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筠
-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肺多发性结节影
- 2017年
- 患者女,60岁,因“干咳15d,加重2d”于2015年12月3日人院。患者于15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咳嗽,无咳痰,无胸闷气促,无低热盗汗,无咯血胸痛,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当时未予重视,未诊治。
- 吴挺挺陈磊赵晓东周新成陈众博张筠张巧丽邓在春
- 关键词:结节影多发性双肺阵发性咳嗽恶心呕吐
- 一种肺部肿瘤单次多部位取样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肺部肿瘤单次多部位取样装置,涉及到穿刺取样技术领域,解决了不能单次对多位置同时进行取样的问题,包括内部中空的穿刺针筒;还包括多个位于穿刺针筒内的取样管;倾斜组件,倾斜组件用于配合插入肺部的穿刺针筒倾斜取样...
- 孙士芳陈海林张筠汪凯悦吕佳蓉
- α-SMA和Desmin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硬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住院、胸部CT检查提示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的79例患者的172个淋巴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良、恶性淋巴结中α-SMA对应基因肌动蛋白α2(ACTA2)和Desmin对应基因DES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良、恶性淋巴结中α-SMA和Desmin表达水平,计算淋巴结支气管超声内镜(EBUS)弹性成像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淋巴结α-SMA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和EBUS弹性成像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恶性淋巴结中ACTA2 mRNA表达水平高于良性淋巴结(P<0.05),DES mRNA表达水平低于良性淋巴结(P<0.01)。恶性淋巴结中α-SMA平均免疫荧光强度高于良性淋巴结(P<0.01);而良、恶性淋巴结中Desmin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淋巴结EBUS弹性成像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为(55.67±2.07)%,高于良性淋巴结的(37.01±2.18)%(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α-SMA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和EBUS弹性成像蓝色区域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395,P=0.038)。结论α-SMA在恶性淋巴结中表达上调,且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硬度呈正相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esmin的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ES mRNA的结果存在差异。α-SMA或许可成为未来治疗肺癌的靶点,但Desmin与肺癌的关联仍需进一步探索。
- 陈洁吴慧张筠涂建飞张登科王永辉虞亦鸣
- 关键词: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
- 支气管镜对叶间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评价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在诊断叶间淋巴结(11组淋巴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胸部CT诊断的周围型肺占位并叶间淋巴结肿大的69例患者进行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及手术、胸腔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和总结TBNA及手术、胸腔镜(金标准)所获取的11组淋巴结病理结果,评价TBNA的优势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69例患者均接受了TBNA及手术和(或)胸腔镜检查并取得病理结果。TBNA穿刺成功率100%,阳性率78.3%,无并发症发生,手术、胸腔镜的阳性率为81.2%。与TBNA比较,两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NA是诊断肺癌叶间淋巴结(11组)转移安全、实用的技术。
- 吕一枝张新军汪建华张筠孙士芳邓在春
-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EBUS-TBNA病理
- 虚拟导航联合支气管超声在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评价虚拟支气管镜导航( VBN)联合支气管超声经引导鞘管肺活检术( EBUS-GS-TBLB)在肺外周结节( PPL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发现的肺外周结节患者行非X线定位下的EBUS-GS-TBLB检查,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VBN联合EBUS-GS-TBLB组(导航-超声组)及EBUS-GS-TBLB组(超声组)中,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度及两组间检查时间的差异。结果共有184例患者最终完成了本项研究,其中男117例、女67例,导航-超声组93例,超声组91例。导航-超声组诊断敏感度为72.04%(67/93),在获得诊断的病例中,恶性肿瘤64.1%(43/67),良性疾病35.9%(24/67),检查时间为(45±10) min;超声组诊断敏感度为69.23%(63/91),其中恶性肿瘤52.4%(33/63),良性疾病47.6%(30/63),检查时间为(55±10)min。与超声组相比,两组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5,P=0.747),但两组检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2,P<0.01)。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检查,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结论 VBN虽不能进一步提高EBUS-GS-TBLB诊断敏感度,但能引导操作者更快更准确地到达目标病灶所在支气管从而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且无需使用X线定位,因此将VBN技术联合EBUS-GS-TBLB应用于诊断PPLs是高效而又安全的。
- 陈众博金燕平虞亦鸣朱丹萍马红映陈磊张筠丁群力邓在春
- 关键词:支气管镜超声检查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目的:2009年1月~2014年6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一共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2250株,本研究拟检测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明确该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在院内分布流行的特点,从而指...
