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蓉
- 作品数:23 被引量:2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1961-2019年玉林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利用1961-2019年玉林国家基本气象站0~20c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K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近60a来玉林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林市0~20cm浅层年、春季、秋季、冬季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呈平缓略下降趋势。年代际分析显示春、秋、冬三季对年均浅层地温有指示性作用。用M-K检验法判断年均浅层地温突变时间为1992年。冬、春季平均地温与同期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明显,0cm地温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大;各浅层年、季平均地温与同期降雨量均为负相关,其中秋季相关性最显著。
- 陈明惠陈思蓉陆小林张容菁杨延志
- 关键词:浅层地温气候倾向率年代际
-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15
- 2009年
- 利用1951—2005年雷暴和冰雹观测资料,统计出中国743个站点的雷暴以及冰雹发生日数。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和日变化差异,日间与夜间强对流天气分布变化很大。中国雷暴发生频繁的区域共有5个,分别是青藏高原东部、云南中南部、四川境内、华南两广地区及新疆西部,各区域雷暴日数存在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全国雷暴日数除青藏高原地区略有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冰雹发生频繁的区域主要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天山地区和华北北部为冰雹活动的次频繁中心。冰雹日的年际变化也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由中国雷暴日数的REOF分析可以看出,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都存在独立的异常时空分布,与特定的大尺度环流密切相关。
- 陈思蓉朱伟军周兵
-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雷暴冰雹REOF分析
- 延伸期暴雨过程的神经网络预报技术应用初探被引量:6
- 2018年
- 利用DERF2.0延伸期环流预报数据资料,首先使用暴雨过程信号指标就一般降水和暴雨过程进行分类,结果延伸期逐日降水分类预报准确率为65%。最后利用逐步回归和粒子群-神经网络方法就延伸期暴雨综合强度进行建模预报,逐步回归方法在F=3条件下对广西暴雨综合强度预报误差最小;粒子群-神经网络预报误差均小于逐步回归方法,相对误差较逐步回归方法预报效果最好的方程减小了32.5%,可见粒子群-神经网络在延伸期定量化预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覃卫坚廖雪萍陈思蓉
- DERF2.0模式11-40天逐日环流预报效果评估被引量:3
- 2019年
- 利用1983-2013年DERF2.0模式预报资料和ECMWF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评估了DERF2.0模式未来11-40d环流预报效果,结果表明:200hPa高度场预报平均效果最好,预报与实况的距平相关系数(ACC)通过显著性检验达到17d,500hPa高度场为13d,200hPa纬向风场仅11d,200hPa经向风场和850hPa纬向风场预报效果最差,预报与实况的ACC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热带地区200hPa和500hPa高度场预报效果最好,11-40d预报与实况的ACC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 覃卫坚陈思蓉何慧
- 关键词:延伸期预报
- 广西石漠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策略研究
- 陆虹钟仕全周美丽莫伟华李艳兰陆甲陈思蓉谢敏陈燕丽丁美花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是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石漠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13GXNSFAA19283)的研究成果,项目经费5万元,由广西区科技厅划拨。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项目对近50年滇桂黔石漠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候变化遥感调查生态系统
- 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华南地区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百分位值定义极端降水阈值,采用模糊聚类、趋势系数、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分为4个气候区,分别是南岭区、桂西区、沿海区和海南区,不同区域出现极端降水的季节有明显差异。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岭区和沿海区增加趋势显著。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周期变化特征显著,且在2~5年周期上大多具有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但落后时间长度不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的预测和影响评估提供了背景材料。
- 何慧陆虹陈思蓉
- 关键词:时空变化特征交叉谱分析
- 华南地区1961-2014年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特征被引量:45
- 2016年
- 根据华南地区110个气象站1961-2014年5-8月逐月降水资料,计算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经与降水量和灾情比对,LDFAI能反映出华南夏季的旱涝急转特征。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趋势系数计算、线性倾向计算、T检验、M-K检测等方法,对华南地区夏季LDFA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华南区域平均的LDFAI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其强度呈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存在2个偏强时期和1个偏弱时期。2从区域变化特征上可以分为5个主要空间区域,通过对各空间区域代表站的资料进行分析,1区(粤北和桂东北)和2区(粤西和桂东南)夏季LDFAI呈下降趋势,且1区下降趋势显著并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下降的突变;3区(粤东)和5区(海南岛)LDFAI呈显著上升趋势,且3区在1980年发生了显著上升的突变;4区(桂西)LDFAI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3从年代际特征看,1区和2区LDFAI随年代下降,相应5-6月降水随年代增多。3区和4区LDFAI在1990s和2000s为较大值,该时段7-8月降水明显偏多。5区LDFAI随年代上升,相应7-8月降水随年代增多。
- 何慧廖雪萍陆虹陈思蓉
- 关键词:旱涝急转时空变化特征突变
- 2021年6—9月广西异常高温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2021年6—9月广西经历了1951年以来最高的月平均气温,大范围高温天气频发。利用1961—2021年广西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1991—2021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对此次广西异常高温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是导致此次高温事件的重要气候背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位置偏西偏北、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影响偏北以及热带气旋影响偏弱是造成广西气温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 赖晟陈思蓉陆甲陆虹
- 关键词:异常高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 SSPs情景下华南地区海平面上升淹没风险分析
- 2025年
-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以红树林为特色的华南地区海岸带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考验。依据历史海平面观测数据和基于多个气候模式结果预估的海平面上升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探索低辐射强迫(SSP1-2.6)、中辐射强迫(SSP2-4.5)以及高辐射强迫(SSP5-8.5)情景下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其淹没风险,结果如下:(1)1995—2022年,华南沿海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3.96 mm/a,高于同期全球平均约3.3 mm/a的海平面上升速率。预计华南地区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不同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80—2100年)相对于基准期(1995—2014年)分别上升0.46[0.31~0.58]m、0.54[0.36~0.71]m和0.72[0.55~0.89]m。(2)21世纪末期3种情景下将有23.5万(SSP1-2.6)~36.8万(SSP5-8.5)hm^(2)的海岸带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淹没超过1.0 m水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海南东北部以及广西东南部等地。(3)土地利用维持在2020年水平的情景下,受淹没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为建设用地(4.82万~7.16万hm^(2));红树林受淹比例很高(0.99万~1.43万hm^(2)),占其总面积的39%~57%。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全面的海岸带综合管理规划和针对性土地利用调整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保护红树林生态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目标。
- 王晨旭姜彤陈思蓉董志博黄金龙苏布达
-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土地利用
- 一种基于MJO的延伸期降水预报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MJO的延伸期降水预报系统,属于降水预报技术领域,包括延伸期预报单元、资料自动获取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和登录单元,延伸期预报单元、资料自动获取单元和登录单元均与数据存储单元连接,次季节预测单元用于根据历史...
- 覃卫坚陈思蓉何莉阳蔡悦幸张成扬周秀华党国花黄翠银欧艺赖晟欧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