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平
- 作品数:25 被引量:195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肌骨超声在偏瘫肩痛软组织损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8
- 2016年
- 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U)是使用高频探头(3—17Hz)诊断人体软组织和骨骼病变以及在其引导下实施实时治疗的一种手段[1]。肌骨超声以较高的分辨率,可有效显示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及外周神经等结构并判断其损伤情况,同时具有诊断明确、操作简便、微创无痛、效好价廉等优点[2],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
- 魏爽吕江红廖志平李建华
- 关键词:偏瘫肩痛骨骼病变关节盂高频探头肌腱病软组织损伤
-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例磁共振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依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S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行单次SDS治疗和腰椎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记录2组患者椎旁肌的平均肌电(AEM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前,SDS组患者右竖脊肌、左竖脊肌、右多裂肌和左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22±0.194)μV、(1.802±0.138)μV、(1.893±0.196)μV和(1.925±0.152)μV,对照组的AEMG值依次为(7.128±1.476)μV、(7.559±2.119)μV、(6.375±1.728)μV和(5.163±1.011)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SDS组右竖脊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343±0.286)μV和(1.792±0.165)μV,对照组依次为(8.779±1.680)μV和(11.921±5.490)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DS组右竖脊肌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42±0.276)μV和(1.840±0.142)μV,对照组依次为(9.168±2.266)μV和(9.091±3.413)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与单次腰椎牵引相比,单次SDS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腰椎旁肌的紧张度,减轻肌肉疲劳。
- 孙一津王楚怀廖志平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表面肌电图
- 物理因子治疗在深静脉血栓预防和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常见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并发症肺栓塞统称为VTE。50岁及以上的患者患VTE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VTE的其他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延长住院时间、不动、遗传性高凝状态、癌症、导致腿部瘫痪的神经肌肉疾病、肥胖、整形外科手术和怀孕。与VTE发展相关的是对长期并发症和复发的担忧,据估计,50%的VTE患者将患有血栓后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患肢肿胀、疼痛、变色和结垢。长期来看,VTE是一种慢性疾病,约33%的VTE患者会在10年内复发,由于人口老龄化、与VTE相关的共病(如肥胖、心衰和癌症)发病率较高,以及影像学检查检测VTE的敏感性提高和广泛使用,其发病率正在稳步上升。
- 李建华廖志平
- 关键词:神经肌肉疾病整形外科手术物理因子治疗患肢肿胀高凝状态
- 脑卒中患者坐站起立试验下大腿肌群表面肌电图信号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坐站起立试验过程中大腿肌群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变化特征,为脑卒中患者坐站过程中预防跌倒提供电生理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例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与20例健康同龄成年人(正常组),对两组受试者行坐站起立试验时的大腿股直肌与股二头肌sEMG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卒中组中患侧大腿股直肌、股二头肌的AEMG值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4、4.66,P均<0.05),但健侧和患侧的屈肌拮抗比(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P>0.05)。脑卒中组患侧大腿股直肌、股二头肌的AEMG值与正常组左侧、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5、-2.02;0.34、-3.25,P均>0.05)。但脑卒中组患侧CR比正常组左侧和右侧CR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0、-3.27,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健患侧肢体之间存在不对称肌肉收缩,健侧下肢肌群过度代偿激活的情况,揭示了由于脑卒中导致的感觉运动信息整合的缺失和姿势控制灵活性的丧失,脑卒中患者应加强患侧下肢肌群的激活以维持坐站过程中的姿势控制平衡,避免跌倒。
- 江迪锦廖志平李建华
- 关键词:脑卒中表面肌电图
- 超声引导下葡萄糖肌筋膜间隙注射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 2025年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导致肌肉骨骼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作和持续多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1]。目前,牵伸训练、超声波、经皮神经电刺激、体外冲击波等物理治疗手段对MPS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治疗手段在MPS的慢性症状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部分患者的疗效有限[2]。
- 吴涛宋海新廖志平吴方超叶晔李建华
- 关键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肉松弛剂筋膜间隙肌筋膜触发点肌肉骨骼疼痛
- 脑卒中患者桥式运动下竖脊肌与多裂肌表面肌电图信号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桥式运动下竖脊肌与多裂肌表面肌电(s EMG)信号变化特征,为桥式运动的临床应用提供电生理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例健康同龄成年人(正常组)与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组),对两组受试者行桥式运动时的竖脊肌与多裂肌s EMG信号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正常组双侧竖脊肌、多裂肌配对比较,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频域指标中位频率值(M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竖脊肌患侧AEMG值大于健侧、患侧MF值均小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组双侧多裂肌AEMG值、MF值组内配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两组受试者同侧竖脊肌与多裂肌AEMG值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桥式运动可作为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训练的一种方法,但须注意训练时双侧竖脊肌的均衡性。
- 廖志平李建华魏爽
- 关键词:脑卒中桥式运动表面肌电图
- 一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监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监测系统,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监测器械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有功率自行车机构,所述功率自行车机构的脚踏上设置有足底力监测组件,所述功率自行车机构的上方设置有两组下肢肌肉监测件,所...
