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优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低氧预处理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im-1激酶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被引量:4
- 2016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缺血心肌后存活率低,而低氧有可能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存活。目的:探讨Pim-1激酶是否介导缺氧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设置不同低氧处理时间(0,6,12,24 h)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qP CR及Western blot检测Pim-1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确定最佳低氧处理时间为12 h。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Pim-1抑制剂组,分别进行Transwell迁移实验、细胞凋亡流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评估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及抗凋亡能力;建立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按分组在大鼠梗死心肌周围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制备心肌冰冻切片行DiI染色统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数量;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前后、细胞移植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大鼠心脏功能。结果与结论:(1)低氧处理12 h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im-1、p-Akt及Bcl-2表达量明显升高,Bax、Caspase-3表达量明显降低。(2)低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凋亡能力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低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1周后存活率明显提高(P<0.001);移植4周后,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上述获益可被Pim-1抑制剂抑制。(4)结果证实,低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激活Akt及上调Pim-1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 张优严卫亚沈振亚杨君杰惠杰
- 关键词:骨髓细胞低氧细胞凋亡干细胞骨髓干细胞低氧凋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IM-1
- 非高血压及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 张优
- 低氧预处理通过miR-206/Pim-1介导的抗凋亡途径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 张优
- 上腔静脉电隔离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中的作用
- 张其银张优林佳邹操惠杰
- 不同降压方案对于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的影响
- 张其银张优张宇桢邹操惠杰
-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伴快-慢综合征(TB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RFCA治疗的PAF患者118例,依据术前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分为3组:PAF伴TBS为第1组(16例);PAF伴窦房结功能不良(SND)但不伴TBS为第2组(12例);单纯PAF为第3组(90例)。比较术后各组的房颤(AF)复发率、起搏器(PM)植入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Holter中的最长RR间期(MRRI)值。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第1组的AF复发率和PM植入率与第3组无差异(P>0.05);第2组在AF复发率和PM植入率上均显著高于第1组(P<0.05)和第3组(P<0.05)。第1组术前的MRRI(MRRI0)显著高于第2、3组(P<0.05);第1组术后3个月的MRRI(MRRI3)与第3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F伴TBS患者,无论是否合并SND,均可选择行RFCA;而PAF伴SND,但不伴TBS的患者,应首选PM植入加药物治疗。
- 张其银张优张宇桢张方芳邹操陈弹惠杰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
- 不同年龄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 目的 探讨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170例AMI且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23例),中年组(45岁≤年龄<60岁,69例),老年组...
- 张优
- 不同降压方案对于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疗效的影响
- 张其银张优张宇桢邹操惠杰
- 非高血压及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无高血压及(或)糖尿病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AMI且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170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3例(年龄〈45岁),中年组69例(45岁≥年龄〈60岁),老年组49例(60≥年龄〈75岁)和高龄组29例(年龄≥75)。分析各组患者AMI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高龄组中,女性患者比例明显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中、老年组吸烟史比例明显高于高龄组(P〈0.05)。各组发病诱因及饮酒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中年组身体质量指数(BMI)明显高于老年组及高龄组(P〈0.05)。青、中年组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老年组及高龄组(P〈0.05)。各组HDL-C和UA、病变血管及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高血压及(或)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别、吸烟、家族史、高血脂血症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尿酸、HDL—C对冠状动脉病变无明显影响,不同年龄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未见明显差异;因此,应重新审视年龄、尿酸等危险因素在非高血压及(或)糖尿病的AMI中的作用(尤其在年轻人中),针对处理不同年龄组的主冠心病危险因素。
- 张优谢加张其银董宏凯邹操惠杰
- 关键词: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
- 上腔静脉电隔离在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在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PAF患者103例,依据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结果分为:单纯CPVI组和CPVI+SVCI组,随访1年以上,观察AF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选103例患者共消融120人次,其中11例消融2次,3例消融3次。综合电生理检查及RFCA结果进行分组:单纯CPVI组88例、CPVI+SVCI组15例。随访期间,共计81例成功,累积成功率78.6%;CPVI+SVCI组13例成功,累积成功率86.7%;单纯CPVI组68例成功,累积成功率77.3%。CPVI+SVCI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膈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未恢复。结论 SVC是常见的AF触发灶之一,SVCI有助提高行CPVI的PAF患者的消融成功率。
- 张其银张优林佳刘玉平邹操陈弹惠杰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射频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