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有关《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编写的几点说明被引量:1
- 2021年
- 抑郁症患病率高、致残率、就诊率低,在基层常见。《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的编制参考了多项已发布指南和基层临床实际,关注疾病的筛查技巧,专门阐述了老年群体的抑郁症表现,系统指导药物治疗,并对疾病管理提出了详细建议。
- 陈超马宁
- 关键词:抑郁症
- 神经性厌食不同亚型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初步探讨女性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患者不同亚型,即限制型(anorexia nervosa restricting type,ANR)和暴食/清除型(anorexia nervosa binge-purging type,ANBP)临床及心理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questionnaire,EDQ)及进食障碍调查量表-1(eating disorders inventory-1,EDI-1),对269例ANR和151例ANBP女性AN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人口学资料、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EDI-1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影响AN分型的因素。结果:ANBP组当前BMI高于ANR组,但其期望的BMI却低于ANR组。ANBP组EDI-1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ANR组。Logistics回归显示暴食、无效感分值越高,越倾向于ANBP亚型;成熟恐惧分值越高,越倾向于ANR亚型。结论:暴食、无效感、成熟恐惧对女性AN的诊断分型具有预测作用;ANBP与ANR亚型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 廖雪梅陈超张大荣李雪霓苏允爱司天梅孔庆梅
-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体质量指数
- 抑郁症的运动疗法被引量:2
- 2022年
-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资源的逐渐完善,包括抑郁症在内的许多疾病在社区层面得以被及时发现和早期干预。2021年刊出的《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从定义、分类、诊断、药物治疗、转诊、疾病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以帮助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抑郁症识别和处理。本文是该指南的延伸内容,介绍抑郁症的重要补充治疗方法——运动疗法,该方法特别适合在社区层面开展实施,能够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并预防复发。
- 陈超马宁
- 关键词:抑郁症运动疗法
- 焦虑在冲动性特质与进食障碍症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冲动性特质、焦虑与进食障碍症状的关系,分析焦虑在冲动性特质与进食障碍症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入组符合DSM-5中符合神经性厌食(AN)、神经性贪食(BN)诊断标准的进食障碍患者共244例,并对其用进食障碍调查量表(EDI-1)、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状态焦虑问卷(SAI)进行评定。通过SPSS宏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AN和BN患者中的BIS-11总分、SAI总分与EDI-1总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AN,r=0.56、0.63、0.72,P<0.001;BN,r=0.51、0.31、0.56,P<0.001或P<0.01)。SAI总分在BIS-11总分和EDI总分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在AN患者中SAI总分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效应比例:46.9%),在BN患者中SAI总分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冲动性特质、焦虑对进食障碍症状有正向预测作用;焦虑在冲动性特质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在AN患者中焦虑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在BN患者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 陈典杨磊耿淑霞陈超宋培华李雪霓孔庆梅司天梅
- 关键词:进食障碍焦虑中介作用
- 奖惩敏感性问卷修订版测评进食障碍患者的效度和信度
- 2024年
- 目的:评估中文版奖惩敏感性问卷修订版(SPSRQ-RC)在进食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择111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进食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完成SPSRQ-RC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量表-11(BIS-11)、特质焦虑量表(TAI)、进食障碍检查自评问卷中文版(EDE-Q 6.0)的测评。选取20例患者在2周内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65%。奖励敏感性与BIS-11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26,惩罚敏感性与TAI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25,SPSRQ-RC中文版及EDE-Q 6.0的相关系数为0.35。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及重测信度分别为0.83及0.82。结论:SPSRQ-RC中文版测评进食障碍患者显示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 刘雪滢李雪霓耿淑霞杨磊陈超孔庆梅司天梅
- 关键词:进食障碍信度
- 进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进食障碍患者体重指数、进食相关行为及心理特征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2008年8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986例进食障碍患者,其中男54例,女932例。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Questionnaire,EDQ)及进食障碍调查量表-1(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1,EDI-1)进行进食障碍相关临床表现的横断面调查。使用1∶4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年龄及诊断亚型对进食障碍患者症状表现的潜在影响。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比较男女进食障碍患者EDQ项目数据和EDI-1评分差异。使用多重线性回归进一步验证症状的性别差异。通过网络分析进食障碍患者最为重要的症状并进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1)匹配后男女患者分别为54例和213例,两者在年龄(t=-0.02)及诊断亚型构成(χ^(2)=0.2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男女进食障碍患者期望体重指数与目前体重指数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6,3.2)kg/m^(2)与-0.3(-2.3,2.4)kg/m^(2);Z=-2.64,P<0.01],男性患者期望体重高于目前体重,女性患者期望体重低于目前体重。(3)男性进食障碍患者选择减少主食作为节食方式的比例较女性患者小[41.5%(17/41)与63.2%(117/185);χ^(2)=6.60,P=0.010]。(4)男性进食障碍患者对瘦的追求和内省因子分均低于女性患者(Z=-3.19、-2.26,均P<0.05)。(5)在控制一般资料以及其他因子分后,性别对对瘦的追求因子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3.10,P<0.001)。(6)网络分析显示,男女进食障碍患者的核心节点均为内省和对瘦的追求,与总体进食障碍群体一致。结论男性进食障碍患者的瘦身动机弱于女性,在症状网络中其最重要的症状为内省和对瘦的追求,这可能与女性相似。
