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体脂含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和新生儿体脂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孕早期孕妇纳入队列,随访至胎儿出生。于孕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GDM组。孕妇分娩前,留取空腹血;胎儿出生24小时内,进行体格测量。使用t检验比较新生儿体脂质量、体脂百分含量之间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GDM和新生儿体脂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GDM组新生儿体脂质量(0.62±0.27)kg、体脂百分含量(17.68±5.22)%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水平是新生儿体脂百分含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GDM增加新生儿的体脂含量,应早发现、早干预,以降低新生儿体脂含量。
- 朱梦秦风云朱桃花章渺何修界胡传来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
- 产妇体力活动和睡眠时长对产后体重滞留影响的观察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通过监测妇女产后2年内体重滞留变化,探讨孕妇产后体力活动和睡眠时长等因素对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参加产后42天体检的418名妇女纳入研究,建立基线资料。于产后42 d、3、6、9、12、18、24个月对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影响因素与体重滞留的关系。结果产后42 d、3月、6月、9月、12月、18月和24月获得有效数据分别为418、314、299、278、264、229和193例。研究对象的孕前体重为(53.46±6.70)kg,产后42 d、6月、12月、18月和24月体重滞留分别为(7.14±4.04)kg、(6.81±5.02)kg、(5.19±3.82)kg、(5.35±4.52)kg和(5.15±3.68)kg。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孕妇产后不同时间段体重滞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的体力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的睡眠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体力活动和睡眠时长是影响产后体重滞留的重要因素。
- 马艳玲李丽佳朱梦刘刚邵子瑜范良乐胡传来
- 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1月在铜陵市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做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411例,于孕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定HbA1c。根据OGTT结果将孕妇分成3组,即GDM组、糖耐量异常组和糖耐量正常组,比较3组之间OGTT结果及HbA1c水平,评估HbA1c在GDM筛选中的价值。结果 GDM组空腹血糖,餐后1h、餐后2h血糖和HbA1c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HbA1c最佳诊断临界值为5.75%,此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4%、74.8%、67.7%、89.2%。结论 HbA1c在GDM筛查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降低GDM漏诊率。
- 朱梦朱桃花胡传来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口服糖耐量试验
- 妊娠期糖尿病胎盘PPARγ水平及其对新生儿体脂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胎盘PPARγ水平以及其对新生儿体脂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铜陵市...
- 朱梦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PPARΓ胎盘体脂
- 文献传递
- PPARγ激动剂对妊娠期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究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小鼠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7周C57bl/6J小鼠建立GDM模型,选取24只随机均分:GDM模型组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干预组。选12只孕鼠作空白对照组。记录受孕日期(gestation day,GD)及GD10~GD18孕鼠体重及血糖。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血糖;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测血清胰岛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孕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WST-1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微量测定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结果不同时间段的孕鼠体重(F=306.53,P<0.001),血糖(F=31.2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的影响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各组孕鼠胰岛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3,P=0.009);各组孕鼠血清SOD、GSH-Px水平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8)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升高GDM小鼠血清SOD、GSH-Px水平,降低TNF-α水平,改善GDM小鼠体内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
- 徐梦马艳玲赵奇红胡传来何修界秦风云朱梦
- 关键词:糖尿病PPARΓ氧化性应激白细胞介素8
- 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对妇女产后两年体重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对妇女产后2年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合肥市某区妇幼保健站进行产后42天体检的418例妇女为研究人群并建立观察队列,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孕产妇管理档案的方法收集基线资料,于产后42天及6月、12月、18月、24月对其进行连续性随访观察各时点的体重值。结果:418例产妇产后42天、6月、12月、18月、24月恢复至孕前体重率分别为7.42%、15.38%、32.58%、24.89%、27.97%。孕前BMI各组(<18.5kg/m2组,18.5kg/m2≤BMI<24kg/m2组,≥24kg/m2组)产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3组(孕期增重较少组、孕期增重适中组和孕期增重较多组)妇女产后42天、18月和24月体重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孕期增重影响产后2年体重的变化,根据孕前BMI将孕期增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有效促进妇女产后体重恢复到孕前水平并控制远期肥胖的发生。
- 孙金华李丽佳邵子瑜范良乐朱梦刘刚胡传来
- 关键词:孕期增重
- 妊娠期糖尿胎盘PPARγ水平及其对新生儿体脂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胎盘PPARγ水平以及其对新生儿体脂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
- 朱梦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PPARΓ表达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