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经晶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肿瘤坏死因子...
  • 4篇坏死因子
  • 3篇疗效
  • 2篇毒性
  • 2篇血管
  • 2篇药物
  • 2篇药疹
  • 2篇增殖
  • 2篇症状
  • 2篇嗜酸
  • 2篇皮病
  • 2篇皮肤
  • 2篇皮炎
  • 2篇全身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增多
  • 2篇疗效观察

机构

  • 15篇苏州大学附属...
  • 10篇苏州市立医院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无锡市儿童医...
  • 2篇苏州市第七人...
  • 2篇苏州市中西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三医...
  • 1篇常熟市第一人...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高新区人...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 1篇苏州市第九人...

作者

  • 15篇施辛
  • 15篇经晶
  • 7篇丁兰
  • 7篇徐倩倩
  • 7篇张云
  • 7篇杨晓雯
  • 6篇陈玲玲
  • 6篇苏玉华
  • 6篇陈晶晶
  • 4篇陈小建
  • 4篇路丹丹
  • 3篇冷红
  • 3篇吴文雅
  • 3篇谢立夏
  • 2篇孙晓东
  • 2篇刘润秋
  • 2篇闫志华
  • 2篇季江
  • 1篇徐春兴
  • 1篇凌昕

传媒

  • 10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坏疽性脓皮病合并大动脉炎1例
2021年
患者女,40岁,既往有大动脉炎病史10年,下腹、小腿反复发生坏死性溃疡,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积极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及灌洗后创面进行性扩大并伴有发热,活检病理符合嗜中性皮病,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并逐步缓解。
经晶周聚普施辛陈玲玲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大动脉炎糖皮质激素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美泊利珠单抗治疗DRESS 1例
2025年
患者男,50岁,全身红斑3 d、发热2 d。发病28 d前,因诊断“炎症性肠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体格检查:全身多发红斑,压之褪色,头颈躯干为著,融合成片,手掌累及,皮温高,咽红,上颚红斑,结膜明显充血,无黏膜糜烂,未见水疱脓疱,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治疗:英夫利昔单抗400 mg静脉滴注一次,同时对症退热、护肝、支持治疗,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20 g静脉注射,1次/d,予美泊利珠单抗300 mg皮下注射,3 d内血嗜酸性粒细胞逐步下降至正常,病情渐平稳,复查各指标趋于正常后出院。出院后随访一年患者无特殊,无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脱发和白癜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余钱纯蒋雅雯施辛经晶单芳芳冷红陈玲玲
关键词:英夫利昔单抗
男性乳头乳晕处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男,31岁。右乳晕乳头棕褐色斑块17余年。患者从幼年开始右乳晕周围出现棕褐色丘疹,呈半球状,表面光滑,无痛痒,渐增多增大相互融合,后累及乳头呈乳头瘤状生长。近期出现黄色液体渗出并且表面少许黄褐色痂皮,稍痒。在当地医院行冷冻治疗,效果欠佳。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否认家族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张云徐倩倩施辛杨晓雯经晶丁兰英丽
关键词: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乳晕周围表面光滑液体渗出冷冻治疗乳头瘤
碳酸锂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一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患者女,3l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发热1d于2016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2年多前因第2次分娩后出现易怒、易兴奋或沉闷不语等情绪变化,在某医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给予每日口服米氮平、奥氮平各1片,病情渐好转,服药11个月后自行停药。发病前1个月,因病情复发,每晚口服奥氮平0.5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5片,口服碳酸锂1片每日3次,3周后复查血锂浓度及肝肾功能正常。入院前5d自觉乏力、纳差、厌油、小便色偏黄、低热(体温未测),未予处理。入院前1天躯干出现红斑、丘疹,渐蔓延至四肢,自觉瘙痒,次日晨起时面部肿胀,发热,腋温38.7℃,遂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
苏玉华经晶施辛丁瑜洁冷红吴文雅徐丰谈星陈晶晶单芳芳吴园琴陈玲玲
