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亮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定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4篇动脉瘤
  • 4篇手术
  • 4篇膜下
  • 3篇动脉
  • 3篇预后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脑出血
  • 3篇高压氧
  • 3篇骨瓣
  • 3篇大骨瓣
  • 2篇动脉瘤性
  • 2篇动脉瘤性蛛网...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评分

机构

  • 10篇定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吴晓亮
  • 3篇赵林峰
  • 3篇王哲
  • 2篇葛晓平
  • 2篇张珊珊
  • 2篇王显辉
  • 1篇党涛

传媒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氧辅助不同手术超早期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血清VEGF、CRP及IL-6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不同手术超早期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1L-6)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288例患者进行分组治...
王显辉葛晓平王哲吴晓亮张珊珊周俊雪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高压氧反应蛋白
大骨瓣减压联合中药三七治疗1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联合中药三七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方法 17例患者均为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均采用额颞顶大问号形切口,骨窗约12—14cm*12—15cm大小。)结果恢复良好5例,占30%,中残者8例,占47%,死亡4例,占23%。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中药三七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致残率,降低了死亡率。
肖都盼吴晓亮赵林峰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特重型颅脑损伤
2种微创手术超早期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效果对比观察
王显辉葛晓平王哲吴晓亮张珊珊周俊雪
基底节区为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之一,该部位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偏盲及偏身感觉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外科手术治疗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更为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手术外科手术治疗
分析影响aSAH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2023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对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帮助临床找到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方法 将2021年08月~2022年08月这一时间段内本院接收的80例aSAH血管内治疗患者一般信息资料进行汇总以及回顾分析,找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单因素结果:性别、治疗方案与血管内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高血压、H-H分级、多发动脉肿瘤是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2)多因素结果:高龄、有高血压病史、H-H高分级、有多发动脉肿瘤是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 年龄、高血压、H-H分级、多发动脉肿瘤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预后有相关性;临床上可结合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干预进而准确预测血管内治疗效果。
吴晓亮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预后
高压氧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3年
观察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样本60例,经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且采用手术治疗,按照康复方法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高压氧治疗。结果 高压氧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康复训练(P<0.05)。高压氧治疗Ⅰ级(60.00%)、Ⅱ级(33.33%)、Ⅲ级(6.67%)、Ⅳ级(0.00%)Fisher分级占比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高压氧治疗)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液平均流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97.62±19.35(cm/s)、10.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4.45±0.10(分)、生活自理能力77.13±4.73(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水肿0.73±0.20(分)、神经功能缺损7.34±1.84(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8.62±2.45(分)、75.29±2.73(分)、80.20±2.14(分)、78.47±2.51(分),高于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高压氧治疗)患者头晕呕吐、胃肠道出血、低血压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患者脑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高压氧治疗更具推广价值。
吴晓亮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压氧治疗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超早期微创术联合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超早期微创术联合药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进而为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常规微创手术、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超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超早期微创手术、常规西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大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 33%vs 51. 11%,χ2=4. 727,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肿体积、NDS及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NDS及ADL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12. 374、13. 259、7. 009,P <0. 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 78%vs 80. 00%,χ2=16. 568,P <0. 01)。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实施超早期微创术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血肿吸收,提高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效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党涛王哲吴晓亮张姗姗陈立永
关键词:微创手术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分析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
2023年
分析与研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35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并为患者进行术后降颅内压力、预防血管痉挛等常规类型治疗,除此之外,为患者实施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手段。结果 通过对患者一般资料和预后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对比,良好预后水平的患者年龄相对较低,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几率低,气管切开率低,入院时NIHSS评分相对较低,相比于不良预后患者而言,综合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迟发性脑缺血情况以及入院NIHSS评分均是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不良预后反应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应用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水平,从主要影响因素来看,患者的年龄、迟发性脑缺血情况、手术中气管切开以及入院NIHSS评分时影响患者预后水平的主要因素。
吴晓亮
关键词:高压氧康复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大骨瓣开颅与颞部马蹄形切口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肖都盼赵林峰吴晓亮
该技术对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具有非常好的意义,研究的创新点为:手术切口设计非常合理。骨窗范围足够大,可充分减压。充分解放外侧裂,减轻术后脑水肿,特别是引流静脉不畅引起的水肿。此手术方法较新颖,临床应大力...
关键词: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开颅手术治疗
大骨瓣减压术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重型颅脑损伤82例,其中大骨瓣治疗组40例,传统骨瓣减压治疗组42例。结果采用GOS评定法,大骨瓣减压组明显优于传统骨瓣减压组。结论大骨瓣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非常重要。
肖都盼赵林峰吴晓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2017年
对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接收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开颅夹闭术的34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将接受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34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在并发生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达到11.76%,与研究组的8.82%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吴晓亮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