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本良

作品数:23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南矿业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煤层气
  • 8篇煤层
  • 7篇水平井
  • 7篇平井
  • 7篇钻孔
  • 7篇瓦斯
  • 6篇压裂
  • 4篇井下
  • 4篇井下钻孔
  • 4篇矿区煤层
  • 4篇抽采
  • 3篇水平井段
  • 3篇气水
  • 3篇煤层气水平井
  • 3篇煤矿
  • 3篇井段
  • 3篇工作面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特征
  • 2篇砂泵

机构

  • 22篇淮南矿业集团
  • 9篇国家工程研究...
  • 4篇平安煤炭开采...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安徽省煤田地...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 1篇应急管理部信...

作者

  • 22篇陈本良
  • 5篇周韬
  • 3篇苏雷
  • 3篇童校长
  • 3篇李琰庆
  • 3篇程海燕
  • 3篇毕波
  • 2篇周言安
  • 2篇任波
  • 2篇王传兵
  • 2篇王永
  • 2篇李平
  • 2篇薛俊华
  • 2篇叶春辉
  • 2篇杨洋
  • 1篇杨理强
  • 1篇叶敏
  • 1篇芮千龙
  • 1篇郭忠凯
  • 1篇孔祥喜

传媒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陕西煤炭
  • 2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建井技术
  • 1篇内蒙古煤炭经...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山西焦煤科技

