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亮 作品数:33 被引量:261 H指数:9 供职机构: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杭州市2015-2017年非婚非商业的异性性传播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了解2015--2017年杭州市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新报告HIV感染者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新报告HIV感染者,且现住址为杭州市、传播途径为非婚异性性传播。采用SPSS.2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感染者经非婚异性性传播的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感染HIV的相关因素。结果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非婚异性性传播占38.03%(1393/3663),其中,非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胜性传播的50.83%(708/1393),商业性传播占非婚异性性传播的49.17%(685/1393)。男女性别比为3.51:1(1084/309)。男性以非婚商业性传播为主(61.81%,670/1084),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95.1%,294/3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婚非商业异性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女性(aOR=48.25,95%CI:26.94~88.44)、年龄<30岁组(aOR=2.43,95%I:1.31—4.51)、30~岁组(aOR=1.92,95%CI:1.11~3.33)、40~岁组(aOR=1.80,95%CI:1.08~3.oo)、已婚和未婚(与离异或丧偶相比,aOR=1.57,95%CI:1.10~2.24;aOR=1.78,95%CI:1.15~2.7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以下相比,aOR=1.82,95%CI:1.18~2.80)、职业为干部/职员(与农民相比,aOR=2.03,95%C/:1.04~1.91)、非婚瞄祥数<5个(与爿融昏阻拌数≥5个相比,aOR=10.65,95%CI:6.41—17.42)。结论2015--2017年杭州市非婚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比例高,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HIV感染者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的风险上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陈珺芳 吴虹 张兴亮 罗艳 丁建明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异性性传播 杭州市2020—2022年新报告HIV/AIDS人群病毒基因亚型及治疗前耐药分析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前HIV-1亚型流行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杭州市2020—2022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血样,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提交序列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确定耐药突变位点及毒株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获得2700条pol基因序列,发现12种HIV-1亚型,以CRF07_BC(46.8%,1263/2700)和CRF01_AE(34.6%,933/2700)为主。ART前HIV-1耐药率8.1%(220/2700),其中,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分别为2.8%(75/2700)、1.3%(36/2700)和4.4%(119/2700)。220例耐药病例中,PIs耐药突变位点为Q58E(21.4%,47/220),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V/I(5.9%,13/220),NNRTIs耐药突变位点为K103N/S(19.1%,42/220)和E138A/G/K/Q(18.6%,41/220)。结论2020—2022年杭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中HIV-1基因型高度复杂,ART前耐药达到中度流行水平,发现对骨干药物中度及高度耐药病例,应加强监测,避免治疗失败并减少耐药株的传播。 叶灵 许珂 张兴亮 罗文杰 尤佳女 吴嗣圣 朱敏关键词:HIV-1 杭州市2020-2021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感染者分子网络及治疗前耐药特征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1感染者的分子网络及治疗前耐药特征。方法收集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HIV-1感染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MSM病例血样,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分析耐药情况。结果共获得1158条pol基因序列和9种HIV-1亚型,以CRF07_BC(49.9%,573/1158)和CRF01_AE(36.7%,425/1158)为主。初始CD4^(+)T淋巴细胞个数在不同亚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2,P<0.001)。以1.0%基因距离阈值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形成104个传播簇(簇内病例数2~72例),入网率34.7%(402/1158);发现一个包含72例患者的CRF07_BC活跃传播簇。治疗前耐药株流行率为7.5%(87/1158);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发生率最高(3.5%,41/1158),突变位点以Q58E为主(61.0%,25/41),发现3例患者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同时耐药。结论杭州市MSM HIV-1感染者的感染亚型多样化,存在CRF07_BC活跃分子传播大簇;治疗前耐药处于中度流行水平,存在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多重耐药。 