- 廖志平吴方超李建华宋海新李扬政高婷
- 基底核生殖细胞瘤致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个案报告被引量:1
- 2016年
- 基底核区生殖细胞瘤(basal ganglia germinoma,BGG)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以往文献报道较少,颅内生殖细胞瘤因病变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位于基底核区表现为锥体束或锥体外系症状,如偏侧肢体活动受限,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言语不利等;以往研究往往集中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放疗、化疗治疗的影响,
- 叶晔廖志平
- 关键词:基底核区注射治疗肌张力障碍个案报告肉毒毒素颅内恶性肿瘤
- 半掌踝足矫形器与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影响的比较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半掌踝足矫形器和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5例,采用步态分析系统分别对25例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裸足、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步行状态进行分析,记录三种状态下患者的步速、步频、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跌倒风险和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步频为(86.718±17.947)Hz,较裸足和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时均显著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步态不对称系数为(0.086±0.070),与裸足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较裸足时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跌倒风险均显著低于裸足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时的跌倒风险亦显著低于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半掌踝足矫形器和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均可有效纠正脑卒中患者的步态,降低其跌倒风险,且佩戴足跟镂空踝足矫形器的优势更加明显。
- 孟哲廖志平吴方超于洋李昌盛陶静琰
- 关键词:脑卒中踝足矫形器步态分析跌倒风险
- 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的核心稳定辅助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VR)的核心稳定辅助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失4例,观察组脱失2例,最终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纳入32例、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沉浸式VR的核心稳定辅助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利用三维测力台采集患者在睁眼/闭眼状态下,双侧足底COP在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摆动幅度、晃动速度、外周面积、总轨迹长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COP摆动幅度、晃动速度、外周面积、总轨迹长度比较:①睁眼状态下,对照组治疗后偏瘫侧COP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幅度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偏瘫侧与健侧COP在左右、前后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均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偏瘫侧COP在前后方向上的晃动速度、健侧COP在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晃动速度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健侧COP的外周面积减小、总轨迹长度减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偏瘫侧与健侧COP的外周面积均减小、总轨迹长度均减短(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观察组偏瘫侧COP的外周面积[(90.01±46.69)mm^(2)]明显较小(P<0.05)。②闭眼状态下,观察组治疗后偏瘫侧COP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幅度[(64.64±35.06)cm]、健侧COP在左右[(14.24±6.77)cm]和前后[(44.58±24.46)cm]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健侧COP在前后方向上的晃动速度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偏瘫侧COP在前后方向上的晃动速度[(16.70±8.60)mm/s]、健侧COP在左右[(4.29±1.79)mm/s]和前后[(8.77±2.21)mm/s]方向上的晃动速度均�
- 李建华李建华阮韦淑怡颜敏高婷林天高刘阳吴方超吴方超廖志平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