年份

  • 3篇2025
  • 8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南矿区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抽采技术及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24年
淮南矿区为典型高瓦斯矿区,煤层碎软、渗透率低、瓦斯含量偏高、抽采难度大,为探讨地面煤层气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在矿区的技术可行性与瓦斯治理效果,在分析矿区主要煤层13-1煤储层特征基础上,采用应力解除法进行了煤层三向地应力测试,结果显示三向应力场类型主要为σ_(h,max)>σ_(v)>σ_(h,min),具有实施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的充分条件;利用MFrac Suite软件分别模拟了水平段距离煤层1、3、5 m时的压裂缝参数,压裂缝半长最大107.33 m、最小89.47 m,具有理想的压裂效果,说明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在淮南矿区具有比较好的地质适应性与可行性。以潘一煤矿13-1煤层“L”型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CBM01井为研究对象,采用井下钻孔检测与数值模拟等手段综合分析了瓦斯治理效果,结果显示CBM01井抽采415 d即显著降低了煤层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距离水平井50、65 m处瓦斯压力由6.4 MPa分别降至2.6、2.7 MPa,降低幅度均超过55%,水平段两侧各15~20 m范围内瓦斯含量由13.5 m^(3)/t降至最大9.11 m^(3)/t、最小6.92 m^(3)/t,平均7.92 m^(3)/t,约10 m范围均降至8 m^(3)/t以下。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CBM01井抽采10 a的产气效果及瓦斯治理效果,气井抽采10 a累计产气约272.08×10^(4)m^(3),水平段倾向单侧约150 m范围内气含量均降至8 m^(3)/t以下、压力均降至3 MPa以下。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在淮南矿区瓦斯治理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应用效果。
陈本良陈本良袁亮降文萍杨科杨科周韬吴静
关键词:淮南矿区分段压裂抽采效果瓦斯治理
煤与瓦斯突出大数据预警指标及架构初探
2023年
本文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研究现状,介绍了煤与瓦斯突出大数据预警技术与传统预警方法的区别,分析大数据预警技术的数据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安全系统理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事故案例为指导,构建煤与瓦斯突出大数据预警动态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地质动力、采掘扰动、实时预兆显现、防突措施和地理信息共5个一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由数据采集层、数据集成层、数据分析层、数据服务层和数据交付层5个部分组成煤与瓦斯突出大数据预警架构,为实现煤与瓦斯突出准确、快速预警提供支撑。
陈本良毕波杨维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警指标体系数据结构
潘谢矿区13-1煤层煤层气地质特征及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抽采效果探讨
2024年
淮南煤田为高瓦斯煤田,煤层碎软低渗,瓦斯抽采难度大。在分析淮南潘谢矿区13-1煤层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基于顶板岩石脆性指数和煤层三向地应力探讨煤层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地质条件的可行性,并施工PYD-01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开展抽采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潘谢矿区13-1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厚度大,埋藏深度适中,含气量较高,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砂质泥岩脆性指数大于泥岩,三向应力场类型主要为σh,max>σv>σh,min,具备实施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地质条件。PYD-01井抽采第350 d时通过井下定向长钻孔密闭取心测试发现在距水平段79m处瓦斯含量由11.85m3/t降低7.94m3/t;在水平段50m处瓦斯压力由6.8MPa降至2.4MPa且在孔内发现压裂砂,验证了顶板分段压裂水平井技术的可行性。
苏雷李丹丹陈本良彭煜敏王晶刘超刘超周韬袁广
关键词:煤层气地质特征水平井抽采效果
一种地面瓦斯治理井压裂干扰快速恢复产气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面瓦斯治理井压裂干扰快速恢复产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压窜井进行洗井;步骤S2:对压裂井进行放喷处理,同时对压窜井进行降压处理;对压裂井进行放喷处理为逐渐打开压裂井井口的阀开度进行放喷;压窜井进...
苏雷 荚胜丰陈本良 彭煜敏 唐勇敢聂少军 曾宪平
开采下保护层瓦斯治理巷道布置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采下保护层瓦斯治理巷道布置方法。下保护层工作面连续开采,合理布置保护层工作面瓦斯治理巷道空间位置,避开保护层工作面开采动压影响,有利于施工瓦斯治理钻孔,保证巷道能够长时间用于保护层工作面开采期间相关瓦斯治...
童校长王永周言安程海燕周韬叶春辉杨洋陈本良郝元伟毕波
文献传递
地面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改造渗透率反演及主控因素
2025年
储层改造是目前煤层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渗透率反演是评价储层改造效果的关键参数。基于滇东黔西10口开发井排采数据,利用试井法反演了压裂改造后的储层渗透率,划分了压裂曲线类型并对储层改造效果进行了定性评价,分析了地质因素与工程因素对改造效果的影响。研究区开发井储层改造渗透率介于0.38~64.10 mD,改造前后渗透率变化幅度介于4~293倍之间。研究表明:较高的原位渗透率、较高的原生碎裂结构煤占比有利于储层改造效果,改造渗透率随其增大而增大;较大的埋深、较高的地应力条件不利于储层改造,改造渗透率随其增大而减小;较大的压裂液强度、携砂液强度、加砂强度、携砂液排量有利于储层渗透率的改造,改造渗透率随其增加而增大;较高的砂比不利于储层改造,改造渗透率随其值的增加而减小;合层压裂并不能增强渗透率的改造效果,储层改造渗透率随压裂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在进行多煤层储层改造时,应优选埋深较浅、地应力较低且原位渗透率较大、原生碎裂结构煤占主导的煤层,并适当加大压裂液、携砂液、加砂强度,减小砂比,进行单一煤层压裂。
李庚陈本良陈本良梁兴丁海李琰庆丰安祥王勃解志在曹腾飞周韬
关键词:渗透率主控因素水力压裂煤层气
基于微震成像的采煤工作面应力异常监测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实现对深井采煤工作面的冲击地压灾害预防,采用微震走时成像技术,监测采煤工作面的应力异常.根据系统要求布置传感器台网,实现工作面全覆盖;采用层状模型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计算地震波传播速度,利用子空间分阶段求解的方法进行反演,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地震波走时层析成像;结合地震波速度和岩石所受应力的关系,达到研究采煤工作面应力异常的动态分布及变化特征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时,煤层顶板高应力异常达到最大,工作面前方的高应力异常区动态变化范围较大,工作面后方存在较稳定的地震波低速异常,利用微震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地震波速度异常区域的范围及变化特征.
郭来功戴广龙杨本才薛俊华陈本良
关键词:微震地震波速度三维成像
一种煤矿区煤层气水平井排水采气装置及方法
一种煤矿区煤层气水平井排水采气装置,包括地面水平井段和井下钻孔段,所述地面水平井水平段和井下钻孔段连通,地面水平井水平段和井下钻孔段的连通点位于地面水平井水平段的A端或者中间端或者B端;井下钻孔段的另一端连接到位于井下钻...
陈本良姜自亮苏雷周伟李琰庆童校长周韬杨洋毕波叶春辉杨理强杨维曹腾飞
煤层高压注水压裂增透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开采,有效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达标周期长及抽采效率低的问题,对煤层高压注水压裂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裂缝前端和裂缝两侧应力变化,分析了裂缝水力压裂在消除应力集中和整体消突方面的优势,并在某矿3^(#)煤层开展了应用研究,增透卸压效果较好,实现了低透气性煤层瓦斯高效抽采。
杨理强杨理强陈本良丰安祥陈本良
关键词:卸压增透抽采半径
一种井-孔近端对接型煤矿区煤层气井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孔近端对接型煤矿区煤层气井结构,包括地面水平井、井下钻孔以及井下巷道,井下钻孔设在地面水平井的下方,并与地面水平井连通,二者连通点位于地面水平井的最底处;井下钻孔内钻入套管,且套管前端连接自旋转斜...
陈本良姜自亮陶庆虎周伟李琰庆童校长周韬杨洋毕波叶春辉杨理强杨维曹腾飞郭忠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