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青松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虾蛄
  • 4篇口虾蛄
  • 2篇幼体
  • 2篇脂质
  • 2篇筛绢
  • 2篇状幼体
  • 2篇网具
  • 2篇溞状幼体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2篇沉子
  • 1篇对虾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标记
  • 1篇增殖放流
  • 1篇中国对虾
  • 1篇年龄鉴定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组织学

机构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范青松
  • 4篇刘海映
  • 4篇陈雷
  • 4篇邢坤
  • 3篇于晓明
  • 3篇吕海波
  • 3篇郝晓鹏
  • 2篇刘奇
  • 1篇孙静娴

传媒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VIE标记小规格中国对虾试验被引量:3
2015年
为研究荧光标记对小规格中国对虾的生长、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荧光染料的保持情况,探讨VIE标记1 cm中国对虾的可行性,采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体长为(1.14±0.06)cm的中国对虾2856尾,暂养1 d后,将其中的2321尾标记虾与6万尾同批非标记中国对虾混养于同一池塘进行了养殖试验。经112 d的饲养,结果发现,VIE标记对虾与非标记对虾在生长发育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存活率低2.7%;VIE标记保持情况良好,虽然标记点不如制作时集中,且位置有所变化,但无论是肉眼直接观测还是用紫外光源观测都能清晰可见。通过斑尾复虾虎鱼对标记虾的捕食试验,发现标记虾不会因身体上的VIE标记而增加被斑尾复虾虎鱼捕食的机率。
刘海映菅腾吕海波于晓明邢坤郝晓鹏范青松刘奇陈雷
关键词: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荧光标记
口虾蛄假溞状幼体捕捞网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口虾蛄假溞状幼体捕捞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具包括矩形的框架(1),在框架(1)上设置有网衣(2),网衣(2)为目数范围是20-30目的筛绢网,网衣(2)的长度范围是1.2-1.8米,框架(1)的上边...
陈雷刘海映于晓明邢坤菅腾吕海波郝晓鹏范青松
文献传递
口虾蛄年龄鉴定和种群动态研究
褐脂质颗粒为细胞吞噬的代谢废物含有脂和蛋白质的黄褐色物质,呈颗粒状,存在于老化细胞中。  本论文首先采用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口虾蛄脑部褐脂质lipofuscin分布和形态结构特征;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分析口虾蛄褐脂质的...
范青松
关键词:口虾蛄超微结构年龄鉴定种群动态
文献传递
口虾蛄脑部褐脂质分布、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解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脑部形态特征,揭示口虾蛄生理年龄与褐脂质(1ipofuscin)含量的关系,采用组织切片、荧光成像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口虾蛄脑中褐脂质的形态、分布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口虾蛄脑位于眼节之后、头脑甲最前方,体积较小:H.E组织切片下脑部细胞核颗粒呈圆形且均匀分布,直径为10~30μm,并在脑前桥细胞团(protocerebral bridge cell mass)区域分布较多;荧光显微镜下褐脂质颗粒呈黄褐色,直径为1~3μm,均匀分布于脑部;透射电镜下可见褐脂质颗粒多聚集分布于近细胞核区域,外被单层细胞器膜,染色密度较其他区域高且均匀。研究表明,整体上口虾蛄脑部褐脂质分布均匀,其形态与其他甲壳动物脑部褐脂质相似。
范青松邢坤刘海映孙静娴陈雷刘奇
关键词:口虾蛄超微结构
口虾蛄假溞状幼体捕捞网具
本发明公开一种口虾蛄假溞状幼体捕捞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具包括矩形的框架(1),在框架(1)上设置有网衣(2),网衣(2)为目数范围是20-30目的筛绢网,网衣(2)的长度范围是1.2-1.8米,框架(1)的上边沿(...
刘海映陈雷于晓明邢坤范青松吕海波菅腾郝晓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