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 作品数:7 被引量:1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参附注射液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药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6年
- 参附注射液从1987年起开始使用,至今已将近30年,其源自于《济生方》,自用于临床之后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临床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休克、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学者们对参附注射液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功用。本文将对参附注射液目前在心血管系统疾病领域中,临床应用及药理学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和总结。
- 施洋王玲燕李澜陈景瑞樊官伟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心血管疾病药理学机制
- 参麦注射液通过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脏功能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肌内注射)、模型组(0.9%氯化钠注射液,肌内注射)、阳性对照组(缬沙坦10 mg/kg,灌胃给药)和SMI组(参麦注射液0.38 mL/kg,肌内注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CHF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大鼠1日给药1次,连续28 d。采用超声心动仪观测大鼠左心室变化并结合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估心功能状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GF-β1、Smad蛋白(Smad)2、Smad3及Smad7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流出道血流峰值、左心室内压(LV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dp/dt_(min))均明显降低,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 Vols)、内径(LVIDs)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升高;血清NT-proBNP、TGF-β1、MMP-9和CTGF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的mRNA表达程度升高,Smad7 mRNA表达程度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CHF大鼠存活心肌细胞少,结构凌乱,纤维化程度严重。与模型组相比,SMI组可显著提升CHF大鼠心脏LVEF、LVFS和LVPWs水平,减少LV vols、LVIDs,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降低NT-proBNP、TGF-β1、MMP-9和CTGF水平,显著下调心肌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并上调Smad7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麦注射液可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减轻心肌纤维化�
- 施洋施洋陈振东曹永宏王辉杨英来王洋洋
-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心室重构心脏保护
- 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miRNA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大鼠心肌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以明确SFI抗心衰的作用靶点。方法: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ip)、模型组(生理盐水,ip)、缬沙坦组(阳性对照,10 mg/kg,ig)和SFI组(0.75 m L/kg,im),每组10只,除假手术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复制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每天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28 d后采用Affymetrix miRNA V4.0芯片技术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miRNA表达进行分析,并筛选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miRNA,以差异基因表达倍数大于或等于1.1为阈值分析心衰相关miRNA;利用基因本体论(GO)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及生物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9条共同差异表达miRNA,7条心衰相关miRNA(rno-miR-30c-1-3p、rno-miR-125b-5p、rno-miR-133a-5p、rno-miR-199a-5p、rno-miR-221-3p、rno-miR-146a-5p和rno-miR-1-3p),SFI能显著下调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rno-miR-125b-5p、rno-miR-133a-5p、rno-miR-221-3p、rno-miR-1-3p表达(P<0.05或P<0.01)。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主要与信号通路转导、细胞质及核苷酸结合有关。结论:SFI参与下调心衰进展相关miRNA,进而经细胞质与核苷酸结合后影响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导,从而发挥其抗心衰作用。
- 施洋樊官伟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微小RNA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心肌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DHI)对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模型大鼠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肌内注射)、模型组(生理盐水,肌内注射)和DHI组(0.76 mL/kg,肌内注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梗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在术后24、48 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给药14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超声仪观察各组大鼠左心室室壁运动变化情况,并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心肌形态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术后24 h血清中LDH、CK、CK-MB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14 d后血清中IL-1β、CRP、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前壁几乎无波动,且心肌组织中仅有少量心肌细胞存活,出现细胞体积增大、排列松散,细胞核固缩或溶解等变化,心梗面积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DHI组大鼠在术后48 h血清中LDH、CK、CK-M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给药14 d后血清中IL-1β、CRP、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扩张程度明显减轻,心室壁增厚且出现波动,心肌纤维化程度降低,心肌细胞坏死数量减少,心梗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DHI可通过降低心肌酶谱和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心梗。
- 施洋施洋樊登峰樊官伟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心肌梗死模型心肌酶谱形态学分析
- 参附注射液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形态学及凋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心梗”AMI,)模型大鼠心肌形态学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和SFI组,每组10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14 d。应用超声仪观察各组大鼠心室壁运动变化情况,并评估心功能。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采用天狼星红染色法考察梗死边缘区Ⅰ、Ⅲ型胶原比例改变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IHC)联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凋亡因子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AMI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前壁变薄,运动减弱,心腔扩张程度明显。形态学结果显示,AMI大鼠心肌结构破坏严重,心肌残存细胞少,Ⅰ、Ⅲ型胶原比例显著增加(P<0.01)。心肌中Bax/Bcl-2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FI可明显改善AMI大鼠心脏结构,增加左心室壁厚度和运动,提升LVEF、LVFS水平,降低梗死边缘区Ⅰ、Ⅲ型胶原比例并下调Bax/Bcl-2及Caspase-3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SFI可通过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抑制胶原生成和抗凋亡等方面发挥其保护AMI后心脏作用。
- 候宝林施洋施洋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急性心肌梗死形态学分析凋亡心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