- 郑理匀陈超张大荣李雪霓孔庆梅司天梅
- 关键词:进食障碍性别差异体重指数行为症状心理特征网络分析
- 身份和进食障碍问卷简体中文版的效度和信度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估身份和进食障碍问卷简体中文版(IDEA)的效度和信度。方法:选取187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进食障碍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进行IDEA和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I-1)量表测评,选择30例患者在2周内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4个因子,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63.3%,有3个条目发生移动,考虑到可能与中英文表达差异有关,在后续统计中,删除了这3个条目。I-DEA与EDI-1两个量表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6;患者组IDEA总分、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IDEA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分半信度为0.93、重测信度为0.86。结论:IDEA简体中文版测评进食障碍患者的身体感受和自我认知紊乱程度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 宋舟张哲李雪霓杨磊陈超张大荣苏允爱司天梅王斌红孔庆梅
- 关键词:进食障碍信度
- 双相障碍患者3种临床相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特征,寻找双相障碍的素质性影像学标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符合DSM-Ⅳ-TR诊断标准的169例处于不同临床相的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其中双相抑郁组68例、双相(轻)躁狂组29例、双相缓解组72例]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113名对照者(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组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估躁狂症状严重程度,采用正性和负性情感量表评估正性和负性情绪程度;同时采集所有被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终64例双相抑郁患者、28例双相(轻)躁狂患者、66例双相缓解患者和112名对照者纳入分析。采用局部活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学特征,对4组被试者的ReHo值进行协方差分析,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ReHo值进行事后检验,并分析4组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双相障碍组和对照组的ReHo值差异脑区为双侧小脑后部(左侧F=11.41,右侧F=10.45)、双侧距状皮质(左侧F=10.60,右侧F=9.59)和右侧颞上回(F=10.58)。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双相(轻)躁狂组、双相缓解组左侧小脑后部ReHo值降低(均P<0.01),右侧小脑后部(均P<0.05)、双侧距状皮质和右侧颞上回(均P<0.01)ReHo值升高。双相障碍患者右侧距状皮质ReHo值与负性情绪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4,未校正)。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各临床相均呈现双侧小脑后部、双侧距状皮质和右侧颞上回局部活动一致性改变,提示小脑、视觉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的脑功能改变可能是双相障碍的素质性神经病理学改变。
- 吴艳坤陈超李茜李科曾亚伟苏允爱司天梅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磁共振成像
- 青年女性进食障碍患者的认知灵活性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索青年女性进食障碍(ED)患者的认知灵活性特征,及其与ED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92例青年女性ED患者包括28例神经性厌食(AN)、64例神经性贪食(BN)和38例健康对照(HC)。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中的持续性错误率(PPE)和持续性应答率(PPR)评估认知灵活性,进食障碍调查量表-1(EDI-1)及进食障碍问卷(EDQ)评估ED临床特征。结果:ED组的PPE[(5.0±4.7)%vs.(2.8±2.8)%;P<0.01]及PPR[(11.7±7.8)%vs.(6.4±5.9)%;P<0.001]均高于HC组,但AN与BN两组间PPE[(5.5±5.4)%vs.5.0±4.5)%,P>0.05]和PPR[(11.2±7.8)%vs.(11.1±7.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E(r=0.21,P<0.05)、PPR(r=0.27,P<0.01)均与EDI-1总分呈正相关;PPR与ED组使用食欲抑制剂(r=0.28,P=0.010)及跳过几餐(r=0.30,P=0.004)的频率呈正相关。结论:青年女性ED患者存在认知灵活性缺陷,与ED临床特征相关,提示有作为疾病内表型的可能。
- 梅冬蕾吴艳坤陈超李雪霓林靖宇代悠然张大荣孔庆梅司天梅
- 关键词:进食障碍内表型
-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心理自助被引量:14
- 2020年
-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novel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不断升级,影响人们生活的不仅是病毒,还有恐慌。无论是身处飓风的中心,还是外围防守,多数人神经紧绷,时刻关注着疫情的最新情况。尤其是疑似患者人群,在意识到灾难和危险来临时,通常都会出现恐慌、沮丧等负性情绪,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对自己造成进一步伤害。面对疫情,疑似患者人群可以做什么?我们精神心理工作者为疑似患者提出几点建议。
- 黄韩宇陈超司天梅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疑似患者心理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