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亚文
- 作品数:197 被引量:42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影响鞍区脑膜瘤患者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 张祎年潘亚文
- 髓母细胞瘤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是儿童颅内恶性程度极高的常见肿瘤之一,具体病因不明,预后极差。现阶段随着髓母细胞瘤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逐步深入,microRNA(miRNA)更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miRNA与髓母细胞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李立超吕胜青潘亚文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MIRNA
- 解剖复位在后颅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附34例体会)
- 任军丁永忠张海林李强任海军张新定潘亚文张建生
- 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脉络丛烧灼术治疗小儿脑积水
- 董志强李强李峤杨强杨文珍高振山潘亚文
- 血管介入栓塞术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预防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风险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血管介入栓塞术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预防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CV)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设计,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的188例行脑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未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的86例作为对照组,术后进行了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的10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CV发生情况、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 d、7 d时,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Lindegaard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23(IL-23)及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随访,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能有效降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CV发生风险,改善预后,减轻炎症反应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谢宗志张海林唐博刘吉星潘亚文孙守元
-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
- 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及其与临床、CT、颅内压、脑灌注压和TCD的相关研 究
- 该文对33例成年脑外伤病人血浆(Plasma)中ET-1进行动态测定,同时行TCD检查以判定脑血管痉挛,并研究与GCS、CT、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TCD及预后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脑外伤后血浆ET-...
- 潘亚文
- 关键词:颅内压脑灌注压CTTCD
- 文献传递
- 眶上锁孔及翼点入路对鞍区显露范围的定量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眶上锁孔入路及翼点入路手术对鞍区的显露范围。方法成人湿性头颅标本5具(10侧).模拟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的手术操作,在经眶上锁孔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眶上缘内板和前颅底骨嵴;在经翼点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蝶骨嵴和前床突.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对鞍区的显露范围并计算显露面积。结果经眶上锁孔入路中磨除眶上缘内板后鞍区的显露面积[(2896.51±105.21)mm^2]较单纯眶上锁孔入路的面积[(2791.81±116.48)mm^2]增加(P<0.05);经翼点入路中磨除蝶骨嵴后的显露面积[(3022.93±141.29)mm^2]和磨除前床突后的显露面积[(3373.14+190.39)mm^2]均较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眶上锁孔入路中磨除眶上缘内板可显著增加鞍区显露面积;翼点入路中充分磨除蝶骨嵴和前床突可显著增大鞍区的显露面积。认为翼点入路是鞍区病变手术的首选入路。
- 潘亚文王博赵志勇王向东
- 关键词:鞍区眶上锁孔入路翼点入路
- 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1与TCD的相关性研究
- 2000年
- 潘亚文康笃伦孟璇
-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浆内皮素-1TCD
- miRNA在髓母细胞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髓母细胞瘤(MB)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MB的各亚型中,均有miRNA异常表达。研究发现,miRNA在M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iRNA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和参与调控细胞分化、生长、迁移和凋亡的关键信号通路,影响MB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本文就miRNA在MB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尚禹马小军潘亚文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MIRNA靶基因
- PD-1/PD-L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16年11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1 179例胶质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PD-L1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率为51%(RD =0.51,95% CI:0.41~0.61,P<0.001).PD-1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率为51%(RD =0.51,95% CI:0.30 ~0.71,P<0.001).在PD-1/PD-L1的表达与胶质瘤WHO分级方面,肿瘤分级越高,PD-L1阳性表达率可能越高,但相邻级别间表达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Ⅱ级与Ⅲ级:RR=0.94,95% CI:0.72 ~ 1.23,P=0.66;Ⅲ级与Ⅳ级:RR=0.77,95% CI:0.56~ 1.05,P=0.10;Ⅱ级与Ⅳ级:RR=0.72,95% CI:0.53~1.97,P=0.0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组的预后风险高于低表达组(HR=1.51,95% CI:1.21 ~1.79,P<0.001).结论 PD-1/PD-L1在脑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且与肿瘤WHO分级相关,是胶质瘤生存预后风险的重要因素.
- 张建平冯海明秦振伟李峤张祎年段磊潘亚文
- 关键词:预后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