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赋能教育模式下的皮内针疗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干预效果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下的皮内针疗法干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用赋能模式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皮内针治疗,疗程为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疗程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吞咽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29%vs 58.62%,P<0.01)。相较于干预前,干预组进食时间、选择食物、症状、恐惧、疲劳、心理健康、心理负担、社会交往、睡眠评分改善,对照组进食时间、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睡眠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干预组进食时间、进食欲望、选择食物、症状、恐惧、疲劳、心理健康、心理负担、社会交往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赋能教育模式下的皮内针疗法有利于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情绪障碍。
- 环林林王乐红顾玉华周扣香孟凡嫣赵晨
-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皮内针
-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SAQ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SAQ各项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赵晨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肌梗塞护理
-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护理风险矩阵模型的构建
- 2025年
-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护理风险矩阵模型。方法于2022年9—11月基于文献研究与分析、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风险矩阵理论构建AIS溶栓患者END护理风险矩阵,并用Borda序值法完善原始风险矩阵。结果构建的AIS溶栓患者END护理风险矩阵模型共有5个维度,51个风险条目中,极高风险16个条目(31.4%),高风险条目29个(56.9%),中风险条目6个(11.7%),无低风险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风险矩阵模型可为临床护士提供科学、直观的风险防范重点,并显著降低AIS溶栓患者END的风险。
- 环林林王乐红顾玉华杨群胡倩赵晨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风险矩阵风险管理护理
- 胸痹患者的一般护理与中医辨证饮食护理
- 2014年
- 中医理论认为,胸痹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有突发性特点,有时来势很凶猛,变化快,易死亡。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胸痹患者进行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要,还需中医辨证施护,做好饮食护理。
- 赵晨
- 关键词:胸痹中医饮食护理
- 综合护理干预对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 2025年
- 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文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该类患者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术治疗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2组,分别用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照判断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ADL评分、评估生命质量的维度(共4个)、评估心理状况的量表(共2个)、NIHSS评分,护理后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本文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该类患者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益处较大,值得应用。
- 赵晨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心理状况
- 揿针对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效果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对卒中后疲劳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对其疲劳程度、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中抽选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最终纳入28例)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干预组(最终纳入2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疲劳程度、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总分和精力部分(SS-QOL-E)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2周后,除对照组腘绳肌肌力外,两组患者上肢、下肢FMA评分及目标肌肌力等级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及肩内收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卒中后疲劳患者采取揿针治疗能够很好的缓解卒中后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运动功能。
- 环林林王乐红顾玉华孟凡嫣赵晨
- 关键词:揿针脑卒中生活质量
- 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6.1%,观察组QOL总评分为(71.4±6.5)分,高于对照组的(58.7±7.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赵晨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OSAHS合并脑梗死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睡眠监测指标差异。结果:140例OSAHS合并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比由高到低分别为痰淤阻络证35例、风痰阻络证32例、气虚血瘀证28例、阴虚风动证26例、痰热腑实证19例;OSAHS合并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痰淤阻络证(P<0.05);OSAHS合并脑梗死患者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SaO_(2)<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TS90%)为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痰淤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自发微觉醒、呼吸暂停最长时间为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阴虚风动证>痰淤阻络证>痰热腑实证,睡眠潜伏期(SL)、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REM-SL)为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痰淤阻络证>风痰阻络证,总睡眠时间(TST)、快速动眼期(REM)占比、睡眠效率(SE)为风痰阻络证>痰淤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P<0.05)。结论:OSAHS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睡眠监测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为患者睡眠障碍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 顾玉华胡倩王乐红杨群李慧慧赵晨周吉雯王晨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脑梗死中医证候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