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远 作品数:57 被引量:168 H指数:8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203例临床诊断跟痛症病人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总结病因。对比分析跖筋膜炎病人的双侧跖筋膜及足底脂肪垫的超声参数。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大于24 kg/m^2分为BMI>24 kg/m2组和BMI≤24 kg/m^2组,对比两组上述参数,探讨超声诊断跖筋膜炎的价值。结果跖筋膜炎是203例病人足跟痛的首要病因,占82.8%。其中跖筋膜炎病人患侧跖筋膜跟骨止点处的超声测量厚度大于健侧(0.50 cm vs.0.37 cm),而脂肪垫厚度小于健侧(0.55 cm vs.0.60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段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24 kg/m^2组与BMI≤24 kg/m^2组病人右侧跟骨止点处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24 kg/m^2组左侧跖筋膜厚于BMI≤24 kg/m^2组(0.46 cm vs.0.4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MI>24 kg/m^2组右侧足底脂肪垫厚度较BMI≤24 kg/m^2组增厚(0.59 cm vs.0.5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直接显示跖筋膜跟骨止点处增厚,可为足底跖筋膜炎临床诊断提供定量的参数指标,对于足跟痛的软组织因素分析和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周亚静 徐宁 荣雪余 赵汉学 魏芳远关键词:足跟痛 跖筋膜炎 超声 踝关节炎的病因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15年 近年来,随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及诊疗水平的提升,踝关节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卫生负担,并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1-3]。据统计,全球近1%的成年人,因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长期受到困扰,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有研究表明,晚期踝关节炎为患者带来的肢体功能障碍及精神困扰与晚期髋关节炎同样严重[4],但髋膝关节炎已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对其病因及相关机制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而对于踝关节炎的研究仍较少[5]。 张树 张建中 包贝西 魏芳远关键词:病因机制 软骨下骨 髋膝关节 骨软骨移植 三角韧带 复杂性踝管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2016年 踝管综合征(tarsal tunnel syndrome,TTS)是指踝管中胫后神经及胫后动静脉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其受卡压产生的临床症候群。通常病因为踝部外伤、踝管内腱鞘囊肿、滑膜炎、脂肪瘤、腱鞘炎等诸多因素导致踝管内压力增高。本研究选取阳泉市阳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例复杂性踝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杨峰 张拥涛 魏芳远 张建中关键词:踝关节 踝管综合征 合并跖楔关节松弛的青少年拇外翻患者术式选择 目的 合并跖楔关节松弛的拇外翻患者的术式选择常常让大家束手无策,尤其是年轻患者。现通过分析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治疗青少年拇外翻合并跖楔关节松弛的短期临床效果。 魏芳远 王显军 曲峰 张建中关键词:术式选择 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骨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40足),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38.3±5.2)岁,其中SandersⅡ型22足,SandersⅢ型18足,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9±2.6)d。比较病人术前、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Gissane角与B?hler角的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病人随访时间为5~7个月,2例患足因切口渗出延期愈合,其余患足切口愈合良好,无内固定物并发症。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患足Gissane角、B?hler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评分优良率为92.5%。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满意。 孙刚 魏芳远 陈秀林 孙海滨 李克 张春建 王维新 孟显举 冯雷 陈源女性外翻引发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女性外翻引发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有症状的144例(237足)女性外翻患者的负重CT影像资料。患者年龄19~84(53.79±13.04)岁。根据籽骨嵴是否磨损分为籽骨嵴磨损组与籽骨嵴无磨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第1~2跖骨间角(IMA)、外翻角(HVA)、第1跖骨关节面外翻角(DMAA)、正位胫侧籽骨分度、冠状面籽骨分度、第1跖骨旋转角(α角)、第1跖骨底边旋转角(β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界值。结果144例(237足)患者的IMA为13.85°±3.15°,HVA为31.52°±11.23°,DMAA为18.10°±8.08°,α角为22.78°±6.89°,β角为15.01°±6.45°。两组参数比较,除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1,P>0.05)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1.05(1.02~1.09),P<0.01]、冠状面籽骨分度[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4.41(2.90~6.70),P<0.01]是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界值为53.5岁(灵敏度85.1%、特异度56.6%),冠状面籽骨分度界值为1.5度(灵敏度90.4%、特异度67.8%)。结论女性外翻患者中,籽骨嵴磨损与年龄和冠状面籽骨分度增加有关,与IMA、HVA、DMAA、正位籽骨分度及第1跖骨旋转角度无关。 张明珠 张树 何慧婧 孙超 王显军 张建中 魏芳远 曲峰 王智关键词:外翻 籽骨 脊髓电刺激治疗趾外伤后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Ⅱ型一例报告 被引量:4 2021年 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常发生在骨折和外科手术后,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处理较困难。该病是以肢体疼痛为主要症状,继发于组织损伤之后,关节、骨骼、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均可涉及,且与血管运动因素有关的综合征。 刘芳 路桂军 王超 魏芳远 牛杰杰 钟长峰关键词:疼痛综合征 肢体疼痛 脊髓电刺激 外科手术后 血管运动 马缰绳畸形病例报告并系统性回顾 目的 介绍2例经手术治疗的马缰绳畸形病例。方法 第1例是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病人,出现第1、2、3趾屈曲畸形,通过中足入路、肌腱转位的方式治疗;第2例是踝关节骨折术后病人,出现第1、2趾的屈曲畸形,通过踝后入路、 肌腱松解... 刘雪涛 王书亮 魏芳远 张建中关键词:手术入路 肌腱松解术 僵硬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7年 僵硬是第一跖趾关节退行性疾病,5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在2.5%。背侧骨赘和关节间隙变窄可导致疼痛、运动范围的受限。具体病因仍然存有争论。可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对疾病进行评估和分级。非手术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关节腔内注射,鞋的改良,运动的调整和物理治疗,在所有僵硬患者中都应该先尝试保守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为缓解疼痛,保持第一跖趾关节的稳定性,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可分为保留关节与非保留关节手术。僵硬早期阶段的治疗以保关节为主,主要是骨赘切除术和截骨术。融合术在僵硬晚期治疗中被认为是金标准。其他治疗方法例如关节成形术、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技术,被证明早期是有效的。然而,还需要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关节的情况,患者的目标和期望以及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 张文举 张宇 裴少琨 魏芳远 王智关键词:截骨术 关节成形术 关节镜技术 Scarf截骨联合Akin截骨治疗外翻 被引量:1 2017年 Scarf截骨常用于治疗第一二跖间角(IMA)<20°的有症状外翻畸形,第一跖楔关节应该稳定无松弛。趾近节趾骨Akin截骨可进一步矫正Scarf截骨后残留的趾骨外翻或旋转畸形。手术步骤如下:1.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位,可根据情况应用踝上或大腿根部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并记录。2.外侧软组织松解:于第一、二趾间背侧做长约2cm纵形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收肌后将其沿腓侧籽骨外缘切断,并于籽骨及跖骨间向上松解悬韧带,松解外侧关节囊,内翻第一跖趾关节证实外侧软组织已彻底松解。 魏芳远关键词:外翻畸形 截骨 软组织松解 第一跖趾关节 旋转畸形 常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