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璇

作品数:1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鲁迅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品牌形象
  • 2篇设计教学
  • 2篇视觉
  • 2篇视觉传达
  • 2篇教学
  • 1篇地文
  • 1篇点子
  • 1篇意味
  • 1篇认知学
  • 1篇设计方法
  • 1篇审美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实践教学体系
  • 1篇实践教学体系...
  • 1篇品牌广告
  • 1篇情绪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意味
  • 1篇文字
  • 1篇现代感

机构

  • 14篇鲁迅美术学院

作者

  • 14篇刘亚璇
  • 5篇白新蕾
  • 2篇宗诚
  • 1篇孙虹霞

传媒

  • 3篇艺术与设计(...
  • 2篇艺术科技
  • 2篇第十四届沈阳...
  • 1篇包装世界
  • 1篇丝网印刷
  • 1篇设计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费与审美的升级——“国潮”下的沈阳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创新
本文从消费文化理论出发,以近几年流行的"国潮"为背景,为沈阳老字号提出品牌视觉形象升级的策略,具体概括为:IP授权、品牌联名、挖掘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创新。"国潮"的精髓在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运用并不是直接拿来使用,最重...
刘亚璇宗诚
VI中辅助图形的非辅助作用及设计方法被引量:4
2020年
强调辅助图形的非辅助意义,引起对VI设计的关注与重视。分析了辅助图形的五大作用——丰富主标识、重复主标识、强化品牌识别力、增加要素适应性和提升形式美感。总结出设计辅助图形常用的十二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辅助图形的在VI设计中作用和意义并不辅助,反而非常重要。
刘亚璇
关键词:品牌形象
大连九州酒店改造设计
2019年
孙虹霞刘亚璇白新蕾
关键词:酒店
平面设计'现代感'与传统文化意味的融合浅谈
2018年
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行业起步较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平面设计的理论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导致很多平面设计者的设计缺少创新精神,也缺少民族特色,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因此讲平面设计的现代感与传统文化意味融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平面设计的质量.本文对平面设计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平面设计现代感与传统文化意味融合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平面设计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刘亚璇
关键词:现代感传统文化
从David Holmgren的永续法则谈设计中的自然准则
本文通过上世纪70年代David Holmgren的'永续法则',阐释其对设计的意义。该法则是一条自然法则,却对设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与启示。文章整理归纳出十二条可操作的的准则(观察自然并与之互动;取得并储存能源;获得成...
刘亚璇白新蕾
文献传递
论视觉调研板在品牌创新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品牌创新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文章以讨论品牌创新为目的,具体分析调研阶段经常使用的工具:视觉调研板。通过对三种视觉调研板:情绪板、灵感板和消费者概况板的基本分类,结合澳大利亚著名设...
刘亚璇白新蕾
文献传递
从墨尔本城市品牌标识简析澳大利亚平面设计特点及反思被引量:1
2019年
文章以墨尔本的城市品牌标识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和人文原因分析澳大利亚平面设计的特点--色彩艳丽、造型简单、表意单一。通过具体案例的对比分析,启发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的发展。
刘亚璇
关键词:城市品牌形象
比较文字Logo和图形Logo谁更胜一筹
2018年
本文从Logo的英文定义出发,澄清易混淆的几个相关概念,从实用性、认知学、商业应用等具体方面比较文字Logo和图形Logo哪个更胜一筹,同时,还分别概括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刘亚璇
关键词:认知学
辽宁新“六地”文旅品牌红山文化与艺术中心创新设计
2025年
以红山文化与艺术中心为例,探讨辽宁新“六地”文旅品牌的创新设计路径。基于符号学与体验经济理论,提炼红山文化符号,结合数字化技术与现代设计手法,构建独特的品牌视觉体系。通过互动展览、VR/AR体验、跨平台传播及文创产品推广,增强品牌辨识度与用户参与感,推动文旅融合与品牌传播,为辽宁文旅品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张诗晨吴昱萱刘亚璇
关键词:品牌形象视觉传达红山文化
设计教学实践中关于“善为本”美育精神内涵的思考
梳理善与美的关系,把善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以善为本。重新审视美育教学,界定其内涵,恰当地认识其特质和功能,确立现代美育观念,并以此为基础指导教学实践。将'善为本'的美育精神内涵融入设计教学实践中,从:设计不忘初心;注...
白新蕾刘亚璇
关键词:设计教学美育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