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颖
- 作品数:17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城市棕地信息识别及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以长春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6年
- 研究目的:结合国内外城市棕地特点,归纳基于城市规划的城市棕地识别和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方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使用城市总体规划现状图作为底图,分三步对城市棕地信息进行提取,并基于此运用CAD、ArcGIS等软件对已识别的城市棕地信息进行汇总,建立城市棕地数据库。研究结果:(1)城市棕地识别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用地性质筛选;2废弃地块及污染特征筛选;3实地现场勘查及统计资料补充。(2)城市棕地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具体步骤为:棕地信息识别—棕地信息录入ArcGIS—构建城市棕地数据库—棕地信息复核—棕地信息补充(随时补充)—棕地信息分析。(3)长春市中心城区共识别出城市棕地441块,其中步骤一、二识别棕地占最终识别总数的87%。研究结论:城市棕地信息识别和数据库建设是城市棕地改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基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棕地信息识别和数据库建设方法适用于中国国情,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林慧颖宋飏王士君
- 关键词:土地信息信息识别数据库
- 国内外矿业废弃地更新利用研究进展
- 2025年
- 矿业废弃地指因人为开采等无序活动的剧烈干扰,导致一定土地区域内空间形态与功能、生境质量和景观结构破坏。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矿山大规模开发,致使城市出现大量矿业废弃地,破坏生态环境、浪费土地资源,矿业废弃地是城市发展转型新时期亟需解决的问题。以2000~2023年中英文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与对比国内外矿业废弃地更新利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在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两大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方法、典型案例及存在的问题,以明晰我国矿业废弃地更新利用研究现状与不足,推动该领域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林慧颖徐金娇王亦周
- 关键词: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景观规划
- 城市上下班步行空间设计
-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对于步行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目前国内外关于步行空间的研究很多,但是多数着重于较大尺度的研究,从某一特定时间及人群出发研究的较少。本文从城市规划学以及景观...
- 林慧颖王士君
- 关键词:城市
- 徐州奎河人工湿地景观设计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城市人工湿地能去除城市河流中污染物,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文中提取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的设计语言,结合徐州市奎河人工湿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设计人工潜流湿地系统及多功能水系廊道,探讨了湿地功能区植被的景观设计策略,展望了我国城市河道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与建设前景。
- 林慧颖齐爱玲王亦周李金玉李成丰
- 关键词:水质净化
- 生产加工型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辉南样子哨工业园区为例
- 随着工业园区以及近代景观规划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日益重视工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但是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工业园区景观规划的研究并不深入。目前大多数理论主要是从生态工业学、景观游憩学、...
- 林慧颖
- 关键词: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
- “多规融合”下棕地再利用方向评价--以长春市拖拉机厂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近年来土地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破坏促使人们日益关注棕地问题。棕地问题不仅仅涉及地块自身改造问题,还受到周边环境及相关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4年国家提出"多规融合"规划理念,棕地属于城市用地的一部分,同时棕地再利用受到多方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棕地再利用过程中更应注重"多规融合"思想。本文在"多规融合"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尺度上棕地再利用涉及的相关规划,提出棕地再利用的制约和促进因素,并基于此提出棕地再利用方向评价的指标体系,总结出棕地再利用4大类(政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地块自身及环境因素)和29小类评价指标。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多规融合"下的具体棕地——长春市拖拉机厂地块再利用方向进行验证性评价。
- 林慧颖宋飏王士君胡海峰
- 关键词:指标体系影响因素
-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及展望
- 2024年
-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激化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城市边缘区的不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亟待需要更新和升级交通、产业等配套设施,以适应新时代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需要。城市边缘区的合理发展对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系统地探讨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历史、现状、挑战与机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对近10年城市边缘区研究领域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揭示了这一区域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关联领域,以及当前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并提出合理的未来展望。综合文献分析表明,城市边缘区由最初的单一经济发展思维转向多元化协同主体发展。同时,城市边缘区发展规划应积极推进智慧数字技术的应用,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共进,实现多元主体的可持续增进发展。
- 刘超帆林慧颖邓露严丽
-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城乡一体化可视化分析
- 基于多学科视角的城市棕地改造技术体系构建 ——以长春市为例
-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棕地(Brownfield)的研究应运而生。美国环保署对棕地定义为:废弃、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工业或商业用地,由于受到实际或潜在的污染而使其扩建或重建变得复杂(...
- 林慧颖
- 文献传递
- “三生”理念下长春市净月潭废弃矿坑更新设计被引量:1
- 2024年
- 后工业时代,矿山大规模开发致使城市出现大量矿业废弃地,破坏生态环境,浪费土地资源。矿业废弃地是城市发展转型时期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春市净月潭废弃矿坑景观改造项目基于“三生”理念,对选址区域的典型景观、地域特征等景观要素进行分析,依据景观格局的构造,定性定型建构生态、生活与生产三大系统。同时,通过景观改造,打造承接净月潭风景区旅游和具有地域景观特色的生态观光公园,提升价值,以期为废弃矿坑改造利用提供借鉴。
- 徐金娇林慧颖
- 关键词:生态恢复景观改造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多标准决策分析的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宜性用地识别
- 2025年
- 当前,城市内有限的绿地斑块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服务需求。因此,相关研究逐步转向协调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与核心区域的关系。然而,城市边缘区的自然斑块不能直接保留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以补丁形式构建的绿色基础设施忽视了其生态意义。文章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多标准决策分析(MCDA)的城市边缘区生态适宜性用地识别技术路线,并选择长春市主城区进行实证研究。生态适宜性用地识别不仅是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的必要步骤,更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基础。
- 邓露林慧颖刘超帆郭更年
-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