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
- 作品数:50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艺术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解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在相似概念厘析和"政府治理能力"与"现代化"这两个概念关联探析的视角下,"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政府在治理变革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回应公民需求的能力,一种有效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一种高效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一种创新协调合作的能力。它是政府完善自我价值诉求,建构国家与社会新关系的关键,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 林婷
- 关键词:政府治理能力
- 新时代大学生审美观偏差的隐忧与化解
- 2023年
- 新时代大学生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为优越的物质发展环境和更为富足的精神成长空间。值此态势下,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审美需要和审美层次以满足对美好生活与个人发展的诉求,但由于审美资本主义、网络媒介技术和不良社会思潮的滋扰,大学生容易引发审美内容媚俗化、审美价值功利化、审美标准同质化三个方面的审美隐忧。对此,只有筑牢主流意识形态、强化网络监管力度以及优化审美教育创新模式,才能有效化解新时代大学生审美观偏差的隐忧,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林婷
- 关键词:大学生隐忧
- 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在现代社会秩序同化宗族秩序的流程中,中间组织的功能性缺失导致了这一差异的结构性断裂,乡土社会的现代性危机由此产生,建立健全中间组织,整合新的社会秩序,修复断裂的链条是中国社会稳定前进的突破口。
- 林婷
- 关键词:现代社会公共权威
- 戏剧性:曹禺的人格结构与戏剧创作的互释被引量:2
- 2010年
- 曹禺的家庭生活、成长环境、文艺滋养共同生成其特殊的人格结构,体现为:在场与出位、外察与内省、真意与假面、扩张与敛抑的对立统一。其人格内涵及结构形式与戏剧这一艺术体式产生高度契合,投射于戏剧作品,则产生主观性与客观性,假面人格与灵魂的真深,世俗性与诗性,生之压迫的反抗与屈抑这些对立特质的相反相成。
- 林婷
- 关键词:人格结构戏剧创作戏剧性
- 当代中国农村秩序转型中的制度供给变迁被引量:3
- 2005年
-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国家对乡村的制度探索呈现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法理型的制度 供给与传统宗族制度及政治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对农民基层的民主建设有着积极意义,它的实现是农村秩序转型的重要制度 保障。
- 林婷
-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
- 智识与习性 从《严复》说到严复
- 2025年
- 2024年11月,由著名剧作家李宝群创作的《严复》在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上演。演出之地距严复晚年定居的福州市南后街郎官巷严复故居,不过数百米之隔,福建人艺以深具历史感的精湛演出致敬这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福州籍伟大先贤。
- 林婷
- 关键词:剧作家
- 家庭 社区 国家——现代化视野下村政研究的三个要素解读
- 2005年
- 在乡村社会结构中,家庭不仅作为基本单位存在,其功能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引入“社区”概念使村政研究重视乡村社区的互动性与关联性特质,然而对二者的研究均必须以国家作为理论基础。
- 林婷
- 关键词:家庭
-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当下社会管理的启示
- 2015年
- 当下,挖掘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现代价值对于寻找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关键要素具有重要的启示。"共同体"内涵中的"共同性"揭示了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共同体"中的"自主性"说明了改革中应注重公共精神的培育,"共同体"中的"有机性"逻辑提示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中对多重关系的重视。
- 林婷
- 关键词:共同体社会管理体制
- “结构”的自由与危机——20世纪80年代探索话剧再讨论被引量:2
- 2006年
- 开放式结构在扩大表现容量,拓展心灵空间、丰富意义内涵等方面有效地增强了探索话剧的表现力,但同时也带来素材庞杂、精神弱化,意义晦涩等系列问题,应引起戏剧作者的重视。
- 林婷
- 传统如何生成现代:戏剧探索两路径之比较被引量:1
- 2008年
- 如何汲取传统艺术精华以激活现代戏剧的表现活力,是20世纪中国话剧发展中长期面临的一大课题。在这方面,80年代大陆的《搭错车》等歌舞剧与台湾的"相声剧"系列提供了两种可供比较的探索路径,探讨其异同得失,对今天的戏剧发展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 林婷
- 关键词:搭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