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军
-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三维重建在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质量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复位、内固定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及其指导手术操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2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6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分别采用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观察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质量。结果 X线片显示1例未达到解剖复位,而CT三维重建显示11例未达到解剖复位;X线片与CT三维重建显示C1型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三维重建显示C2、C3型骨折复位质量较X线片显示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4例内固定位置合适,而CT三维重建显示17例内固定位置不合适;X线片与CT三维重建显示C1型骨折内固定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三维重建显示C2、C3型骨折内固定质量较X线片显示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质量的评估中,CT三维重建优于X线片。
- 李治国刘世军索木森刘涛
-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CT三维重建X线片
- 改良经跟骨外侧壁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经跟骨外侧壁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5—2015—12采用改良经跟骨外侧壁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3例(38足),术中保留跟腓韧带及腓骨肌腱鞘在跟骨外侧壁止点的完整性。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皮肤坏死及感染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脂肪液化,经过换药后皮肤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9(6—24)个月。末次随访疗效根据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定:优25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达89.5%。结论对于跟骨骨折采用改良经跟骨外侧壁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能够完整清晰显露骨折端、有效保护跟骨外侧壁骨块及皮肤的血运、保护腓肠神经,保存跟腓韧带及腓骨肌腱鞘止点的完整性,避免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所导致的踝关节失稳,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手术入路。
- 李治国冯志伟刘世军索海军付小青
-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
- 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1—2016-03诊治7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跟骨骨缺损量、临床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跟骨骨缺损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跟骨Bohler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疗效按照Maryland评分评定:对照组优10例,良16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66.7%,观察组优27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2.3%;观察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4,P=0.028)。结论改良小切口复位植骨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优良率高,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冯志伟李治国刘世军刘娟连霄飞索木森
-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
- 保留跟腓韧带完整性对于跟骨骨折术后维持踝关节稳定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保留跟腓韧带完整性对于跟骨骨折术后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自2010-06—2016-06诊治的46例跟骨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采用改良经跟骨外侧壁入路,保留腓骨肌腱鞘及跟腓韧带完整性;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切断跟腓韧带及腓骨肌腱鞘。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6~36个月,平均14.5个月;对照组获得随访8~27个月,平均16.9个月。观察组跟骨外侧疼痛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跑步时主观稳定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行走时主观稳定性与客观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跖屈位、背伸位距骨倾斜角>5°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跟腓韧带完整性在跟骨骨折术后可有效减轻患者足跟外侧疼痛及增强运动时主观稳定性。
- 李治国冯志伟刘世军梁振星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后柱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后柱骨折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23~52岁,平均32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Ⅴ型3例,Ⅵ型1例,2例单纯后柱骨折无法行Schatzker分型。回顾性分析了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10~18个月随访,其中10例已完全临床愈合。临床愈合时间6~10个月。术后3个月患侧膝关节自主屈曲100°~125°,自主伸0°~5°。所有患者术后10个月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78~95分(平均84.2分)。结论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柱骨折经临床应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马治国娄宏亮黄鑫连霄飞陈少鹏刘世军索木森李治国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柱骨折
- 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06—2018-12诊治的674例踝关节骨折,统计术前DVT例数。比较DVT组与非DVT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心脏病、高能量损伤、骨折类型、术前空腹血糖、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细胞压积、术前D-二聚体方面的差异。结果674例术前共检测出58例下肢DVT,发生率为8.6%。DVT发生部位:股总静脉1例,股浅静脉4例,股深静脉2例,腘静脉9例,胫后静脉16例,腓总静脉26例。骨折后2天内确诊的DVT达到48例(82.8%)。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年龄(每增加10岁)、男性、术前白蛋白水平<35g/L、术前D-二聚体水平>0.3 mg/L是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DVT大多于伤后48 h内确诊,周围(胫后静脉和腓总静脉)DVT占绝大多数,同时需要警惕和预防年龄较大、男性、术前白蛋白水平降低、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术前发生DVT。
- 索海军王娜索木森刘世军连霄飞梁振星李治国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D-二聚体白蛋白水平
- 早期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后疼痛及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9年
- 本研究选取56 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组探讨早期腰背肌功能训练对此类患者术后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功能障碍及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01-2017-02,本院收治的56 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0 例;年龄21~69(42.5±5.4)岁;病程1~10(4.2±1.1)d;损伤节段:T11 1 例,T12 13 例,L1 9例,L25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9例;年龄22~70(43.1±5.5)岁;病程1~12(4.5±1.2)d;损伤节段:T11 2 例,T12 12例,L1 8 例,L2 6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损伤节段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 刘世军江素芹李治国
-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疼痛脊柱功能
- 专家型髓内钉微创治疗踝关节Volkmann骨折合并胫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专家型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踝关节Volkmann骨折合并同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4诊治的49例踝关节Volkmann骨折合并同侧胫骨干骨折,首先胫骨干骨折采用专家型髓内钉内固定,经皮钳夹复位并临时固定踝关节Volkmann骨折块,通过髓内钉远端由内向外置入螺钉固定Volkmann骨折块。结果 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8(12~20)个月。1例切口边缘坏死,2例切口浅表感染,对症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90.1±8.4)分,其中优36例,良8例,可5例。术后4个月所有患者患侧膝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94%,踝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90%。结论专家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Volkmann骨折合并同侧胫骨干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微创、骨折愈合率高、术后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
- 索海军索木森连霄飞王娜索亚琪刘世军梁振星王利君娄宏亮
-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