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彪
- 作品数:43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潍坊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沙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二甲双胍不敏感或不耐受其副作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对照组仅给予格列美脲,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PBG、HbA1c、BMI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沙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失效或不耐受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重,安全性高。
- 李肖肖丁慧郭世彪
- 关键词:沙格列汀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
- 希恩综合征伴发甲状腺炎1例报告
- 1999年
- 1引言希恩(Sheehan)综合征伴发甲状腺炎较为罕见。我们于1996年9月所见1例,现报告如下。2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已婚。主因产后无乳、闭经、乏力6个月,心悸、多汗5个月入院。1996年5月分娩后阴道大量出血,量约2000mL,致神志不清,经...
- 郭世彪王虹虹荣文刘艳芳
- 关键词:希恩综合征甲状腺炎
- 惠尔血治疗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症38例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刘晓妹郭世彪李玉梅荣文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并发症白细胞减少药物治疗
- 血清25羟维生素D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各阶段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研究二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自觉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组(SDPN组)、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并设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与糖调节受损组(IGR组)。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血清25(OH)D3浓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纤维蛋白原,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25(OH)D3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C组、IGR组、SDM组、SDPN组、DPN组血清25(OH)D3分别为:(70.23±21.45)nmol/L、(67.85±17.64)nmol/L、(58.86±15.79)nmol/L、(40.72±10.15)nmol/L、(38.55±8.95)nmol/L,SDM组、SDPN组、DPN组低于NC组、IGR组(P﹤0.05),NC组与IGR组、DPN组与SDP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所测神经传导速度正相关(均P﹤0.05);与BMI、病程、Cr、FIB呈负相关(P﹤0.05或P﹤0.01),控制BMI、病程、Cr、FIB后,血清25(OH)D3仍然与神经传导速度相关。结论血清25(OH)D3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DPN起预防作用。
- 陈福莲江晓龙赵佳郭世彪王慎田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产后甲状腺炎被引量:3
- 1998年
- 产后甲状腺炎(Post Partum Thyroiditis,PPT)是妇女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日本Amino等报道6例产后发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低)以来,国内外陆续有报道.其特征为产后一过性、无痛性甲状腺肿大伴有可自发缓解的甲亢和/或甲低.河摄取率低,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许多学者最初认为这种情况是Graves病(GD)或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HT)在产后的加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产后出现的甲状腺功能改变主要是由于无痛性甲状腺炎所致,由于和产后关系密切,故称产后甲状腺炎.
- 郭世彪张桂风荣文
- 关键词: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病因
- 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研究格列美脲对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65例MS并存在糖尿病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片1~8 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及体重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FPG、2hPG和 HbA1c降低(P<0.01),FIns无明显改变(P>0.05),PIns增加(P<0.01);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体重指数、血压有轻微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格列美脲能有效改善MS中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状态,既能刺激PIns分泌,又能明显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且对MS的其它代谢异常无不良影响.
- 王慎田李亮郭世彪荣文
- 关键词:糖尿病格列美脲代谢综合征
- 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 2014年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1]。
- 郭世彪程春梅
- 关键词:抗糖尿病药物INSULIN代谢紊乱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
- 社区糖尿病教育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8
- 2004年
- 王慎田刘兰霞冷丽云荣文郭世彪李亮陈凌
- 关键词:糖尿病教育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教育方式
- 前列腺素E1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1998年
- 前列腺素(Prostaylandin,PG)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物质,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科学家Goldblatt和VonEnler等人各自从人精液和羊精囊的肪类提取物中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Enler认为该物质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各组织中含量极微,几乎所有含微粒体的细胞在受到各种刺激时均可合成微量的PG。
- 郭世彪李华荣文
-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药理
- 血清25羟维生素D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 陈福莲王萌赵艳艳郭世彪王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