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萍

作品数:16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教学
  • 4篇主义
  • 3篇大学生
  • 3篇思政
  • 3篇思政课
  • 3篇教育
  • 3篇话语
  • 2篇大学生群体
  • 2篇意蕴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教育
  • 2篇治教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思想政治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文化
  • 2篇价值观
  • 2篇教学话语
  • 1篇当下语境

机构

  • 11篇广西民族大学

作者

  • 11篇邹萍
  • 1篇秦艳姣
  • 1篇李玉雄
  • 1篇汪永吉

传媒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企业科技与发...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国多媒体与...
  • 1篇大学教育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科研成果与传...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运行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构建大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运行机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亦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涵盖课程目标、主体、实施、资源和评价等要素,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方案。自《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以后,高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运行机制,但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邹萍
关键词:教育课程体系劳动价值观课程设计与实施大学生群体
马克思哲学“生活-实践关系结构”的意蕴
2018年
"生活—实践关系结构"是指马克思哲学中生活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子课题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理论结构,其基本意蕴包括马克思在现实生活的总体视域和基本论域中讨论实践、实践是"生活—实践关系结构"的核心、生活与实践二者不存在形而上学本体论关系等。这提示阐释者应充分尊重和展开这一结构,努力呈现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丰富内蕴及其现实性、实践性、革命性。
邹萍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本体论
个体日常生活领域超越之维的重构——在当下语境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思考
2019年
当下独特的生活境遇在日常生活领域造成了包围个体的“物役化”“工具化”“片面化”“碎片化”“停滞化”的潜在生存陷阱。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审美主义和传统儒家德性论的超越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语境,当下个体日常生活场域应重构一种区别于古典和精英主义的、具有普适性的超越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积极地引领个体超越狭隘自我、培养个体超越的基本素质、提供个体超越的现实路径选择,引领个体走出当下困境,走向理想自我、自为自我的发展之路。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语境中进行话语建构、实现个体价值的创生点。
邹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关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根本价值目标及建构逻辑的思考
2016年
实践性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区别于传统知识论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或范式,其根本价值目标是促进实践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把握这一价值目标的基本规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主体性确立与发展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表征,实践主体对象性关系的完善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表征和实现路径。实践主体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及其基本规定性的明确对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有着直接的方法论意义。传统知识论教学的思维根源是单一客体思维和单一主体思维,思政课实践性教学需规避这两种思维方式,从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逻辑出发组织教学,包括凝练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设计考评方式。
邹萍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性教学
新条件下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特征及内化路径
2014年
当代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观念淡化的总体倾向明显,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价值认知上的模糊化。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重要堡垒的高校必须立足实践,多方面着力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养成的体系,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意识世界中的内化程度,主要路径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探索建立实践性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加强视—听—感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构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实践体系的构筑。
邹萍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内化
人工智能导向下高校校园文化数字化建设研究
2024年
现代技术支持下的AI发展与应用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舆论监督与引导,极大地加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朝着稳定、积极的方向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AI舆论导向研究。当前,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媒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现象,如网络舆论内容失真、严重标题化、组团水军与恶意网暴等。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不仅是文化宣传,还有校园舆论的监督与舆论机制的建设,同时借助AI更快、更广地处理、分析、引导校园舆论导向,促进AI技术在高校舆论传播、监督舆论主体和治理主体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汪永吉韦彩留邹萍
关键词:AI舆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要素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美好生活话语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3年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创新时代美好生活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实践主题词,这也生成了宣传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新语境,在这一背景下,构建美好生活话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话语创新、构建新话语叙事的重要价值指针和内在动力。从系统论的视角看,要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美好生活话语体系,要锚定思想政治教育美好生活话语的价值要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美好生活话语的主体要素,做好美好生活的内容要素,用好形式要素。
邹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意蕴——兼谈思政课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被引量:5
2018年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性社会活动,应用型人才培养须思考特殊人才教育的价值目标与人的教育价值目标的关系。价值意蕴的确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立体化的逻辑前提,从"应用"的指向、人才素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上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包含着自身的价值结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提供了独特视角,其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与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其关于实践主体的基本价值规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定位有直接启示。通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能发挥其强大的价值教育引导功能,成为真正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建构性课程。
邹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应用型人才思政课教学
从知识论范式到实践性范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话语范式转换的再思考被引量:1
2017年
实践性是"原理"课教学话语的重要应有特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性。"原理"课教学话语的应然范式是实践性范式。实践性话语范式包含实践性的话语原则、话语语境、话语逻辑结构和实践性的话语表达方式等基本意蕴。当前"原理"课要进一步解构传统知识论话语范式,实现由知识论话语范式向实践性话语范式转换应从转变教学理念、敞显实践语境、凸显问题逻辑、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深化考评方式改革等方面着力。
邹萍李玉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思修课实践教学探析
2019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建设的核心思想,我们一定要让刚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开始"认识-认同-信仰-践行",从课堂实践教学方式深化认知、校园实践教学方式广泛细微、校外实践教学方式感知认同、网络实践教学方式深入拓展四个方面全程开展思修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学探索。
秦艳姣邹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实践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