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骄阳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电池
  • 6篇负极
  • 5篇锂离子
  • 5篇锂离子电池
  • 5篇离子
  • 5篇离子电池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
  • 2篇单质硅
  • 2篇稻壳制备
  • 2篇电池负极
  • 2篇碳复合材料
  • 2篇自掺杂
  • 2篇锂离子电池负...
  • 2篇红磷
  • 2篇
  • 2篇
  • 2篇掺杂
  • 1篇电化学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 2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8篇李骄阳
  • 6篇王莉
  • 6篇何向明
  • 2篇李建军
  • 2篇尚玉明
  • 1篇张校刚
  • 1篇侯林瑞
  • 1篇原长洲
  • 1篇连林
  • 1篇张龙海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化学进展
  • 1篇新材料产业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铁基二元复合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铁基二元复合金属氧化物(MFe2O4,M=Zn,Co,Ni……)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无毒、理论比容量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本文对Zn Fe2O4、Co Fe2O4、Ni Fe2O4等铁基二元复合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和电化学储锂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其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和应对策略,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连林李骄阳张龙海侯林瑞原长洲张校刚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稻壳制备硅自掺杂碳材料包覆磷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
磷@碳复合材料因具有高比容量而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之一。作为导电基底的碳材料其结构和化学性质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植物作为制备碳材料的一种主要前驱体倍受关注。植物的结构因经历了长期的自然...
李骄阳王莉王正阳何向明
文献传递
稻壳制备硅自掺杂碳材料包覆磷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
磷@碳复合材料因具有高比容量而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之一。作为导电基底的碳材料其结构和化学性质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植物作为制备碳材料的一种主要前驱体倍受关注。
李骄阳王莉王正阳何向明
动力锂电池的未来发展被引量:5
2016年
新能源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电能的存储及利用是能源结构转型中的关键环节。电池循环寿命超过5 000次、价格低于1.5元/W h,或者循环寿命超过1 000次、价格低于3元/Wh将是截至2020年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目标;而能量密度高于350Wh/kg、成本低于0.8元/Wh以及使用寿命长达10年的高安全性动力锂电池将会是今后长期的研究热点。
李骄阳王莉何向明
关键词:能源结构能量密度比容量新能源技术比能量
含磷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磷负极复合材料,包括红磷;导电碳单质;及单质硅及一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磷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红磷及硅碳复合物;以及将该红磷及该硅碳复合物均匀混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王莉何向明李骄阳李建军尚玉明
文献传递
含磷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磷负极复合材料,包括红磷;导电碳单质;及单质硅及一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磷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红磷及硅碳复合物;以及将该红磷及该硅碳复合物均匀混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王莉何向明李骄阳李建军尚玉明
钴酸镍电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静电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由于其具有高功率、长寿命及良好安全性等优点,近年来超级电容器已成为储能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电极材料作为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结构和组成直接决定了超...
李骄阳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文献传递
磷基复合负极在二次电池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电池作为电能与化学能的高效转化装置,在能源存储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锂/钠离子等二次电池作为绿色高能电池,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及新能源储能的理想电源。研究新型电极材料是研制新一代高性能电池的基础。磷资源丰富,理论比容量高,可用于电池负极材料。目前对磷材料的认知还存在很多不足,阻碍了磷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储能方面。本文综述了磷各种同素异形体的性质,介绍了近几年磷作为电极材料在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合材料的制备、材料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等,重点介绍了载体材料结构对磷电化学性能的调控作用,并展望了储能磷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骄阳王莉何向明
关键词: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结构电化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