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波

作品数:21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输血
  • 3篇弹力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弹力图
  • 3篇血小板
  • 3篇抗体
  • 2篇血浆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输注
  • 2篇头孢
  • 2篇自体
  • 2篇微柱
  • 2篇微柱凝胶
  • 2篇微柱凝胶法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急性
  • 2篇辐照

机构

  • 19篇南阳市中心医...
  • 2篇河南大学
  • 1篇南阳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王波
  • 10篇韩海心
  • 8篇杨讯
  • 4篇杨旭
  • 1篇叶向阳
  • 1篇余东
  • 1篇王华磊
  • 1篇王挺

传媒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4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研究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年份

  • 5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病患者86例,根据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评估标准将其分为无效组和有效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记录其血小板输注疗效情况及随访1年预后终点事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再采用Kaplan-Meier曲线法比较生存率。结果86例HSCT患者中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69.77%(60/86),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2.55%(37/5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75.00%(12/1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3.64%(7/11),慢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50.00%(4/8),即有效组60例,无效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输注次数、出血、血小板库存时间、移植类型、ABO血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脾肿大者、感染者占比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OR=1.595,95%CI:1.301~1.956)、脾肿大(OR=1.376,95%CI:1.142~1.657)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无效组住院病死率、随访病死率(11.54%,3/26;26.92%,7/26)均高于有效组(0,0/60;5.00%,3/60),P均<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无效组总生存率低于有效组(P<0.05)。结论HSCT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较高,感染和脾肿大是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血小板输注无效对HSCT患者预后的影响表现为更低的总生存率,需重视引起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韩海心杨讯王波杨旭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小板输注预后
血栓弹力图在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输血中的指导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62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重点根据凝血常规检测结果指导输血,研究组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指导输血。记录两组凝血功能,统计研究组血栓弹力图指标,对比两组输血量。结果两组术前、术中输血后、术后24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前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均高于术前、术中输血后、术后24h(P<0.05)。研究组围术期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新鲜血浆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检测凝血功能相比,血栓弹力图监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并指导围术期输血,可减少血液制品用量,节约血液资源。
辛叶韩海心杨讯王波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食管癌围术期输血凝血功能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效果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B)患者的输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肝病、门静脉高压所致的AUG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治疗,研究组采用限制性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统计两组不同时间止血情况、死亡率、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TT、APT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PT、T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48h止血率、72h止血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率、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性输血相比,限制性输血可有效改善AUGB患者凝血功能及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实现快速止血,且安全性良好。
辛叶韩海心杨讯王波
关键词:限制性输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
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抗体在肝癌患者输血中的指导作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抗体在肝癌患者输血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100例,按输血指导方法的不同分组,按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指导输血的患者作为A组(n=35),按常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抗体指导输血的患者作为B组(n=30),采用血栓弹力图+血小板抗体+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指导输血的患者作为C组(n=35)。比较C组输血前后R、K、α角、MA、CI值,记录并比较输血前后3组PT、APPT、TT、FIB,统计分析输血前后3组血液成分(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及输注后1、24 h校正指数(CCI)值。结果 C组输血后R、K低于输血前(P<0.05),α角、MA、CI高于输血前(P<0.05)。输血前3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P>0.05;输血后C组PT、APPT、TT低于A组和B组(P<0.05),FIB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血液成分输注量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血液成分输注量低于A组(P<0.05)。输注后1、24 h C组CCI值均高于A组和B组(P<0.05),输注后1、24 h B组CCI值高于A组(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联合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肝癌患者输血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优化输血方案并提高输血效果。
