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新民

作品数:27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阴茎
  • 9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阳萎
  • 6篇基因
  • 6篇海绵体
  • 5篇阴茎海绵体
  • 5篇前列腺
  • 5篇膀胱
  • 4篇凋亡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4篇膀胱肿瘤
  • 4篇P16基因
  • 3篇移行细胞
  • 3篇移行细胞癌
  • 3篇阴茎海绵体注...
  • 3篇细胞癌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激素

机构

  • 27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广西医学院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郑新民
  • 22篇胡礼泉
  • 15篇李世文
  • 8篇杨志伟
  • 5篇张国辉
  • 4篇张新华
  • 3篇镇万华
  • 3篇王家治
  • 2篇夏焱森
  • 2篇魏少忠
  • 2篇刘小彭
  • 2篇邱启裕
  • 2篇全欣鑫
  • 1篇马胜利
  • 1篇鲁德银
  • 1篇曾俊
  • 1篇刘源
  • 1篇刘源
  • 1篇张克亮
  • 1篇姚学军

传媒

  • 8篇湖北医科大学...
  • 4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男科学报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实用医学进修...
  • 1篇男性学杂志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01
  • 4篇2000
  • 7篇1999
  • 5篇1998
  • 6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S1基因在人BPH中突变缺失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MTS1基因在人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变异情况。方法用PCR银染SSCP技术检测18例正常前列腺和38例BPH中抑癌基因MTS1各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结果12例BPH出现MTS1基因缺失,总缺失率为32%;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有1例出现MTS1基因缺失,缺失率为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1例有MTS1基因的突变。结论BPH的发病机制可能与MTS1的纯合性缺失有关,未见有突变发生。
邱启裕胡礼泉郑新民全欣鑫姚学军刘秋霞夏焱森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多肿瘤抑制基因基因缺失基因突变
阴茎勃起角度定量与勃起硬度的关系被引量:4
1994年
测定20例精神性阳萎和10例血管性阳萎病人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阴茎勃起角度(PEA)在20°、45°、60°、90°、120°时海绵体内压(ICP),结果表明PEA与ICP有明显的直线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27.41+0.78X,两组阳萎病人海绵体注药后PEA、ICP均有明显差别(P<0.01)。
镇万华胡礼泉郑新民李世文杨志伟朱保平
关键词:阳萎心理性性功能障碍罂粟碱阴茎
离断海绵体神经诱导大鼠阴茎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探讨海绵体神经损伤与阴茎细胞测亡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大鼠离断双侧海绵体神经,于术后1、2、3、6、9天分别处死动物并取阴茎海绵体,2天组加取阴茎头;对照组仅游离海绵体神经而不损伤,术后两天取材。用ISEL法检测细胞凋亡,2天组进行DNA片段分析,结果DNA片段分析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带”。凋亡率在神经损伤后迅速上升,2天达到高峰,3天后开始下降,9天后基本接近对照组水平。此外,2天组阴茎头与海绵体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张新华胡礼泉郑新民李世文
关键词:阳萎细胞凋亡海绵体神经损伤
血管活性药物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诊治阳萎1455例被引量:1
1995年
采用不同的血管活性药物阴茎海绵体注射诊治阳萎1455例,118例疑为静脉漏者,作PCG检查,结果药物注射诊断性试验与PCG符合率77.1%,勃起有效率84.0~93.5%。180例随访1/2~3年,48.9恢复生理性勃起,表明血管活性药物阳茎海绵体内注射是诊治阳萎较有效的方法。
郑新民胡礼泉晏继艮李世文王家治张国辉杨志伟镇万华
关键词:阳萎血管活性药物
去势诱导大鼠阴茎海绵体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探讨雄激素对大鼠阴茎海绵体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成年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阉割组、替代组及假手术对照组。于 1周后取阴茎海绵体 ,用ISEL法及DNA片段分析检测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NA片段分析 ,阉割组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带” ;各组凋亡率分别是 4.19%(阉割组 )、0 .2 0 % (替代组 )及 0 .14% (假手术对照组 ) ,阉割组与对照组及替代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对照组与替代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去势可诱导阴茎海绵体发生细胞凋亡 ,睾酮替代能阻止凋亡的发生 ,阴茎海绵体结构的维持依赖雄激素。
张新华胡礼泉郑新民李世文
关键词:雄激素细胞凋亡阴茎海绵体
前列腺包膜外注射复方当归液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附120例报告)被引量:2
1996年
采用复方浓当归液行前列腺包膜外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0例,每周注射2次,每次10ml,10次1疗程。结果:治愈62例,好转46例,无效12例。治愈好转率为90%,无毒副作用。并就当归的作用,疗效进行了讨论。
王家治胡礼泉郑新民李进文
关键词:前列腺炎当归液注射
包皮环切后包皮龟头炎、包皮垢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调查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包皮环切后人群包皮中包皮龟头炎、包皮垢及人乳头瘤病毒( H P V)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对 219 例包皮环切后通过问诊和体检,了解包皮龟头炎和包皮垢的情况,采用 P C R 扩增的方法检测包皮中 H P V6、11、16、18 及 33 型 D N A 保守片段。 结果:包皮龟头炎、包皮垢及 H P V 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21.0%(46/219)、43.3% (95/219)和41.1% (90/219)。 结论:包皮环切后包皮中包皮龟头炎、包皮垢及 H P V 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包茎或包皮过长者,应尽早行包皮环切术。
马胜利胡礼泉郑新民李世文
关键词:包皮龟头炎包皮垢乳头瘤病毒年龄
男性不育症的实验室检查与精液的体外处理
1996年
郑新民刘源
关键词:不育症体外处理精液
抑癌基因P16蛋白在人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999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中抑癌基因MTS1蛋白产物P16表达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了64例前列腺癌和1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8例前列腺癌P16蛋白表达阳性(59.4%),其中高分化癌阳性率为90.0%(18/20)、中分化癌为72.2%(13/18)、低分化癌为26.9%(7/26),随着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低分化组与高、中分化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P16蛋白表达均为阳性。结论: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前列腺癌病理学分级、恶性程度呈负相关。P16蛋白表达缺如可能是前列腺癌恶性程度高或是中、晚期的表现;P16蛋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邱启裕胡礼泉郑新民郑新民夏焱森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P16基因MTS1
P16基因在膀胱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摘要)被引量:2
1998年
P16基因在膀胱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摘要)魏少忠胡礼泉郑新民对5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分别进行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和流式细胞仪计数研究,以探讨P16基因在膀胱肿瘤细胞自发凋亡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89年3月~1996年5月手术治...
魏少忠胡礼泉郑新民
关键词:膀胱肿瘤细胞凋亡P16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