- 张筠
- 关键词: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
- 半定量法支气管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技术对肺内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半定量法(蓝色面积百分比法)支气管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技术(EBUS-E)对肺内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胸部CT检查示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79例(172个淋巴结),均行超声内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及EBUS-E检查。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淋巴结在EBUS-E下蓝色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良、恶性淋巴结中蓝色面积百分比差异,比较定性法(五分法)及半定量法(蓝色面积百分比法)对肺内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良、恶性淋巴结的EBUS-E蓝色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BUS-E蓝色面积百分比诊断恶性淋巴结最佳临界值为39.63%,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61.17%,阳性预测值(PPV)为60%,阴性预测值(NPV)为87.50%,曲线下面积为0.742。按照五分法进行评分(评分4~5分判定为恶性),灵敏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71.01%、75.73%、66.22%及73.84%。结论 半定量法(蓝色面积百分比法)EBUS-E可以有效预测肺内淋巴结良恶性性质。
- 陈洁张登科张登科王永辉张筠涂建飞
- 关键词:淋巴结纵隔肺门
- 宁波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和诊治情况调查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宁波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诊治情况。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宁波11个县区中随机抽取7个县区,从该7个县区中随机抽取8个生活小区和3个自然村中年龄〉/40岁自愿接受调查的5865人进行调查。通过肺功能筛查、呼吸道症状和诊治情况问卷调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分析该地区COPD的患病情况和诊治现状,探讨加强宁波地区COPD早期防治的重要意义。完成合格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者5674人,符合纳入标准者5674人。其中,男性3044人(53.6%),平均年龄(55.7±11.4)岁。女性2630人(46.4%),平均年龄(55.3±10.7)岁。结果符合COPD诊断者为473例,总体患病率为8.3%(473/5674),既往从未诊断的有354人,漏诊者占检出COPD患者的74.8%(354/473),主要分布在I期和Ⅱ期,这两期共漏诊COPD患者245例,占漏诊患者的69.2%(245/354)。COPD总数组和不同性别组(I期+Ⅱ期)和(Ⅲ期+Ⅳ期)的漏诊与诊断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73例COPD患者中仅119例(诊断率为25.2%)曾经诊断为“气管炎”,仅48例(占诊断患者的41.2%)用药,13例(占诊断患者的10.9%)规律使用药物。结论宁波地区40岁以上居民COPD的总体患病率高,诊断率低,(I期+Ⅱ期)漏诊率明显增加,正规治疗者少,其诊断和治疗现状远不能令人满意,应加强COPD的管理,以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 孙士芳胡征曹超叶勉之丁群力马红映张筠许素玲陈志华邓在春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 右上纵隔神经鞘瘤伴出血囊性变1例并文献复习
- 2015年
- 2011年6月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右侧上纵隔并伴出血囊性变的神经鞘瘤患者1例,临床表现为气促、咳嗽,采取经胸腔镜右上纵隔肿块切除术,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并伴出血囊性变。本病临床表现不一,主要视肿瘤大小和部位而异。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
- 张筠孙士芳邓在春
- 关键词:神经鞘瘤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分离株毒力基因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医院内MRSA血液分离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了解MRSA毒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对医院2012年4月-12月自血液分离19株MRS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19株菌株中检测55种毒力基因;随机选取上述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Chromas软件直接做BLAST Search比对。结果本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黏附毒素、细胞毒素、侵袭性酶、超抗原、外毒素、荚膜抗原等六大类毒力基因均有检出,55种毒力基因中检出率为100%的毒力基因有clfB、isdA、isdB、isdC、hla、hld、hlg2、set11,有15种未检出,分别为hlg、lukM、sak、eta、seb、sec、sed、see、seh、sej、sel、sep、set2、set4、set5;本组单个MRSA菌株毒力基因检出个数的中位数为28。结论本组MRSA菌表现出单个菌株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的特点,提示MRSA菌能从黏附定植、杀白细胞、扰乱宿主免疫功能、破坏宿主组织结构等多方面损伤宿主,从而致病。了解MRSA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将为治疗MRSA药物的开发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 张巧丽马红映张筠邓在春虞亦鸣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生物学毒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