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杨明
- 作品数:27 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以“区域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为例
- 2025年
-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地理学科联系紧密,给新时代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及其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础上,从教材、情境、体验和实践等角度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具体路径,并以“区域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为例,围绕“新鲜(新疆海鲜)”主题,创设遇见“新鲜”、探秘“新鲜”、共助“新鲜”、展望“新鲜”四大情境,强调“情”“知”“意”“行”有机统一,最终落实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刘金龙胡萍付姗周杨明尧波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概念与评价方法被引量:38
- 2011年
-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目前生态与环境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阅读和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指出引入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目的是要得到一个重要生态指标清单,以此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然后,总结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3种主要方法:指示物种法、指标体系法和指示区域法,并以代表实例阐述了此3种方法的使用。最后指出生态系统健康面临的争议与挑战,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健康标准或参考状态等,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孙燕周杨明张秋文易善桢
- 关键词:健康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鄱阳湖湿地洲滩植物梯度变化被引量:9
- 2019年
- 湿地洲滩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揭示水位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响应机理的重要途径。基于鄱阳湖湿地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数据,利用α和β物种多样性指数,初步探讨了鄱阳湖湿地洲滩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洲滩植物物种多样性随高程变化的差异性显著(P<0.001),蚌湖和泗洲头在高程14-15 m的指数较大,表明这一高程范围内与其他高程范围内的物种更替比较显著,而战备湖和北深湖在高程15-16 m的指数较大,表明这一高程范围内与其他高程范围内的物种更替比较显著,而常湖池的指数变化不明显,表明常湖池各高程范围内的物种更替较小。鄱阳湖湿地洲滩植物年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差异性较为复杂,与湿地高程呈现单峰曲线关系,即随湿地高程增加而增加,到达一个峰值后开始减少。同一高程范围内下,洲滩前缘与碟形湖泊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前者最高值在高程13-15 m,后者最高值在高程14-17 m。
- 谢冬明黄庆华易青朱再昱周国宏田磊周杨明贾俊松钱海燕许跃峰
-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 鄱阳湖枯水季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湿地土壤营养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及其内部驱动机制。[方法]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半控湖)和泗洲头(开放水域)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研究2017—2019年表层土壤在不同水位高程梯度下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蚌湖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质量分数平均值(9.33、1.18、0.43 g/kg)显著高于泗洲头湿地SOC、TN和TP质量分数平均值(2.65、0.31、0.19 g/kg)(p<0.05),在相同水位高程梯度下均未随着年份变化而显著变化(p>0.05)。蚌湖湿地土壤C∶N平均值(9.24)显著低于泗洲头湿地(10.19),但C∶P、N∶P平均值(53.18、6.23)显著高于泗洲头湿地(40.90、4.05)(p<0.05)。蚌湖和泗洲头湿地土壤C∶N未受到水位高程梯度的显著影响(p>0.05),C∶P和N∶P随着水位高程梯度的增加呈递增到递减的变化趋势,且相同水位高程下蚌湖C∶P随年份的变化发生显著变化(p<0.05)。蚌湖和泗洲头C∶P和N∶P均与地上生物量(AGB)、电导率(EC)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湿地土壤碱解氮(AN)、氨态氮(NH_(4)^(+)-N)和AGB对蚌湖和泗洲头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值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蚌湖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值还受土壤体积质量(BD)和pH的直接影响,泗洲头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值还受土壤水分体积分数(SWC)和EC的直接影响。蚌湖土壤中AGB为C∶N的关键影响因子,AN为C∶P和N∶P的关键影响因子;泗洲头土壤中NH_(4)^(+)-N是C∶N的主控因子,同时AGB也是泗洲头湿地C∶P和N∶P的关键影响因子。[结论]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氮素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具有半控湖特征的蚌湖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值主要受AGB和AN的影响,而开放水域泗
- 邓通钱海燕周杨明谢冬明
