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电影
  • 3篇叙事
  • 3篇乡土
  • 2篇文化
  • 1篇导演
  • 1篇电影作者
  • 1篇侗寨
  • 1篇心灵
  • 1篇心灵家园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空间
  • 1篇叙事伦理
  • 1篇叙事时间
  • 1篇叙事研究
  • 1篇寻根
  • 1篇寻根文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风格
  • 1篇影视
  • 1篇影视人类学

机构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张晓明
  • 1篇陈吉德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1篇戏剧之家
  • 1篇西部广播电视
  • 1篇中国电视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四川戏剧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艺苑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关锦鹏电影的上海想象被引量:1
2015年
"九七回归"后香港电影与内地互动合作频频,振兴了电影产业的同时也复杂化了香港文化身份问题。香港导演关锦鹏的三部作品《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长恨歌》均以上海为背景,聚焦旧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记忆,其实是围绕着上海而使得上海超越地理概念形成一个话语空间。缺乏自我文化身份认知的香港通过跨地域性生产和怀旧性想象上海的方式建构了自身的主体性。
张晓明
关键词:关锦鹏《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长恨歌》
伍迪·艾伦影像艺术风格解析被引量:1
2015年
伍迪·艾伦共创作了四十余部电影,并凭借其独特的影像特色被公认为电影作者。他的影片始终围绕着对人生意义这一主题的讨论,辛辣地揭示了现代生活中人类的生存困境,展现了其反传统的爱情观。视听风格上,伍迪·艾伦擅长采用种种电影技法打断了观众们的惯性观影思维,如在叙事上采用开放性结局和双线叙事手法及在声音上运用大量的对话和独白、旁白来抒发感悟,阐述哲理。他独特的幽默喜剧电影风格给我们带来永恒的思考和启迪。
张晓明
关键词:影像艺术喜剧电影作者
媒介融合语境下漫画与电影的跨媒介叙事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跨媒介叙事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叙事者运用不同的媒介形态改编一系列故事,提供多元体验方式。本文以漫画改编电影的创作与传播为轴,结合文本分析说明漫画所存在的跨媒介叙事潜质,并总结出跨媒介叙事的内在转换机制为主题统合及意义增值、加戏放大、重组浓缩和叙事空间的电影化改造,及跨媒介叙事策略为统一的故事世界建构、粉丝高度参与和特许经营,为我国的媒介融合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张晓明
关键词:电影漫画跨媒介叙事改编
影视人类学视域下贵州侗寨文化动态保护的可行性及对策
2018年
贵州侗族村寨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通过影视人类学的方法可以动态记录和保护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当前,贵州侗寨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动态实时保护的角度来看,我国对贵州侗寨文化的保护依然是不够的。论文探讨了贵州侗寨文化保护的现状及效果,分析了运用影视人类学方法动态保护贵州侗寨文化的可行性,提出了影视人类学视域下贵州侗寨文化动态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张晓明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
历史书写与时代镜像--英剧《王冠》的叙事策略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王冠》讲述了从1947年到1964年的英国王室故事,这一叙事时间的选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折射出一段英国的当代历史。它以王室家庭生活为叙事内容,王室家庭成员所经历的历史事件成为剧集讲述的重点。同时,剧集以倡导职业精神的叙事伦理成功实现了对"君主"形象的谱写,对"王权"内涵的现代诠释,继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英国当代历史连续性的讲述,并成为当下欧美社会的时代之镜。
张晓明陈吉德
关键词: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伦理
全球化语境下华语城市电影的本土化叙事策略
2015年
新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显学,本文从城市与文化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香港、台湾和大陆的几部电影探究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的本土化叙事策略。华语电影中的城市构建体现出双向运动:本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但与此同时,本土文化也在积极建构自身主体性。
张晓明
关键词:华语电影本土化叙事
新世纪以来国产类型电影的创作特征及发展前景
2017年
类型电影对中国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自喻。中国电影人一直在探索类型化的创作道路,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比如在武侠、喜剧、爱情、警匪、魔幻等电影类型上颇有建树。但也应该看到,国产类型电影在内容上的开掘稍显不足,还停留在对好莱坞电影视听奇观的模仿上。为了实现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国产类型电影创作应该始终坚持立足本土,继承传统,关注当下。
张晓明
关键词:国产电影类型电影
论新时期以来各代导演的乡土意识被引量:1
2017年
新时期以来,乡土电影始终是各代导演们创作的主要阵地。文革后开始创作的第三、四代导演在乡土之作中流露出诗化历史的主体意识,而更为激进的第五代导演面对乡村时却呈现出批判与留恋的矛盾现象。进入90年代后,第六代导演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叙事,聚焦于乡村现状。作为艺术文本的创作群体,电影人无疑具有鲜明的精英立场,透过他们的乡土意识,可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与近代社会自身的变迁。
张晓明
关键词:电影乡土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乡土想象的三种形态被引量:2
2020年
银幕上的乡土形象是电影人的文化想象,依据“三画”呈现的多寡,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的乡土想象可以被划分为“客观叙述下的乡村生活”“乡愁观照下的心灵家园”“诗意剥离后的生死场”三种形态,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分野也有着必然联系。内容和形式规约着三种乡土想象的形态与精神特质,但观照对象的相同成为它们最为深层的关联。
张晓明陈吉德
关键词:中国电影乡土想象乡村生活心灵家园生死场
论新时期以来文化思潮对乡土电影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乡土电影凝聚着知识分子对乡土文明的深刻思考,新时期以来的社会文化思潮深深影响着乡土电影的创作,伤痕文学与归来者文学激发了乡土电影的人性解放,寻根文学开启了乡土电影的深刻反思,新人民性文学促使了乡土电影的诗性回归。对乡土电影的重新审视,不仅是置身全球化时代对国家民族话语的重提,同时更是对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历史的体察。只有不断地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乡土电影才能找到源源不尽的生命源泉和动力支持。
张晓明
关键词:乡土电影寻根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