辛叶韩海心梅懿文王波
关键词:肝癌血栓弹力图血小板抗体
联合检验CST4、CA19-9、CA72-4、CEA及胃蛋白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研究联合检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4(cystatin-S/M,CST4)、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抗原72-4(cancer antigen 72-4,CA72-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00例,以及同期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健康人群10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全体受试者的多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其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年龄、性别数据表现上无明显差别(P>0.05)。同时,胃癌组中的CST4、CA19-9、CA72-4、CEA及PGⅡ的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该组的PGⅠ与PGR明显更低(Z=-3.580、-4.612,P<0.001)。此外,胃癌组中对CST4、CA19-9、CA72-4、CEA、PGⅠ及PG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分析ROC曲线可知,CST4、CA19-9、CA72-4、CEA、PGR的AUC分别为0.611、0.617、0.628、0.679、0.689;灵敏度分别为0.45、0.47、0.78、0.67、0.61。单项检测的AUC与灵敏度均低于其五项联合,AUC为0.810、灵敏度为0.92(95%CI:0.746-0.874)。结论CST4、CA19-9、CA72-4、CEA及胃蛋白酶原的联合检验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李亮王波余东
关键词:CA19-9CA72-4CEA胃蛋白酶原胃癌
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状况及输血对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状况,并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输血对策。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09~2020-09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n=200)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患有不同的疾病,对不同疾病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输血对策。结果:在200例患者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存在自身抗体为38例(19.00%);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炎、肝胆管疾病、慢性肾炎存在的自身抗体为25例(12.50%);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气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为13例(6.50%);浆细胞骨髓瘤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为10例(5.00%)。200例患者中,温抗体型、冷抗体型、混合抗体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7.50%、50.00%、12.50%。结论:不同疾病患者中存在自身抗体类型均不相同,其中以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自身抗体阳性率最高,且常见自身抗体类型为冷抗体型为主。临床应针对自身抗体类型和患者疾病情况制定合理的输血对策。
李亮王波曹承华
关键词:疾病种类自身抗体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以及不规则抗体的分布,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拟输血或者手术备血的5 0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5 00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0例为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4%。不规则阳性患者筛查中非特异性抗体1例,占5%,特异性抗体19例,占95%。特异性分布情况:抗-M最高,其次为抗-D、抗-E、抗-C等。结论筛查不规则抗体能够为临床输血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能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王波凌励
关键词:受血者不规则抗体临床输血
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输血检查的患者总计8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凝聚胺法428例,盐水法428例,对比两组红细胞凝聚情况、检测指标、检验时间。结果相比较盐水法,凝聚胺技术具有较高红细胞凝聚数量检出率;凝聚胺技术阳性抗体、准确率、灵敏度、稳定性为10.98%、90.19%、96.03%、17.52%,高于盐水法2.34%、80.84%、83.41%、4.67%;凝聚胺技术检验时间低于盐水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应用中具备良好效果,进一步提高检验准确率,并缩短检验花费时间。
辛叶韩海心王波
关键词:输血凝聚胺技术
微柱凝胶法筛查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法筛查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存在情况,并对筛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输血且入院前有输血史的32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微柱凝胶法筛查所有患者不规则抗体存在情况,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所属科室、输血总次数及女性妊娠次数分布情况。结果经微柱凝胶法检验,3250例反复输血患者中113例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占3.48%;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占比最高,为65.49%;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50岁年龄段,占52.21%;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血液内科及肾病内科,分别占30.09%、27.43%;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入院前输血次数≥3的占比最高,为79.6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妊娠次数≥3的占比最高,为75.61%。结论经微柱凝胶法筛查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中仍存在不规则抗体阳性情况,不规则抗体主要类型为抗-E,且阳性患者主要集中于≥50岁年龄段、女性群体,多见于血液内科及肾病内科、输血总次数≥3、女性妊娠次数≥3的患者。
王波杨讯辛叶
关键词:反复输血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
ABO溶血病新生儿血清学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ABO溶血病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被诊断为ABO溶血病并进行血清学检测的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测量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ABO溶血三项试验。分析四组数据。结果四组治疗前后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BO溶血病新生儿使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治疗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高。
王波凌励
关键词:ABO溶血病新生儿血清学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