许珂 陈珺芳 叶灵 张兴亮 罗文杰 吴嗣圣 尤佳女关键词:HIV-1 耐药 杭州市2010-2017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分析杭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选取2010-2017年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10-2017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监测内容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螺旋体和丙肝抗体。结果共报告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375例,年龄(20.46±2.70)岁,男性365例(97.33%),同性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分别占82.40%和15.47%;检出途径以检测咨询、性病门诊、医疗机构其他就诊者检测为主,分别占31.73%、17.87%和15.47%;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3.20%。2010-2017年青年学生哨点共监测6467例,性经历报告率为11.11%,男生(14.44%)高于女生(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3,P=O.0001);首次性行为年龄平均(18.97±2.41)岁,首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2.19%,曾接受过HIV抗体咨询检测的比例为1.65%。结论杭州市青年学生HIV感染率总体维持在低水平。性传播尤其是同性性传播是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低,参加咨询检测比例低,应对青年学生人群加大宣传教育、安全套推广、动员检测等综合防控措施。 罗艳 王旭初 陈珺芳 金洁 张兴亮 丁建明 李西婷 许珂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青年学生 性传播 杭州市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分类树分析 2023年 目的 了解杭州市异性性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调查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HIV确证阳性,现住址为杭州市的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收入、就医支出、疾病状态等情况,采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评价其生活质量(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采用分类树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完成调查并纳入研究共943例。研究对象以男性居多,为714例(75.72%);25~<60岁755例(80.06%);已婚有配偶者443例(46.9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02例(53.23%)。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健康总得分为(53.41±7.28)分,心理健康总得分为(46.61±9.72)分;分类树分析结果显示,月均收入(F=91.895,P<0.01)、最近1年就医自理费用(F=41.518,P<0.01)、出现患病情况(F=6.309,P=0.012)、年龄(F=14.338,P=0.002)及社会支持总得分(F=13.273,P=0.003)影响生理健康总得分;社会支持总得分(F=26.507,P<0.01)、月均收入(F=25.635,P<0.01)和最近一年就医自理费用(F=17.050,P<0.01)影响心理健康总得分。结论 收入、就医费用支出、社会支持状况等影响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随访管理中应重点关注低收入、就医费用支出较多、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张兴亮 许珂 陈珺芳 吴虹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异性性传播 生活质量 分类树 杭州市推进青年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控工作的实践与做法 被引量:4 2023年 青年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风险防护意识不足,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1])。杭州市共有各级各类高等院校44所,在校学生规模58万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杭州市累计报告学生HIV/AIDS患者已达352例,青年学生疫情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从2010年报告学生感染者15例上升到2016年75例,多所学校累计报告学生病例数已超过10例^([2])。 张兴亮 许珂 李西婷关键词:艾滋病 青年学生 杭州市HIV感染待确定样本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杭州市HIV筛查实验室上送样本的检测结果,探讨HIV感染筛查假阳性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2016年杭州市HIV筛查实验室上送的HIV感染待确定样本采用胶体硒法和酶联荧光分析法(ELFA)复核、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分析不同送检机构和送检人群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5 535份HIV感染待确定样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3 777份,确证阳性率为68.24%;HIV抗体不确定238份,不确定率为4.30%;复核HIV抗体阴性1 442份,确证HIV抗体阴性78份,HIV抗体阴性率为27.4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筛查实验室上送样本确证阳性率最高,为89.72%;医疗机构为70.32%;采供血机构最低,为14.16%。医疗机构中,性病门诊就诊者(82.13%)确证阳性率较高,而孕产期检查者(31.90%)确证阳性率较低。结论不同送检机构、送检人群HIV感染待确定样本确证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 尤佳女 许珂 张兴亮 罗文杰 吴虹关键词:HIV感染 筛查试验 杭州市HIV-1 CRF55_01B毒株耐药及分子网络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新报告HIV/AIDS感染者CRF55_01B毒株耐药及分子网络特征。