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崴

作品数:146 被引量:74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肾病
  • 28篇肾炎
  • 28篇腹膜
  • 27篇腹膜透析
  • 26篇狼疮
  • 23篇肾脏
  • 20篇病理
  • 15篇IGA肾病
  • 14篇肾脏病
  • 14篇病患
  • 13篇肾病患者
  • 12篇预后
  • 12篇细胞
  • 12篇临床病理
  • 12篇狼疮肾
  • 12篇狼疮肾炎
  • 11篇狼疮性
  • 10篇透析患者
  • 9篇预后分析
  • 9篇腹膜炎

机构

  • 14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3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145篇陈崴
  • 60篇余学清
  • 34篇毛海萍
  • 33篇阳晓
  • 20篇许元文
  • 20篇杨琼琼
  • 19篇郭群英
  • 19篇王饶萍
  • 14篇林建雄
  • 10篇周倩
  • 9篇黄锋先
  • 9篇姜宗培
  • 9篇郑勋华
  • 9篇王欣
  • 8篇李志坚
  • 8篇易春燕
  • 7篇张涤华
  • 7篇叶红坚
  • 7篇董秀清
  • 7篇蒋小云

传媒

  • 39篇中华肾脏病杂...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华医学会肾...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6篇2025
  • 20篇2024
  • 24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5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制剂在狼疮肾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导致多种重要组织和靶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累及肾脏的严重并发症。在LN的治疗策略中,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一直占主导地位,同时其不良反应也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生物制剂的研发与使用为LN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在SLE和LN的多项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生物制剂可以分为单克隆抗体类和融合蛋白类,它们通过多种细胞分子层面的机制对SLE和LN产生治疗作用。该文从生物制剂的不同作用机制角度,对其治疗SLE和LN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杨文卓王欣陈崴李志坚
关键词:狼疮肾炎生物因子治疗学
腹膜透析液诱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表达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研究应用不同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的RPMC分为6组,分别以不同腹膜透析液[1.5% Dextrose(低糖组)、2.5%Dextrose(中糖组)、4.25%Dextrose(高糖组)、7.5%Icodextrin(糊精组)] 进行刺激培养,而无血清DMEM为阴性对照(对照组),TGF-β1(2.5 ng/ml)为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组)。刺激培养24 h后,RT-PCR法检测RPMCs的CTGF mRNA、胶原I mRNA、α-SMA mRNA 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RPMCs的CTGF、胶原I、α-SMA蛋白表达以及培养上清中的CTGF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均见CTGF mRNA表达,高糖组、阳性对照组CT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糖组、低糖组及对照组(P<0.05);中糖组与糊精组CTGF mRNA表达亦显著上调(P< 0.05)。各组细胞均检测到CTGF蛋白质表达,为相对分子质量38 000及25 000的2种亚型,与 RT-PCB结果一致。高糖组、阳性对照组CT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糊精组、中糖组、低糖组及对照组(P<0.05)。RPMCs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出CTGF 38 000亚型的表达,其表达强弱趋势与 CTGF在细胞中表达一致。高糖组、阳性对照组胶原I mRNA、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α-SMA mRNA、蛋白质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正常培养的RPMCs表达低水平的CTGF。腹膜透析液、尤其是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能明显上调CTGF表达的水平,这可能是导致长期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结构改变的机制之一。糊精腹膜透析液生物相容性可能优于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
郭群英李晓艳余学清阳晓陈伟英陈崴郑勋华董秀清
关键词:腹膜透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腹膜透析液生物相容性
一种能便于进行急救或血液净化的便携式医疗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便于进行急救或血液净化的便携式医疗箱,包括存放箱,所述存放箱的顶面上开设有放置槽,其特点在于还包括:承托箱盖,能开合地铰接盖装在放置槽上,并能翻转180度打开呈水平状态;折叠支架,收折设置在承托箱盖上...
张利娴王饶萍许元文冯霞陈崴
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狼疮肾炎患者生存率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当
目的 目前,接受腹膜透析的狼疮肾炎患者的生存情况未能得到很好的评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管理方法都可能影响他们的生存率.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南方接受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结局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的病例对照...
叶红坚陈崴曹沛仪阳晓郭群英毛海萍余学清
高校附属医院党建工作促进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层次,在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把医学研究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作为坚持党领导的坚强阵地,研究生党建工作应该与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发挥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调研基础上,根据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党建工作与学科育人深度融合,促进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工作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卓越医学研究生教育,为党建工作促进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路径参考。
李辉雁王欣吴虹林王晓桃陈崴匡铭肖莉华
关键词: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中心型肥胖在吸烟与β细胞功能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了解吸烟量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中心型肥胖在吸烟量与β细胞功能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2006-2007年在广州和珠海市参加慢性病筛查研究的社区居民中选择1440名吸烟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人口学特征和每天吸烟量,测量腰臀比,并检测空腹血清C肽浓度.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以每天吸烟1~10支者为对照组,每天吸烟11~20支者和>20支者出现较高C肽浓度(大于中位数)的OR值分别为1.53(95%CI:1.22~1.90)和1.92(95%CI:1.32~2.79).吸烟量与中心型肥胖成正相关(a=0.21),并且控制了中心型肥胖的作用后(b=0.94),吸烟量与β细胞功能的关联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c'=0.33);中心型肥胖对吸烟量的中介效应值为37.54%.结论 吸烟可能是β细胞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并且中心型肥胖可能是二者关联中的一个部分中介因素.
