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
- 作品数:41 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KB1协同二甲双胍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索肝脏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或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基因协同二甲双胍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含有LKB1基因的重组质粒LKB1-pEGFP-n1并转染HeLa细胞,MTT检测LKB1基因对经二甲双胍处理的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LKB1-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MPK、ACC和R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LKB1-pEGFP-n1和空载体pEGFP-n1成功转染HeLa细胞,LKB1-pEGFP-n1转染细胞内稳定表达LKB1。二甲双胍处理LKB1-pEGFP-n1转染细胞的IC50显著低于pEGFP-n1转染细胞[(2.9±0.4)vs(7.8±1.3)mmol/L;t=-6.9921,P=0.002 2]及野生型HeLa细胞[(2.9±0.4)vs(9.6±1.5)mmol/L;t=-7.527 1,P=0.001 7]。经二甲双胍处理后,LKB1-pEGFP-n1转染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而pEGFP-n1转染和野生型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二甲双胍作用剂量为15 mmol/L时,LKB1-pEGFP-n1转染细胞凋亡率较pEGFP-n1转染及野生型HeLa细胞显著增多[(28.6±2.3)%vs(9.6±1.6)%、(17.8±1.9)%,均P<0.05]。LKB1-pEGFP-n1转染细胞内AMPKα和ACC的磷酸化水平较pEGFP-n1转染和野生型细胞升高,Rb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LKB1能够协同二甲双胍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其可能通过LKB1-AMP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包传恩张雅雅崔殿龙魏凌云郭明
- 关键词:宫颈癌HELA细胞二甲双胍
- 两种胸腔镜下食管癌Ivor Lewis手术方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照两组不同胸腔内食管胃吻合术式的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胸腔镜下Ivor Lewis手术的改进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胸心外科2009年至2014年行胸腔镜Ivor Lewis术式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8例,其中采用经口输送钉砧的Orvil吻合器术式的12例(Orvil吻合器组),采用经常规圆形吻合器胸内吻合术式的6例(常规吻合器组)。对照分析两组的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费用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各有中转开胸1例。手术时间、TNM分期、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Orvil吻合器组的术中出血少于常规吻合器组(193 ml vs 235 ml,P〈0.05);Orvil吻合器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发生。常规吻合器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例。常规吻合器组住院费用少于Orvil吻合器组(69 522元vs 78 662元,P〈0.05)。随访6~36个月,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复发等情况。结论胸腔镜下Ivor Lewis手术是下段食管癌及食管胃接合部癌的适合术式,近期效果良好,Orvil吻合器术式具有相对安全、创伤更小,但医疗花费较高的特点,如何进一步优化术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孙晓雁胡蒙杨清杰包传恩郭明
- 关键词:食管癌胸腔镜
- 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72例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联合腹部小切口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行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72例,手术采用全胸腔镜辅助下经右胸游离胸段食管及肿瘤,并清扫纵隔淋巴结,上腹部正中小切口非气腹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胃的游离、清扫腹腔内淋巴结及管状胃成型,左颈部切口完成胃食管吻合术。结果全组72例均经胸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食管癌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5 h,其中胸腔镜游离平均时间1.6 h,术中平均出血量275 m 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35个,住院时间为6~15 d,平均8.5 d。无中转开胸。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83.3%,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腹壁小切口辅助微创根治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郭明崔殿龙胡蒙雷云宏向鑫
- 关键词:食管癌胸腔镜非气腹腹腔镜
- 食管癌微创外科的现状及发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在我国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发肿瘤,并且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食管癌根治手术是食管癌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外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总体病死率已降低至3%,切除率为94%,5年生存率提高到40%。但是,传统开放食管癌手术有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较高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将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手术的尝试。
- 孙晓雁郭明
- 关键词:微创外科技术食管癌手术根治手术手术切口术后恢复
- 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三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比的优势及临床推广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5月期间将临床诊断明确、符合入组标准、自愿参加临床试验的食管癌患者,随机...
- 郭明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非气腹腹腔镜食管癌
- 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测定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39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测定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的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38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敏感率为97.4%;20株对米诺环素敏感,敏感率为51.3%;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米诺环素(P<0.05)。结论多黏菌素B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高,可作为治疗这类感染的首选。
- 张玲陈云王厚照魏凌云郭明
-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
- 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 对比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与双腔气管插管法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对病人呼吸、循环的影响,并进行术中安全可行性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对比。方法 选择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39~7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Ⅲ级,男女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腔气管导管组(S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每组60例。收集心率(HR)、平均动脉压力(MAP)、血氧分压(SpO_2)、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血气分析等呼吸、循环指标,采集麻醉诱导前(T1)、插管定位成功后20 min(T2)、右肺萎陷20 min(T3)、60 min(T4)、鼓肺双肺通气后30 min(T5)的数据,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S组T3、T4点p H值显著降低(P〈0.05),PaCO_2、PETCO_2、PaO_2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Qs/Qt升高均明显低于D组(P〈0.05);S组插管成功率高,导管定位时间、咽喉及气管黏膜损伤、术后声嘶、喉痛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 单腔气管插管CO_2人工气胸法可用于大多数食管癌根治术患者。
- 刘亚非郭明张正迪高鹏蔡英蔚胡宏强蔡铁良
- 关键词:单腔气管导管双腔支气管导管食管癌根治术肺内分流高碳酸血症
- 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被引量:15
- 2015年
- 全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肺结核及毁损肺的有效方法。但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一般肺叶切除术高。数据显示,全肺切除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9%,死亡率为3%~25%;右全肺切除术后死亡率是左全肺切除术后的3倍。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肺功能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及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PPS)等。治疗上目前主要以对症支持为基础,包括冲洗引流法、封堵法及手术治疗。预防的重点在于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及时诊断。本文就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汪志海孙晓雁郭明
- 关键词:全肺切除术并发症
- 新型免疫抑制方案在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附一例报告)
- 2004年
- 魏凌云郭明陈道中翁钦永袁思波王齐敏黄雪珊那旭红
- 关键词: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手术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肺炎一例围手术期处理
- 2006年
- 魏凌云郭明
- 关键词: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呼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