方法收集杭州市2019—2023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AIDS感染病例血样, 通过RT-PCR和巢式PCR扩增HIV-1pol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 选取CRF55_01B亚型序列构建分子网络, 提交序列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 确定耐药突变位点及毒株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获得167条CRF55_01B感染者pol基因序列。167例HIV/AIDS感染者总体耐药率9.6%(16/167), 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 PIs)、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t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和非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s)耐药率分别为1.8%(3/167)、0.6%(1/167)和7.2%(12/167);耐药以低度耐药为主(13例), NNRTIs类耐药位点主要是V179D/E与其他位点协同出现, 另有88.0%(147/167)单独携带V179D/E的感染者表现为潜在耐药。在最适基因距离阈值(0.014)下构建分子网络, 入网率为49.7%(83/167), 鉴别出22个簇。现住址分布网络图显示, 杭州市各地区均有入网病例, 形成1个以萧山区为主和1个均为临平区病例的较大簇。结论杭州市新报告HIV/AIDS感染者CRF55_01B亚型治疗前耐药达到中度流行水平, 毒株传播关系复杂, 存在需重点关注的聚集性传播簇。 叶灵 许珂 罗文杰 张兴亮 吴嗣圣 朱敏 尤佳女关键词:HIV-1 耐药 杭州市新确诊HIV-1感染者独特重组毒株流行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s,URFs)毒株分子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杭州市2019—2023年新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病例血样,通过逆转录和巢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并测序。通过系统进化树筛选URFs毒株,并对其进行重组分析。计算URFs序列间遗传距离并构建分子网络。使用校正群体耐药分析程序(Calibrated Populatin Resistance,CPR)分析传播性耐药突变。结果获得222条URFs毒株pol基因序列,占5.0%(222/4471),重组类型分别为CRF01_AE/CRF07_BC(60.4%,134/222)、CRF01_AE/C(11.7%,26/222)、CRF01_AE/B(9.5%,21/222)、CRF01_AE/B/C(8.1%,18/222)、B/C(7.6%,17/222)和CRF55_01B/CRF07_BC(2.7%,6/222)。78.8%(175/222)病例通过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an,MSM)感染,MSM平均年龄(31.3±10.5)岁。2019—2023年URFs发现比例从4.0%(34/843)增加到7.4%(60/807)。在1.5%最适基因距离阈值下构建分子网络,入网率49.5%(110/222),鉴别出23个簇;发现1个含有39个病例的同性和异性混合活跃传播大簇,重组型为CRF01_AE/CRF07_BC,平均基因距离0.005。URFs传播性耐药发生率为3.2%(7/222)。结论杭州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HIV-1 URFs主要在青壮年MSM中产生和传播,呈逐年递增趋势,存在需要重点关注和有效干预的活跃传播大簇,急需制定有效干预措施防止该簇继续扩张,同时应持续加强监测本市URFs的发生和传播,了解分子簇及耐药动态。 叶灵 许珂 罗文杰 张兴亮 吴嗣圣 朱敏 尤佳女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杭州市2004至2014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分析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执行以来,杭州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生存情况.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治疗库中收集2004年至2014年符合研究条件的杭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2370例,对患者的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开始时间、WHO临床分期,感染途径及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的生存率和影响生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70例研究对象中,总随访时间为3968.14人年,死亡57例,总病死率为1.44/100人年(57/3968.14).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是98.08%、96.20%和95.24%.总病死率从2006年的6.06/100人年下降到2014年的1.44/100人年.艾滋病相关疾病病死率从2009年的1.10/100人年下降到2014年的0.90/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CD4+T淋巴细胞200~349个/μL组的死亡风险是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组的0.466倍(95%CI 0.246~0.882);年龄在≥50岁组、40~〈50岁组、30~〈40岁组治疗患者的死亡风险是〈30岁组患者的3.408倍(95%CI 1.365~8.506)、3.788倍(95%CI 1.645~8.718)和2.593倍(95%CI 1.139~5.905);基线WHO为Ⅲ期/Ⅳ期是Ⅰ期/Ⅱ期患者死亡风险的1.960倍(95%CI 1.117~3.439).结论 高龄、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WHO为Ⅲ期/Ⅳ期是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尽早抗病毒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李西婷 罗艳 程洁 许珂 金洁 张兴亮 郑锦雷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D4淋巴细胞计数 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