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辉
- 作品数:44 被引量:74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卑尔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汉字文化圈的人名用字规划实践被引量:2
- 2013年
- 专名问题在任何文化中都可以成为语言管理中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在汉字文化圈政体中,汉字在人名中的使用及其音译转写有鲜明的个性。本文从语言规划角度考察汉字文化圈中几个政体的人名规划及命名实践,旨在通过不同社会政治背景下人名规划中所发生的与汉字相关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专名规划的复杂性,特别是为人名用字规范化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 李丽赵守辉孙晓曦
- 关键词:汉字语言规划人名文化
- 新加坡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 汉语拼音在新加坡华文教学及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加坡教育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儿童的汉语拼音教学之路,拼音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不断调整.本文考察新加坡当前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
- 尚国文赵守辉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拼音教学教材设计汉字学习
- 文献传递
- 走进新加坡华语课堂:建构还是阻碍被引量:2
- 2007年
- 通过课堂观察开展教学实践研究近年来在我国汉语教学界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华语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话语,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对两种教师主导的课堂话语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语言的运用策略。
- 刘永兵赵守辉
- 关键词:话轮互动话语结构
- 德语正字法改革的历程及其历史经验——兼与《通用规范汉字表》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反思德国1996-2006年正字法改革推行的历史经验,阐释影响语言规划实施的社会与政治因素,并通过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与推行相比较,为我国的文字规范化工作提供参考。德语新正字法在颁布后虽遇到不少争议与挑战,但最终成功推行,预示我国正字法改革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 赵守辉尚国文
- 关键词:德语正字法
-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多人谈被引量:3
- 2022年
- 方小兵在《中国语言战略》2021年第2期发表的《超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研究》一文,从“超国家”层面指出了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所带来的理论挑战。既有的语言规划理论,从“民族国家建设”的需求起始,逐步发展到关注“国家、社会、家庭”等多层面的需求的模式,却还比较缺乏“超国家”层面的内容。因此,语言规划理论在“超国家”层面的应用和检验将推动该理论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徐大明赵守辉赵蓉晖张天伟何勇杜宜阳邬美丽
- 关键词:超国家民族国家建设语言规划多层面
-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汉学研究与汉语教学被引量:4
- 1996年
- 赵守辉
- 关键词:中国学汉语教学汉学研究中国文化汉语阅读中国佛教
- 隐性及显性语法知识与第二语言阅读被引量:19
- 2011年
- 本文以190名研究生英语学习者为对象,考察了语法知识对英语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贡献。我们分别使用限时语法判断和语法改错任务测量了学习者的隐性和显性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测试中,我们主要考察三项能力同指解析能力、语篇推断能力以及文章大意总结能力。我们同时测量了学习者的英语词汇量,并将其用作对阅读理解进行回归分析时的协变量。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消除词汇量的影响后,隐性语法知识对阅读理解水平的预测力要大于显性语法知识。
- 张东波赵守辉
- 主持人语:高校语言政策与实践:语言规划的前沿课题被引量:2
- 2021年
- 高等教育的语言问题在大学出现之初即已产生,可谓由来已久。追根溯源,作为现代意义上有组织地生产并传承知识的学术机构,大学的雏形萌生于中世纪欧洲,其时民族国家尚未发育成熟,但教学用语问题已经显现。到中世纪中晚期,虽然拉丁语成为毫无争议的书面通用语与学术语言,并一直持续到宗教改革后民族国家广泛兴起,但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教学媒介语与师生互动用语并非不是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虽是脱胎于教会的学术共同体,但大学在产生之初就因为对独立与自由的偏执追求,而频繁地与地方僧俗当局产生冲突(当然也有经济原因),加之当时民族国家尚未形成,使得大学在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国际性。
- 赵守辉
- 关键词:教学用语教学媒介语学术共同体学术语言通用语
- 《〈人民日报〉导读》编写设计简介
- 题解本书将是一部新式的初级阶段汉语报刊课教材;适用对象为已基本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全部甲级词、部分乙级词及相应语法点的汉语学习者;使用期限一学年。编写特定报纸的导读式教材主要是出于下面的考虑:(1)《人民日...
- 赵守辉
- 关键词:人民日报
- 文献传递
- 19—20世纪越南版《千字文》类蒙书研究
- 2025年
- 中国古代蒙学书《千字文》也是古代越南儿童学习汉语的重要教科书,越南学者还编写了众多仿作版。由仿作版《摘字解音歌》改动而来的《千字文解音》,以及进一步加注国语字的《千字文译国语》,更是广为流传。通过对两书用字的义场密度和义场层次分析,对其部首、偏旁的表意功能和数量的考察,以及与中国当代国际中文教育和国民教育权威教学字表的对比,发现其主要特点包括:(1)整句合辙押韵,注音方式逐渐科学化;(2)词义的纵横关联性较高;(3)收录的汉字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实用性。时至今日,越版《千字文》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1)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其族字连句法、语义关联法等教学策略,可提升学习者的汉字联想记忆能力;(2)在中华文化传承方面,该书可作为越南人或越南华裔学习、传承当地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金钥匙;(3)在语言规划研究方面,该书记录了越南语言生活的重要历史变化,启示语言政策制定者要慎重处理语言的技术功能与人文价值的矛盾和冲突。
- 郑梦娟杨德心赵守辉
- 关键词:《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