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长春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隐私侵犯经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基于“风险-收益”和调节定向的理论视角被引量:11
- 2023年
- 智媒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成为社会焦点议题。本研究以“风险-收益”框架为基础,重点考察了隐私侵犯经历对个人信息保护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勾勒出不同群体(促进定向vs.预防定向)的态度差异。通过对全国16城进行问卷调查(N=4,800)发现:第一,隐私侵犯经历与个人信息保护意愿之间呈正U型曲线关系,即保护意愿随着隐私侵犯经历的增加出现先下降后上升两个阶段。第二,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均会发挥中介作用,在下降阶段,感知收益解释力更强,在上升阶段,感知风险解释力更强。第三,促进定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强于预防定向用户,但在隐私侵犯极度严重时,预防定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强于促进定向用户,在平衡风险和收益的过程中,预防定向用户拐点出现明显早于促进定向用户。研究结果为理解中国智媒用户的隐私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 宣长春陈素白
- 距离产生美?时空视角下海外主流媒体中医报道的计算分析(2010—2023年)被引量:2
- 2024年
- 在“时”(新冠疫情前/后)-“空”(共建/非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视角下,本研究考察地理和文化距离对海外主流媒体中医报道的影响。通过对8597篇各国主流报刊的中医新闻文本进行隐喻和情感分析发现:各国对中医的态度较为中立,相较于非共建国家,共建国家情感倾向更正面,相较于疫情后,疫情前中医情感倾向更积极。对共建国家而言,地理和文化距离均不影响情感倾向,共建国家认可中医的医生身份及其医疗能力,将其纳入日常生活之中。对非共建国家来说,地理和文化距离均正向影响对中医的情感倾向,中医在疫情后期逐渐成为一种补充性方案,“距离产生美”在欧美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研究结果为中医海外精准传播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宣长春吴钧昊
- 关键词:中医隐喻分析新闻情感
- 复杂系统视角下全球媒体与智库涉“一带一路”的议题竞合和舆论协同(2014—2024)
- 2025年
-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视角,本研究考察全球媒体与智库涉“一带一路”的议题竞合与舆论协同机制。利用计算传播方法,对78956条媒体文本和2090条智库文本(2014—2024年)进行分析后发现,媒体和智库讨论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变化高度同步,媒体相对稳定积极表达情感而智库呈现更大的波动。媒体讨论数量对智库讨论数量存在显著影响,共建国家媒体对非共建国家智库有持续显著影响。主题分析揭示,在政治议题上非共建国家保持相对优势,经济议题呈现多元互动模式,而文化议题则展现出最高程度的互动性和包容性。“一带一路”传播中的权力动态变化和话语结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中心—边缘”传播模式。研究结果为国际传播研究引入了新的理论视角,为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 宣长春吴钧昊林婧
- 关键词:国际舆论
- 广告侵入性对社交媒体广告态度的影响:不同文化紧密度的差异化表现被引量:5
- 2021年
- 侵入性是广告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广告研究中重点考察的变量。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广告的侵入性呈现出一些和传统媒体广告不同的特质,亟需学界加以深入探讨和研究。聚焦文化视角,以文化紧密度为切入点,探究侵入性对社交媒体广告态度的影响。在对4172份全国性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文化类型会调节广告侵入性的影响。具体来说,对紧密型文化地区而言,侵入性会强化负面情感态度和回避行为,而对松散型文化地区而言,侵入性对情感态度和回避行为未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广告侵入性对广告回避行为的影响还受到消费者对广告的情感态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广告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 宣长春
- 关键词:情感态度
- 形式与意象:中西方说服逻辑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说服一直是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动机。发轫自中西方的不同说服实践各有其逻辑特点。从中西方对“类”这一概念的理解差异切入,在理论层面廓清中西方说服逻辑的分野,发现中国的说服注重推类,并利用“意象”完成推类的过程;西方的说服注重推理,依靠“形式”完成真理的建构。通过在中美两国大学展开的两次实验,对中西方各自说服逻辑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人更容易被意象推类说服,西方人更容易被形式推理说服。
- 宣长春林升栋
- 关键词:说服意象推类中西方
- 广告社会效果:广告效果研究的必要视角被引量:5
- 2021年
- 广告效果研究是广告学研究的基础问题,回顾中西方广告效果研究的历史脉络发现,长久以来学界注重经济效果的考察而忽视社会效果的研究。本研究在梳理相关研究后认为,广告社会效果是广告效果研究不应回避的重要面向。围绕广告社会效果,当务之急是廓清概念本身。未来应从消费者、政府、行业和平台等多维视角切入,结合大数据和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把握广告社会效果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 宣长春林升栋
- 关键词:中西方广告
- 同中有异:社交媒体广告侵入性影响生活质量感知的二元解释路径
- 2025年
- 本研究聚焦社交媒体广告侵入性对人们生活质量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广告侵入性负向影响生活质量感知,存在着两条中介解释路径,并受到地域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当以感知平台自治为中介时,相较于城市和文化紧密地区,农村和文化松散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感知受到广告侵入性的负向影响较小。当以感知政府治理为中介时,相较于城市和文化紧密地区,农村和文化松散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感知因广告侵入性出现不降反升的意外结果。研究结论为社交媒体广告的经营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 宣长春王小莉经羽伦
- 关键词:侵入性
- 地理空间视角下社交媒体使用的偏向和扩散研究——基于4172份全国性样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地理空间日益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变量,却甚少走入传播学研究的学科视野。本研究通过对4172份全国性样本分析后发现,在城市和区域两个地理尺度上,社交媒体的采纳时间与使用能力均存在"梯度递减效应",而这种递减所造成的鸿沟呈现出一种"非平衡性鸿沟分布"的特征。具体而言,随着空间层级越来越高,用户采纳社交媒体的时间逐级增长,使用能力也逐级增强,但层级之间的鸿沟差异明显。此外,采纳时间也在地理空间结构对使用能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mediating)作用。因此,在充分认识这种"空间偏好"所造成的数字鸿沟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打破"空间区隔",实现平衡发展。
- 林升栋宣长春
- 关键词:地理空间社交媒体
- 社交媒体使用对积极生活状态的影响:倒U型关系与年龄的调节效应被引量:7
- 2022年
- 在社交媒体日益嵌入我们生活的今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其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在对4172份全国性大样本进行分析后提出两对“U”型曲线关系,即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和作为消极生活态度指标的孤独感之间呈正“U”型曲线关系,且年龄具有调节作用;与之相反,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和作为积极生活态度指标的可感生活质量之间则呈倒“U”型曲线关系,且年龄具有调节作用。从理论价值上,本研究提出了两者关系的新论断,并有力地弥合了现有研究中结论不一致的分歧;从实践价值上,本研究为合理化社交媒体使用提供了一个极值范围,可以有效指导社交媒体使用行为。
- 宣长春陈瑞
- 关键词:社交媒体孤独感年龄
- 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中国青年群体物质主义倾向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型问卷调查,提出社交媒体广告接触正向影响青年群体物质主义倾向,并验证社交网络日常化参与的中介作用以及地区差异的调节作用。其中地区差异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较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物质主义倾向的强化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物质主义倾向的强化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高文化紧密度地区,低文化紧密度地区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广告接触对物质主义倾向的强化影响更为显著。研究关注广告的社会效果,为后续社交媒体广告社会效果的理论建构奠定基础。
- 宣长春王小莉
- 关键词:青年群体价值观物质主义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