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垃圾
  • 3篇生活垃圾
  • 2篇余热
  • 2篇余热利用
  • 2篇水泥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油脂
  • 1篇油脂提取
  • 1篇脂提取
  • 1篇直喷
  • 1篇水泥生产
  • 1篇水泥窑
  • 1篇水泥窑协同处...
  • 1篇提油
  • 1篇热解
  • 1篇热解过程
  • 1篇中试
  • 1篇中试实验
  • 1篇固定床

机构

  • 4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4篇孙进
  • 3篇刘淑玲
  • 2篇王琦
  • 2篇闵海华
  • 2篇靳俊平
  • 2篇龙卫泽
  • 2篇丁西明
  • 1篇公育红
  • 1篇陈冠益
  • 1篇张子坤
  • 1篇陈运启
  • 1篇郑苇
  • 1篇张磊

传媒

  • 2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煤气与热力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干燥动力学研究
2017年
为了充分利用水泥生产中的尾气余热,本研究对生活垃圾的分选筛下物进行了干燥动力学实验,并估算了恒速段的体积平均传热、传质系数,最后对尾气除臭工艺中的冷凝水质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表明:热风温度和热风流速增加都能提升筛下物的干燥速率,而料层厚度增加则减缓干燥速率。料层厚度是影响平均传热和传质系数最重要的因素,随着料层厚度降低而显著增加;热风流速增加能提升系统平均传热和传质系数;而热风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弱。尾气冷凝水中COD、SS和BOD5含量较低,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NH4-N排放超出限值。
张子坤刘淑玲王琦孙进龙卫泽
关键词:生活垃圾水泥窑干燥动力学余热利用
利用水泥生产中余热干燥生活垃圾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水泥生产中的余热利用,采用自行设计的固定床试验台,对生活垃圾进行了干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塔内干燥过程可分为干燥段、过渡段和预热段;通过1个周期的干燥,干燥段产品含水率为14.3%,过渡段的含水率为35.3%,而预热段仅有少量失水;床层压力损失随料层变厚近似呈线性增加,最高可达1 370 Pa;冷凝水的COD和SS均较低,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
孙进刘淑玲王琦闵海华靳俊平丁西明张磊陈运启
关键词:生活垃圾固定床水泥余热利用
生活垃圾热解过程中组分的热力学平衡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CHEMKIN软件对生活垃圾热解过程中碳、氢、氯、钾和钠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得到其分布规律。碳元素的CO的归一化分布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最高可达82.6%;氢元素的H_2的归一化分布随温度升高先快速增加而后缓慢降低,700℃时达到最大值73.9%;氯主要以HCl和NaCl的形态赋存,当反应温度超过800℃时NaCl发生相变,并使得更多的氯向HCl转化;钾主要以KCl和K_2Si_2O_5的形态赋存并相互转化,当温度超过800℃以后快速向气相KCl转化,使得钾元素的气相KCl的归一化分布在1 200℃时达到最大值45.1%;钠的最稳定形态为NaCl,全温度范围内的Na元素的NaCl归一化分布超过75%,当温度超过800℃时NaCl开始气化,1 200℃时Na元素的气相NaCl的归一化分布达到最大值3.8%。
龙卫泽孙进公育红
关键词:生活垃圾热解
餐饮垃圾提油中试实验的加热釜参数选择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选择适宜的水蒸气直喷加热餐饮垃圾预处理提油工艺的加热温度,通过中试规模提油实验,研究了加热釜不同加热温度(60~120℃)下的提油量,以及加热釜的热能利用率。结果表明,加热釜加热温度为90℃时,每吨湿餐饮垃圾,提油量为(33±1)kg粗油脂,提纯出的粗油脂含水率小于3%,油脂回收率约为62.7%,且此时可获得较大利润,加热釜热能利用率约63.9%~78.6%。该中试实验研究为餐饮垃圾湿热提油工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持。
郑苇刘淑玲闵海华丁西明孙进陈冠益靳俊平
关键词:餐饮垃圾油脂提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