刘涛王辉邱泉谭荔荔陈崴余学清孙小丽陈维清
关键词:中心型肥胖吸烟Β细胞功能中介效应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皮肤瘙痒的状况及影响因素, 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规律随访的PD患者, 运用中文版14项尿毒症皮肤瘙痒量表评估患者的瘙痒情况。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将PD患者按4∶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患者按照有无皮肤瘙痒分为瘙痒组和无瘙痒组, 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的相关因素, 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性能, 采用校准曲线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纳入315例PD患者, 年龄为(48.0±12.9)岁, 134例为女性(42.5%)。315例PD患者中, 161例(51.1%)有皮肤瘙痒, 其中111例(68.9%)轻度瘙痒, 34例(21.1%)中度瘙痒, 16例(9.9%)重度瘙痒。与非瘙痒组比较, 瘙痒组患者年龄(t=-2.266, P=0.024)、合并糖尿病比例(χ^(2)=3.910, P=0.048)、查尔森合并症指数(Z=-2.458, P=0.014)、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Z=-2.385, P=0.017)、C反应蛋白(Z=-2.590, P=0.010)、血磷(Z=-3.233, P=0.001)和β2微球蛋白(Z=-2.756, P=0.006)水平均高于非瘙痒组, 测量肾小球滤过率(measur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mGFR)水平(Z=-3.708, P<0.001)低于非瘙痒组。训练集262例, 验证集53例。训练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高龄(OR=1.032, 95%CI 1.010~1.054, P=0.004)、低mGFR(OR=0.758, 95%CI 0.648~0.886, P<0.001)、高血磷(OR=2.761, 95%CI 1.282~6.024, P=0.010)和高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OR=1.098, 95%CI 1.012~1.191, P=0.025)是PD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显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95%CI 0.699
杨睿周姝林建雄易春燕阳晓陈崴毛海萍
关键词:腹膜透析瘙痒症列线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SGLT2i)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中的研究进展是2024年美国肾脏病学会会议的核心议题。多项临床研究证实SGLT2i治疗在CKD患者中的心肾获益(包括晚期CKD和老年患者)。SGLT2i治疗停药后12个月内仍有心肾获益。此外, CKD治疗已从"三大支柱"变为"四大支柱", 联合治疗在心肾保护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基础研究报道了几项SGLT2i治疗肾脏疾病的新机制, 包括促进肾脏再生、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干预免疫细胞及修复近端小管代谢紊乱等。期待更多研究为患者带来最大程度的治疗获益。
刘倩伶陈崴
关键词:肾疾病
心肾贫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心脏与肾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或肾脏其中一个器官出现急性或慢性功能不全而引起另一器官出现功能损害。贫血在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中均非常常见,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称之为心肾贫血综合征(cardiorenal anemia syndrome,CRAS)。CRAS的发生主要与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缺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骨矿物质代谢异常等机制相关。对于CRAS的患者需要综合管理,不仅要控制贫血,还要积极治疗心力衰竭、肾损伤及其它合并症。目前,对于CRA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补充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及新型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的使用。然而,关于CRAS的治疗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未来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钟忠陈崴
关键词:心肾综合征心肾贫血综合征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贫血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被引量:33
2019年
目的探讨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无隧道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行CRRT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和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特征;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64例CRRT患者(中心静脉置管437例次)入选本研究。与未感染组相比,导管相关性感染组患者入住ICU(P=0.007)、置管时合并休克(P=0.030)、接受过免疫抑制药物治疗(P=0.002)和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P=0.001)的比例较高;血红蛋白(P=0.017)、血肌酐(P=0.004)、血清脑钠素(P=0.005)水平较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管腔内定植的感染率分别为3.565例/千导管日和2.228例/千导管日。导管相关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37.5%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20.0%的腔内定植感染是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151,P=0.029)、合并糖尿病(HR=2.807,P=0.016)、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HR=2.655,P=0.012)和免疫抑制状态(HR=2.203,P=0.037)是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RT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腔内定植的感染率为3.565例/千导管日和2.228例/千导管日,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女性、合并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和持续使用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刘晓天叶红坚郑勋华郑智华陆苗青钟忠詹翠芳温穗溱陈崴余学清
关键词:肾替代治疗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