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红亮

作品数:30 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22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机械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力学性能
  • 5篇奥氏体
  • 5篇力学性
  • 4篇镀层
  • 4篇热成形
  • 4篇热轧
  • 4篇均匀性
  • 4篇AL-SI
  • 4篇残余奥氏体
  • 3篇点焊
  • 3篇电阻点焊
  • 3篇铁素
  • 3篇铁素体
  • 3篇热冲压
  • 3篇中锰钢
  • 3篇轴承钢
  • 3篇铸坯
  • 3篇外周
  • 3篇温度均匀性
  • 3篇锰钢

机构

  • 23篇东北大学
  • 9篇育材堂(苏州...
  • 7篇莱芜钢铁集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汽车工程...
  • 1篇中国汽车工程...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30篇易红亮
  • 8篇王国栋
  • 6篇许宝玉
  • 6篇朱京军
  • 5篇许荣昌
  • 5篇刘成宝
  • 3篇李文钱
  • 2篇马鸣图
  • 2篇吴迪
  • 1篇张宜生
  • 1篇宋磊峰
  • 1篇李建华
  • 1篇陈蓬
  • 1篇王运玲
  • 1篇郭怡晖
  • 1篇邸洪双
  • 1篇赵宪明
  • 1篇张国福
  • 1篇董杰吉
  • 1篇王旭