关键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碳酸锂双相情感障碍全身红斑病情复发西酞普兰片
迟发于青春期的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1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37岁。于青春期发现胸腹部淡红斑,局部多汗,20多年来皮疹缓慢增大,近1年红斑处时感疼痛。皮损处病理活检示:真皮中下层小汗腺和周围血管增生、扩张。诊断: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由于皮损面积较大,疼痛较轻,未予进一步治疗,现随访中。
经晶英丽施辛丁兰杨晓雯张云徐倩倩陈玲玲
关键词:错构瘤血管瘤小汗腺
以下肢麻木、乏力起病的梅毒性脊髓脊膜炎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女,60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1个月,小便失禁20 d收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病房.6周前患者在做轻微劳动时出现腰骶部疼痛,伴左大腿麻木,步行后腰痛明显加重,步行距离明显缩短,休息后腰痛缓解,左大腿麻木无明显改善.病情逐渐进展,左下肢无力加重,3周后不能自行行走,就诊于当地医院骨科,就诊时1周未解大便,小便正常,次日出现小便潴留,给予保留导尿.体检:腰椎棘突及椎旁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
万聪翀蒋振兴施辛徐春兴张汝芝经晶陈晶晶郑聪聪单芳芳朱丽珺
关键词:双下肢麻木乏力梅毒性膜炎腰骶部疼痛
阿维A治愈以增殖性皮损为突出表现的家族性良性天疱疮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女,56岁,因外阴疣状赘生物1年余于2013年4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外阴及肛周出现菜花状赘生物,并迅速增大呈山峰状,易出血,表面破溃、糜烂、渗出伴异味,有瘙痒感觉。多家医院考虑巨大型尖锐湿疣予以抗病毒及物理治疗,疗效欠佳。追问病史,
杨晓雯丁兰施辛徐倩倩张云经晶英丽Ryan EdrickSarah Patricia陈玲玲
关键词: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增殖性阿维A巨大型尖锐湿疣皮损治愈
头颈部血管肉瘤多处转移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女,57岁,头颈部紫红色浸润性斑块1年,结节6个月。患者1年前无任何诱因,于额部发际、双耳前后及耳廓和颈部出现红褐色小斑片,无痛痒等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发展成水肿性红斑,界清,主要累及右耳后及颈部,自觉胀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丹毒、皮肤感染等,给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自觉稍有好转,但皮损并未消退。
徐倩倩路丹丹施辛丁兰杨晓雯张云经晶英丽赵海峰冯一中
关键词:自觉症状水肿性红斑医院就诊皮肤感染抗炎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17例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在判断无结核、肝炎、其他重症感染和肿瘤后,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皮下注射,每3 d 1次,共6次,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护肝。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15例发热患者体温在益赛普初次注射24~48 h内逐渐下降,72 h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24 h内停止新发水疱,皮疹色泽由鲜艳转为暗红,72 h后明显控制,2周后基本恢复,4~5周完全恢复。黏膜部位恢复慢于皮肤损害。14例伴发肝肾损害患者转氨酶在益赛普治疗后逐渐下降,治疗后2~4周基本恢复正常;尿素氮和肌酐在治疗1~2周后开始下降。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治疗后3周内基本下降或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尽早、足量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
经晶路丹丹施辛苏玉华季江冷红吴文雅陈晶晶谢立夏丁兰徐倩倩张云杨晓雯陈小建陈玲玲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药物过敏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别嘌醇所致药疹后重新发热:药疹未控制?被引量:2
2017年
别嘌醇是引起重症药疹的首要致敏药物之一[1]。文献报道[2]约2%应用别嘌醇的患者可发生轻度药疹,0.1%~0.4%可发生重症药疹,死亡率20%~25%。我们在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益赛普治疗1例别嘌醇所致重症药疹时,患者退热后再次发热,经与药疹控制不良、药物热、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ESS)双峰热、病毒、细菌、免疫、肿瘤等鉴别诊断,
闰志华李施清施辛苏玉华经晶李纪兵张婷徐丰谈星陈玲玲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别嘌醇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致敏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