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实 作品数:65 被引量:37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武汉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超声诊断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超声诊断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术后病理进行分析,评价超声诊断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因盆腔肿物入院的患者,筛选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年龄≥55岁,分析其术后病理。结果超声表现为囊实性的肿物共计74例,其中发病率最高为囊腺癌40例(54%),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5),其次为囊腺瘤10例(14%),成熟囊性畸胎瘤8例(11%),炎症、脓肿5例(7%),性索间质恶性肿瘤4例(5%),少见的为单纯囊肿2例(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3%),阔韧带肌瘤2例(3%),转移癌1例(1%)。超声诊断良恶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2.4%,88.9%,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80.8%。结论在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中发病率最高的为囊腺癌,超声对于盆腔囊实性肿物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对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进行常规筛选及随访复查。 郭小飞 刘燕娜 杨顺实关键词:超声 经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效果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的近期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痛经程度较重、保守治疗无效但不愿切除子宫的子宫腺肌瘤患者40例,在腹腔镜及阴道超声全程监控和引导下,将微波针置入子宫腺肌瘤体内进行微波消融。结果 40例患者(64个)病灶成功消融,无一例出现损伤周围重要器官、血管等情况,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均明显改善,暂未见明显复发;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子宫体积分别为(135.0±73.2)cm^3、(108.2±62.9)cm^3、(91.4±58.4)cm^3、(84.8±50.0)cm^3,均小于术前的(207.2±97.4)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病灶体积分别为(42.3±34.2)cm^3、(30.6±27.4)cm^3、(24.7±23.0)cm^3、(23.0±19.4)cm^3,均小于术前的(67.9±48.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检查CA125及CA199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子宫腺肌瘤作为一种保留子宫且解决患者痛苦的微创技术,在腹腔镜的监测下进行,更安全、实时,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新途径。 李珏颖 杨顺实 赵小禹 毛明锋 李晶晶 黄秀娟关键词:腺肌瘤 微波 导管消融术 介入性 超声及钼靶X线对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icinoma in situ,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 carcinoma,IDC)的超声及钼靶X线影像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患者(包括62例DCIS患者及98例IDC患者)的超声及钼靶X线资料。结果:161个乳腺病灶中,有62个DCIS病灶(DCIS组)及99个IDC病灶(IDC组)。超声对IDC组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CIS组,两组间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灶超声表现中形状、边界、边缘特征及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在两组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灶钼靶X线表现形状及边缘特征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DCIS组,超声及钼靶X线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边缘及乳腺腺体内钙化检出率这些方面,两种方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钼靶X线对DCIS腺体内钙化灶诊断率较高,乳腺超声对DCIS病灶检出、病灶边缘特征显示具有诊断优势。 孙琳 孙晓枫 王卉 杨顺实关键词:超声检查 钼靶X线摄影 乳腺导管内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核磁共振诊断甲状腺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核磁共振(MRI)检查及2者并用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确诊的54个甲状腺癌(TC)病灶的术前CDUS及MRI的影像资料,比较2者独立诊断及并用诊断TC的敏感性。结果CDUS及MRI诊断TC的敏感性分别为77.78%(42/54)和81.48%(4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88.17%和92.47%,约登指数分别为0.66和0.7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25%和86.2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23%和89.58%;2者并用诊断的敏感性为94.44%(51/54),分别与其中单独一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S对Tc病灶微钙化的检出优于MRI,MRI能较好地显示外周受侵情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2者结合可提高诊断TC的准确率。 鲁慧 杨顺实 孙琳 毛明峰 李渊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彩超与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彩超(CDUS)与数字化钼靶摄影(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患者79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DCIS术前CDUS及钼靶的影像资料,比较两者单独及联合诊断DCIS的价值。结果经病理证实79个病灶中48个为DCIS。CDUS及钼靶诊断DCIS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32/48)和70.83%(34/4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90.32%和80.6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和85.