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 作品数:53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JWA与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相互调控作用
- 李媛申欣冯晴
- 关键词:JWA肿瘤预后蛋白质降解
- 替牙期伴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矫治方法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评价替牙期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前牙反牙合常用矫治方法的有效性及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在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诊疗的患者47名:替牙期、牙性或功能性前牙反牙合伴下颌功能性旋转、上牙弓轻度拥挤、非拔牙矫治、可后退至切对切、无系统性疾病史、无明显上下颌骨异常、无口颌面肌功能异常、无口腔不良习惯、知情同意。由同一名高年资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活动/固定或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活动组1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前方牵引,活动组2仅采用带双曲舌簧的牙合垫式矫治器,固定组采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下颌牙合垫去除咬合干扰,功能组采用FRIII配合肌功能训练,记录治疗成功率、矫治周期、复诊次数、矫治费用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了自行终止治疗者,所有前牙反牙合均得到了纠正。活动组2复诊间隔时间短,矫治周期也最短(P<0.01);而复诊次数各组间无差别(P>0.05);矫治费用活动组2低于活动组1和固定组(P<0.05)。固定组在纠正反牙合的过程中排齐并关闭前牙散在间隙,患者及家长对治疗结果更加满意,这是活动及功能矫治无法比拟的;而固定矫治过程中对口腔卫生要求更高,牙面常发生脱钙,且矫治结束后需制作仅包裹四颗上切牙的压膜保持器,这又是固定矫治不利的一面。结论:伴有下颌功能性旋转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在患者良好的配合下通过一个较短时间的矫治均可以得到纠正。
- 陈慧霞何展飞秦燕军李媛
- 关键词: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正畸矫治
- 矫治扭转后牙带环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一种双焊钩带环在临床上矫治扭转后牙的疗效。方法:制作双焊钩带环,粘结在扭转后牙上。在带环颊舌(腭)侧的焊钩上分别挂橡皮链或弹力线,形成1对方向相反、力量相等的力偶作用于扭转牙上,达到解除扭转的矫治目的。临床选择10例病例,观察矫治效果。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约3~4个月后,扭转后牙都得以排齐。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双焊钩带环装置矫治后牙扭转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许衍王震东李媛李强
- 关键词:带环
- 可分体式正畸牙刷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分体式正畸牙刷,包括采用可分体式结构的刷体,刷体由刷体左部、刷体右部卡接形成,刷体左部、刷体右部的刷头的横切面共同形成“︺”形状,刷头包括基底部和侧向部,基底部设有垂直向上的底部刷毛,侧向部设有侧向刷毛;...
- 李媛龚爱秀巫云霞王林张正东杨颜菁
- 文献传递
- 控根唇向移动的颌垫式活动矫治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根唇向移动的颌垫式活动矫治器,包括支点钢丝和矫正弓丝。支点钢丝固定于矫治牙舌侧,支点钢丝的中部形成与矫治牙牙冠舌侧近牙龈处贴合的弧形、两侧圈环便于调节;矫正弓丝形成舌腭向的矫正拉力,使牙冠舌腭向移动、...
- 李媛林汤毅陈慧霞张正东王林陈文静李强
- 文献传递
- 应用Quick自锁托槽系统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的牙弓测量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Quick自锁托槽系统非拔牙矫治上颌牙列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征。方法选取37例上颌牙列轻到中度拥挤的正畸患者,使用Quick自锁托槽系统进行非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和上颌牙列排齐整平时的研究模型进行多项指标测量。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的变化。结果上颌牙列排齐后与治疗前阶段相比,牙弓长度、周长、前磨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尖牙间宽度和第二磨牙间宽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上颌牙列轻到中度拥挤的患者,在应用Quick自锁托槽系统排齐和整平牙列的初期,就可使上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及周长均显著增大,扩大临床不拔牙矫治的范围。
- 李琥李强李媛陈文静
- 关键词:自锁托槽牙弓宽度牙弓长度牙弓周长
- 微型种植体导致牙龈上皮异位植入的可能性初探
- 2012年
- 目的:初步探讨微型种植体植入时携带牙龈上皮进入牙槽骨的可能性。方法:以Beagle犬为实验动物,在种植部位牙龈处注射含GFP的2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al-2-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AV2-GFP)。3周后采用无切口植入方式植入12枚微型种植体,并于当天处死动物,制作连续组织切片,通过GFP荧光和角化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种植体周围牙龈上皮是否存在。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未发现种植体-骨界面有牙龈上皮的存在。结论:微型种植体植入时未发现携带牙龈上皮进入牙槽骨。
- 张阳李琥李强李媛张昊倪媛媛王林马俊青
-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牙龈上皮
-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CBCT定量诊断
- 于剑楠赵宏潘成琼莫士成李媛刘可王林赵春洋
- 关键词:CBCT上颌尖牙
- 少年期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锥体束CT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研究少年期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 :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值并统计骨开裂和(或)骨开窗的发生率,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值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下中切牙区牙槽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7.14%、70.24%;上、下中切牙骨开裂值与SN-MP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骨开窗值与ANB角、L1-NB角、L1-MP角呈负相关,与SNB角呈正相关。结论:少年期下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率较高,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中切牙骨缺损的发生相关,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 李媛陈慧霞许衍马俊青林汤毅
- 关键词:少年期中切牙锥体束CT
- 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评价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矫治要点。方法选择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替牙早期上颌中切牙阻生需进行牵引治疗的骨性Ⅰ类患者11例,治疗前拍摄CBCT以确定上颌阻生中切牙的位置、外形、牙根及周围组织等情况,根据情况进行治疗,牙齿位置基本正常即主动加力结束即视为矫治结束,分析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矫治效果。结果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正常萌出的上切牙和第一磨牙或第二乳磨牙基本可以提供所需的支抗;阻生严重者,先采用活动矫治器牵引阻生牙后再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精细调整。结论替牙早期阻生中切牙的保留对面部美观至关重要,采用必要的支抗控制进行保存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CBCT对阻生中切牙进行精确分析也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必要保障。
- 陈慧霞李媛沈云娟秦燕军陈文静
- 关键词:阻生替牙期支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