双膝关节�
何荣新叶陈毅木明江·依沙克严世贵
关键词:皮肤温度胞间黏附分子1
丙酮酸激酶M2在肿瘤及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丙酮酸激酶(PK)是已知的糖酵解途径尤其是肿瘤细胞糖代谢过程中极为关键的限速酶之一,丙酮酸激酶M2(PKM2)是PK的亚型。作为目前肿瘤领域研究最热门的代谢激酶之一,PKM2在包括各种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软骨细胞糖酵解代谢异常及分子信号通路紊乱是骨关节炎病因机制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KM2可入核参与组蛋白修饰过程,对软骨细胞代谢及组蛋白修饰有显著调控作用,进而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从基因转录调控、氧化应激等方面综述PKM2在肿瘤和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肿瘤及骨关节炎的诊治提供最新的参考依据。
叶陈毅陈炜平赵翔陈临炜李万里吴立东杨晓波
关键词:糖酵解肿瘤骨关节炎
退变椎间盘的酸性微环境对髓核间质干细胞和脂肪间质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体外模拟退变椎间盘的酸性微环境对髓核间质干细胞及脂肪间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从健康雄性大鼠腹股沟中提取的脂肪问质干细胞和尾椎间盘提取的髓核间质干细胞分别于四种不同的pH条件下进行培养:标准条件(pR7.4),模拟正常、轻度退变和重度退变的椎间盘微环境(pH分别为7.1、6.8和6.5)。采用流式AV/PI染色和CCK-8测定细胞存活和增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测定聚集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IV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4,ADAMTS4)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3,TIMP-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种干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在酸性培养条件下均出现上升,其中髓核间质干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细胞比例低于脂肪间质干细胞。两种干细胞在酸性条件下培养3--5d增殖水平均出现下降。在相同的酸性培养条件下,髓核间质干细胞的增殖水平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P均〈O.05)。随着培养基pH值下降,两种干细胞的聚集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和TIM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而MMP-2和ADAMTS4上升。同等培养条件下髓核间质干细胞中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而Ⅰ型胶原、MMP-2和ADAMTS4低于脂肪间质干细胞。结论退变椎间盘酸性微环境对脂肪间质干细胞和髓核问质干细胞的细胞存活和增殖能力有抑制作用,对髓核间质干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
韩斌王海超叶陈毅陶轶卿李浩梁成振陈刚李方财陈其昕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间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膝关节皮肤温度变化以及血清sICAM-1水平测定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及血清sICAM-1监测,观察比较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以及感染后翻修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并通过描述膝关节皮肤温度变化与CRP、IL-6、sICAM-1及ESR变化趋势之间的联系,探讨膝关节皮...
叶陈毅张炜蒋帅萨姆何荣新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红外热像仪皮肤温度
互助查体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互助查体在骨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1年7—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见习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完成课程培训,以讲课的形式介绍骨科专科查体要点。试验组采用常规授课结合互助查体模式(见习学员两两之间相互查体),完成课程培训。通过临床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及学生自评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学习情况满意度自评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互助查体有助于提高骨科见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运用能力。
叶陈毅丁钱海
关键词:骨科见习教学效果
膝关节皮肤温度变化以及血清sICAM-1水平测定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膝关节皮肤温度变化以及血清sICAM-1水平测定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纳入初次全膝置换30例(组1,男11例,女19例,年龄59.3±9.5),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翻修10例(...
叶陈毅张炜蒋帅陈曦何荣新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红外热像仪皮肤温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