-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 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植被恢复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有助于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体功能。通过监测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前后水质变化,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率和植物残体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生长期间,湿地水体TN质量浓度下降65.4%~71.3%,NO3--N也呈较大幅度下降,并能降低水体TP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水平,中低植被覆盖不影响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植被覆盖能有效保持水体较高透明度,但不能降低水体COD质量浓度。在枯水期,高植被覆盖因为植物残体分解使氮素回流水体,导致水体含TN,NH4+-N,NO3-_N质量浓度显著升高,中低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同样显著增加水体氮素,但增加程度小于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不影响水体TP质量浓度水平;高植被覆盖植物残体分解增加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中低植被覆盖则无影响;高中低植被覆盖区植物残体分解都显著增加水体混浊度,也提高了水体的BOD,对水体COD没有影响。
- 严玉平钱海燕周杨明刘梅影鄢帮有刘青
- 关键词:湿地生态恢复植被覆盖
- 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土壤氮素是湿地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鄱阳湖受损湿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鄱阳湖退田还湖区中的双退区选择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的马影湖湿地4类受损湿地土壤,分别为沼泽土、草甸土、草甸沼泽土和次生草甸沼泽土,研究0~20 cm(表层土)、20~40 cm(中层土)和40~60 cm(深层土)3个土壤剖面的全氮(TN)、硝态氮(NO_(3)^(-)-N)和氨态氮(NH_(4)^(+)-N)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聚类推进树算法量化环境因子对氮素的相对贡献,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氮素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氮素的影响路径。【结果】除沼泽土NH_(4)^(+)-N以中层土最高及次生草甸沼泽土土壤TN、NO_(3)^(-)-N、NH_(4)^(+)-N分别以中层土和深层土最高外,其余土壤类型皆以表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最高,分别为TN(0.35±0.03)g/kg、NH_(4)^(+)-N(4.02±0.38)mg/kg和NO_(3)^(-)-N(4.84±0.53)mg/kg。土层深度、有效磷(AP)对氮素分布和积累具有重要影响,pH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SOC)、AP、有效钾(AK)间接影响到氮素,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影响SOC间接影响到氮素。【结论】与鄱阳湖天然湿地相比,区内4类受损湿地土壤氮素含量均处于极低水平,各氮素最高值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其中TN以草甸土含量最高也最易淋失,其次为草甸沼泽土、次生草甸沼泽土,沼泽土最少且最易被流水冲洗,氮素的积累和分布受土层深度、AP、pH、CEC等影响较大。
- 于婷婷钱海燕周杨明杨梅花
- 关键词: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 鄱阳湖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方案探讨被引量:7
- 2010年
- 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省都昌县开展了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在鄱阳湖双退区,保证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维护湿地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重建方案,为今后鄱阳湖双退区乃至鄱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 钱海燕严玉平周杨明黄齐鄢帮有刘青
-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系统特征植被现状湿地植被
- 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与预测被引量:2
- 2022年
- 该文以鄱阳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泗洲头、常湖池以及蚌湖季节性淹水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湿地植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苔草(Carex spp)和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基于DNDC模型模拟和预测不同湿地植被下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m SOC)动态变化,估算土壤碳储量和CO_(2)的年排放量.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研究区不同典型植被下的m SOC动态变化,δRSME<30%,R 2>0.9.敏感性分析显示:影响m SOC动态变化的敏感因素是初始土壤有机碳和黏粒含量.常湖池、蚌湖和泗洲头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6.71、17.12和11.47 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8738、66090和21174 t,常湖池具有较大的碳储量.苔草、南荻和芦苇平均土壤碳密度分别为21.96、21.86、15.98 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933928、62933、166458 t,苔草固碳能力巨大.基于DNDC模型模拟预测表明:在未来120年内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将呈稳定下降趋势.
- 陈莎莎钱海燕周杨明王娓谢冬明
- 关键词:有机碳DNDC
-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解译成果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分析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自1985-2010年近25年来,鄱阳湖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工矿居民点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工矿居民点用地增加来源主要为耕地,林地来源主要为耕地,水域来源主要为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稳定性来看,工矿居民点用地相对不稳定,从流域分析来看,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相对最不稳定。
- 刘木生鄢帮有方豫方豫
- 关键词:土地利用RSGIS鄱阳湖流域
- 鄱阳湖湿地泗洲头洲滩浅层土壤氮素的时空特征被引量:7
- 2017年
- 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 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 谢冬明周国宏陈亚云周杨明贾俊松熊晓龙余明泉
- 关键词:土壤氮素空间分异鄱阳湖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