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娇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党委
  • 2篇党委制
  • 2篇新中国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历史考察
  • 2篇教育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2篇高等教育
  • 2篇高校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政治
  • 1篇权益
  • 1篇权益保护
  • 1篇权益保护法
  • 1篇全国妇联
  • 1篇网络交易
  • 1篇网络消费
  • 1篇网络消费者
  • 1篇消费者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吴娇
  • 4篇耿化敏

传媒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中共历史与理...
  • 1篇区域治理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历史之脉、科学内涵与传承路径被引量:2
2023年
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走出新民主主义教育之路中孕育形成,在探索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之路中接续成长,在开拓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中传承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愈加鲜亮,成为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的独特禀赋与精神特质。其科学内涵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是高等教育红色基因的政治标识,马克思主义是高等教育红色基因的理论品格,中国道路是高等教育红色基因的实践源泉,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是高等教育红色基因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新征程上,高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关键在于坚定教育自信,根本在于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重在把握“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关系,并以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根本动力。
耿化敏吴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
我的四十年妇女工作经历
2020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全国妇联建立70年。总结党的妇女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有重要意义。我从1937年11月参加革命,至1979年11月调离全国妇联,从事党的妇女工作逾四十年,亲历了党领导的妇女运动特别是全国妇女联合会的许多历史事件。现就其中一些印象比较深刻、有些历史价值的工作片段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希望能对妇女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有所帮助。
李宝光(口述)耿化敏吴娇
关键词:全国妇联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新中国成立妇女工作者
“党管高校”制度探源——新中国高校党委制形成的历史考察
2025年
在全国执政条件下,建立“党管高校”制度,确立党对高校的领导权,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通过调配党员干部、推动建立党组织、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等方式,确立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伴随校长负责制弊病显露,中共改变校长负责制,探索高校党的领导的实现形式。1956年,依据党的八大精神和党章规定,高校从实践上探索校长负责制向党委制过渡的形式,而中共中央对党委制并无具体规定。经过1957年全党整风后的认识强化,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将这一制度明确规定为“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针对“教育革命”以后制度实施中的偏差,1961年“高教六十条”将其发展为“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并明确系和教研室一级党组织发挥监督保障作用。经过这一历史时期的制度创设与实践探索,高校党委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制度安排,为新时期“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制度根基。
耿化敏吴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研究
2020年
大数据的发展给电子商务一次巨大的机会,然而网络交易的欺诈问题、强制交易问题、诉讼的管辖问题、网络消费者举证难等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被侵害后,常常无法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局面就使得经营者更加肆无忌惮。本文通过对网络交易过程中事前监督审查、规范交易活动和事后救济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完善网络交易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建议。从根本上平衡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强化企业保护的职责,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同时适当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真正、合理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网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吴娇
关键词:网络交易公平交易权网络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新中国高校政治辅导处的历史考察(1952—1957)被引量:1
2025年
政治辅导处是1952年至1957年期间高等学校设立的具有过渡性质的政治工作机构,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大学的组织建设和制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目标,必须加强对高校的政治思想领导。在高校中党员干部配备不足、党组织基础不健全和制度建设有待推进的形势下,高校采用重点试行、逐步推广的方式设立政治辅导处,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政治辅导处在实践探索中渐具“党政合一”的组织属性,既是学校党委的办公机关,同时又是学校行政组织的一部分,在党委和校长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政治辅导处下设组织科、宣传科、青年科、群众工作科等工作机构,配备领导干部和政治辅导员队伍,形成相应工作制度,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专责机构的独特作用。作为过渡性机构,政治辅导处的制度设计表现出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征,为各高校提供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的发展空间。在职权行使上,政治辅导处的工作对象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围绕师生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承担四项职责任务:组织开展全校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活动;了解和反映师生思想情况以推动落实各项教育改革措施;将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保证学校完成教育计划;通过鉴定师生政治思想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培养提供参考。在实践运行中,政治辅导处日益显露出组织定位不明、与其他党政机构分工不清、干部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随着高校党的干部条件和组织基础的加强,党组织具备公开出面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条件后,1957年后政治辅导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工作职责改由高校党委履行,原有工作人员大部分转归高校党委,使高校党委更加建立健全,为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建立党委制奠定了组织基础。政治辅导处纾
吴娇耿化敏
关键词:高等教育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