传媒

  • 3篇钢铁
  • 2篇轧钢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山东冶金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焊接学报
  • 1篇汽车工程
  • 1篇金属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现代交通与冶...
  • 1篇中国金属学会...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离异QP”工艺的超高强塑性热成形钢
22MnB5 热冲压成形钢因其1500MPa 高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结构件上,但其6%的延伸率一直限制其进一步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构件安全性能,一些妥协的解决方案也被提出,例如梯度性能板,但是其工艺复杂且价格相当昂贵。...
杜鹏举易红亮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
形变热处理温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25年
形变热处理作为经典的热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有效细化贝氏体微观组织,为生产兼具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低碳无碳化物贝氏体(CFB)钢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现有关于低碳CFB钢在形变热处理温度、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组织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影响方面的系统研究仍较为缺乏。因此,在350℃等温贝氏体相变之前对低碳CFB钢进行不同温度(600、500、400℃)的形变热处理,并与常规的等温热处理相比较。采用DIL805A/D热膨胀相变仪、SEM、XRD、EBSD、TEM和热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形变热处理温度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等温热处理相比,高温(600℃)变形对贝氏体的相变动力学影响不大,而中温(500℃)和低温(400℃)变形显著加速了贝氏体的相变动力学,且贝氏体的最大体积分数增加。同时,形变热处理温度改变了CFB钢的组织形貌。在600℃变形的微观组织中,粒状特征的贝氏体铁素体(BF)的体积分数增加,而在400℃变形的组织中,贝氏体的形态几乎全为板条状。另外,变形试样中二次冷却产生的马氏体/奥氏体(M/A)岛含量降低、尺寸减小。在与常规工艺维持同等强度级别的前提下,当变形温度为500℃时,均匀伸长率从6.8%提高至17.6%。这主要得益于在拉伸变形过程中组织中大量的残余奥氏体(RA)可以在较大应变范围发生渐进式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提高了加工硬化能力。该研究为开发高强塑性低碳CFB钢提供了新方法,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李建华杨达朋赵明辉王睿婷易红亮邸洪双
关键词:形变热处理贝氏体残余奥氏体TRIP效应
22MnB5热成形钢点焊接头组织演变与性能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采用不同工艺参数对22MnB5热成形钢进行点焊试验,分析工艺参数对焊点性能的影响,并研究22MnB5热成形钢点焊接头组织演变及组织—性能关系.结果表明,焊点熔核直径与拉剪力两者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与电极压力相比,焊接电流对焊点力学性能具有更大的影响.焊点各区域的组织演变导致了明显的硬度差异.熔核区、过临界热影响区、亚临界热影响区及母材区均为马氏体组织.临界热影响区为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导致硬度显著降低.该软化区增加了焊点失效时的承载能力及能量吸收能力,促使接头失效以"熔核拔出"方式发生.
才贺龙易红亮吴迪
关键词:电阻点焊力学性能
冷轧压下量对中锰钢微观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中锰钢由于其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匹配,被认为是很有应用潜力的第三代汽车用钢。严重冷轧变形的中锰钢两相区退火后冲压时会产生吕德斯带变形,影响钢板表面质量和成形性能。本实验研究表明,中锰钢冷轧压下量在20%以内时,两相区退火后以...
杨达朋杜鹏举易红亮
关键词:中锰钢冷轧吕德斯带
铝硅镀层结构对22MnB5热冲压钢高温摩擦系数的影响
2025年
使用高温摩擦设备对热冲压生产中常用的22MnB5铝硅镀层板进行了高温摩擦系数测试,分析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机制,研究了镀层结构对高温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镀层在高温下同时发生磨粒磨损与黏着磨损,但该作用只发生于镀层的表面。镀层结构对AS25/25与AS75/75的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影响,Al-Si镀层的表层相是影响高温摩擦系数的关键因素。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由于表层相对软韧的FeAl相占比增加,导致了高温摩擦系数的增大,因此实际生产中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陈新宇孙正启周澍杨达朋戚宇彤易红亮
关键词:热冲压磨损
热成型钢及热成型技术被引量:28
2009年
对热成型钢的成分设计、热成型工艺过程以及表面氧化的处理进行了论述。热成型工艺可以通过直接热成型或者间接热成型实现;热成型钢都是含硼钢,硼能抑制成型过程中铁素体形核;通过锰、铬和钼等提高淬透性防止珠光体形成;一般热成型钢中含有0.2%左右的碳。热成型钢可通过喷丸的方法消除表面氧化层或者镀层技术保护其表面不受氧化。
易红亮董杰吉
关键词:奥氏体马氏体热成型
表面脱碳对Al-Si镀层热冲压钢弯曲韧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Al-Si镀层热冲压钢因为其超高的强度而被广泛应用于车身,研究发现镀层会严重恶化热冲压钢的弯曲韧性。基于“界面富碳致脆”理论,以国内某钢厂生产的22MnB5热冲压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表面脱碳对表面镀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提高Al-Si镀层热冲压钢的弯曲韧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920℃保温6 min后,试验钢的镀层组织由FeAl相和铁素体层构成,基体组织均为马氏体。表面脱碳对Al-Si镀层热冲压钢的拉伸性能影响较小,但对弯曲性能影响较大。钢材表面脱碳后,降低了热冲压后镀层/基体界面碳富集程度,提高了界面马氏体的韧性,进而提高了热冲压钢的弯曲韧性。随着表面脱碳厚度的增加,试验钢的弯曲性能逐渐提高,完全脱碳层为30.3μm时,最大载荷弯曲角为82.4°±2.9°。在弯曲过程中,裂纹扩展分成2类,一类是裂纹穿过铁素体层后,在镀层/基体界面钝化,随后基体发生变形及断裂;另一类是裂纹穿过铁素体层后,进入到马氏体基体,在马氏体基体中钝化,随后基体发生变形和断裂。裂纹扩展路径取决于界面马氏体的强度,马氏体强度高时,发生第一种扩展;马氏体强度低时,发生第二种扩展。
曾林林王程杨达朋易红亮
关键词:弯曲韧性表面脱碳
高碳轴承钢的共析成分设计与组织研究
GCr15 轴承钢因其高硬度满足轴承对高耐疲劳性能以及高耐磨性的使用需求,已应用了上百年。但GCr15 轴承钢仍会因网状碳化物的存在破坏了组织均匀性,导致使用周期寿命降低。虽然目前可以通过控制冷却以及球化退火的方式降低网...
庞佳琛易红亮王国栋
关键词:轴承钢网状碳化物共析钢
δ-TRIP钢的物理与力学冶金被引量:8
2014年
δ-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具有高的强韧性,可达到第三代汽车钢性能要求,且可电阻点焊,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较高产业化前景的先进汽车钢。主要阐述了δ-TRIP钢的发展、组织与性能、相变与组织演化机理、强韧性机理、电阻点焊工艺与物理冶金机理。
易红亮陈蓬王国栋马鸣图
关键词:TRIP钢Δ铁素体贝氏体相变
A Low Density Steel for Bearings
易红亮王国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