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作品数:18 被引量:258 H指数:8 供职机构: 云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驻客”:“游客”、“东道主”之间的类中介人群--基于丽江大研、束河、大理沙溪的旅游人类学考察 uot;驻客"是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国内旅游人类学学界同仁广泛关注与研究的现代旅游人群.作为对现代性充斥的都市生活的反叛实践先行者,"驻客"在现代旅游情境下,离开原来居住生活的都市,来"... 杨慧 凌文锋 段平关键词:旅游业 自我认同 游客 东道主 民族旅游与社会性别建构——以宁蒗落水村摩梭妇女为个案 导言"民族旅游"是中国西南边疆省份——云南最具特色的一种旅游形式。根据埃里克·科恩的定义,"民族旅游"在概念上介于"自然旅游"和"文化旅游"之间,它是:(1)观光旅游的一种变体;(2)其目标群 杨慧 刘永青关键词:摩梭人 性别建构 文献传递 民族旅游与社会性别建构——以宁蒗落水村摩梭妇女为个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就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多民族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大多前往云南的游客,除想观赏其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外,更多的还是希望体验'真实'或者说'原始'民族风情.'民族旅游'在各方面... 杨慧 刘永青关键词:民族旅游 社会性别 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风情 文献传递 人造、技术、消费与超现实景观:以迪斯尼主题公园为例 被引量:2 2011年 透过迪斯尼的强势文化\技术景观,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美国文化和科技力量的巨大魅力是如何将概念景观和意识景观转换为让全球的游客近距离接触、亲身感受,体验梦幻的集人造、技术、消费为一体的三维社会文化景观系统。可见,景观在风景、栖息地、生态的意义上作为旅客凝视的吸引物,无可非议地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支撑。 杨慧 施海涛关键词:强势文化 迪斯尼主题公园 “凝视”中国旅游:泛政治化的视觉经验 被引量:10 2008年 "凝视"是一个被福柯、边沁、德里达、拉康等现代后现代理论家精心建构的用于讨论后现代相关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旅游"凝视"的泛政治化视觉经验,呈现出中国旅游"凝视"的地城中心主义、行政绩效前台理论、政治修补功能、政治夸富功能等现象。 周雷 杨慧关键词:凝视 泛政治化 民族旅游与族群认同、传统文化复兴及重建——云南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族群”及其应用泛化的检讨 被引量:111 2003年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杨慧关键词:民族旅游 族群意识 旅游发展与丽江古城命运的思考 被引量:35 2002年 丽江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古朴、奇特的文化及自然优势 ,赢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美誉 ,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然而旅游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后果是利弊并存的。为使丽江古城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就要让古城居民尽快参与到对古城生态和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中 ,并建立适合当地特点的文化行为及管理模式 ;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认真研究和探索使旅游业与古城保护协调发展的措施。 杨慧关键词:纳西文化 旅游业 协调发展 民族旅游中的族群认同危机与自洽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民族旅游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由于游客凝视、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以及旅游文化空间的示范效应,民族旅游中出现了族群文化移植、失真现象,进而引发族群认同危机。自洽功能可以缓解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使族群社会文化在自我调适中和谐稳定发展,保持其固有的发展方向。而振兴民族经济,弱化旅游经济主体地位,族群发展由经济导向向社会文化导向转变,去旅游功能化,打造族群成员"以我为主"、"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以及游客"入乡随俗"、"客随主便"的旅游模式,则是族群社会文化发挥自洽功能,在自我调适中健康发展的关键。 陈修岭 杨慧 杨家娣关键词:民族旅游 族群 马康纳(Nean Mac Cannell)及其现代旅游理论 被引量:21 2005年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认为旅游是一种现代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对现代性发展的抵抗,现代人渴望到逝去的岁月和异文化中寻找"真实",引发了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旅游同质化的过程,旅游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杨慧关键词:现代旅游 疏离 舞台真实 朝圣与旅游:特纳“类中介性”研究与旅游人类学 被引量:10 2007年 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1920-1983)是英国人类学“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最初擅长冲突与仪式的研究。他在对非洲恩丹布人的仪式研究中,从象征意义着手,深入探讨了象征的本质属性及象征研究的方法,最终成为象征人类学理论研究大师。特纳继承发扬了阿诺德·范·盖内普(Arnold Van Gennep,1873-1957)“通过仪式”的思想,对其仪式的三段论分析作了更深层的解释,特别是将研究重心放在仪式的第二阶段,大大推进和深化了范·盖内普的仪式理论,并最终将之应用与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研究,即“朝圣”现象。特纳关于朝圣研究理论及所创造的一系列分析概念,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开始在人类学理论中生根发芽的第一步,由此奠定“类中介性”作为旅游过渡仪式研究的基础。 杨慧关键词:朝圣 阈限 通过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