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4%和64.10%;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5.83%(46/48),分别与其中一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S对DCIS病灶内部结构及周边导管结构紊乱检出优于钼靶,而钼靶能够较敏感地显示DCIS病灶内的微小钙化。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DCIS的准确率。 毛明锋 杨顺实 谢元亮 孙琳 鲁慧 袁静萍关键词:彩超 钼靶 乳腺导管内癌 细胞学穿刺未定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预测因子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细胞学未定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搜集2009年-2013年88例细胞学检查未定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相关资料。对选定结节进行临床、实验室、MRI、超声和穿刺细胞学(Bethesda分类标准)多方面分析研究,多变量分析后建立预测模型。结果:88例中有25例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病变(28.41%,25/88)。对比分析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两组中患者的性别、血清FT4水平、有无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微钙化的MRI特征、结节中央血流丰富的US特征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钙化的US特征、边界模糊的MRI特征以及细胞学结果分类第Ⅳ类(Bethesda分类系统)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变量分析后,预测模型表明Bethesda分类Ⅳ类和微钙化的US特征以及边界模糊的MRI特征均可作为未定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预测因子,符合率为88.6%。结论:研究证实Bethesda分类Ⅳ、微钙化的US特征、边界模糊的MRI特征均是未定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预测因子。 吴亮 杨顺实 江学庆 袁静萍 李海 吴志勇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细胞学分类 选区声速匹配指数成像技术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声速匹配技术在评价肾功能不全肾实质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使用超声的声速匹配成像技术检测95例受检者左肾实质,包括对照组30例,肾功能不全组32例,慢性肾衰组33例。分2步完成测量过程:首先调整取样框,包含部分肾实质,测得声速匹配值V1,然后缩小取样框,不包含肾实质,完全为肾周的结缔组织,测得声速匹配值V2,检查结束后,静态分析,分别测量取样框的面积S1和S2,利用公式计算三组间的肾实质的声速匹配值。结果:对照组、肾功能不全组和慢性肾衰竭组,三组间肾实质肾实质匹配值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三组间肾周组织声速匹配值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选区声速匹配指数对肾功能不全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01。结论:选区声速匹配指数技术可以有效检测肾功能不全肾脏纤维化程度。 赵小禹 杨顺实关键词:肾功能不全 肾纤维化 经阴道超声与经腹壁超声在微波消融子宫腺肌瘤的疗效比较 李珏颖 杨顺实 赵小禹 毛明锋 李晶晶 黄秀娟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 2010年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外科常见多发病.其声像图表现多样,有少部分可发生恶变.本文通过对5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超声特征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江玲 杨顺实 袁静萍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征象 病理对照分析 声像图表现 常见多发病 病理资料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 dimensional speckle-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早期反应,与经典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比较,分析3种技术预测术后早期左室重构逆转的临床价值。方法: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例,采集左室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和左室基底水平、中间水平短轴观二维灰阶图像,计算3种技术同步性参数。同步性参数包括RT-3DE测得左室16节段达收缩期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2D-STI测得左室12节段达收缩期峰值应变(包括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时间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TDI测得左室12节段达收缩期峰值速度时间标准差。同步性参数均采用心率标化参数。CRT有反应定义为术后3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率(ΔLVESV)≥15%[ΔLVESV=LVESV术前-LVESV术后/LVESV术前]。结果:与术前比较,有反应组LVESV明显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2D-STI纵向应变参数和TDI参数也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无反应组3种技术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术前有反应组2D-STI纵向应变参数显著高于无反应组(P<0.05)。2D-STI纵向应变参数[Tsl-12SD(%R-R)、Tsl-12Dif(%R-R)]与TDI参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57,P<0.05∶r=0.586,P<0.05),而RT-3DE与TDI、2D-STI参数无显著相关(P>0.05)。Tsl-12SD(%R-R)预测术后左室逆重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P<0.05)。结论:2D-STI纵向应变和TDI对CRT术后早期左室内部机械运动同步性的改善更敏感,TDI检测左室内同步性与2D-STI纵向应变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2D-STI纵向应变预测术后早期左室逆重构较其他参数更具价值。 姜凤霞 杨顺实 吴柳 周勤 毛明峰 李晶晶 李珏颖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