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伦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热回收
  • 3篇蒸发冷却
  • 2篇地源
  • 2篇地源热泵
  • 2篇性能分析
  • 2篇热泵
  • 2篇新风
  • 2篇间接蒸发
  • 2篇间接蒸发冷却
  • 2篇建筑
  • 2篇表冷器
  • 1篇地源热泵系统
  • 1篇动态时间规整
  • 1篇新风系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溶液除湿
  • 1篇生活热水
  • 1篇数据挖掘
  • 1篇填料
  • 1篇能耗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群顶科技...
  • 1篇江苏新东博建...

作者

  • 9篇张伦
  • 7篇张小松
  • 2篇张舒阳
  • 1篇魏宏阳

传媒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建筑热能通风...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乡村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现状与采暖降温人行为调研——以句容陈庄为例
2022年
乡村住宅节能减排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了解江苏地区乡村住宅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对句容陈庄村的住宅围护结构现状、人员的采暖与降温行为、建筑能耗水平进行了实地问卷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该乡村住宅的房间空置率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缺乏保温隔热措施。空调行为主要发生在堂屋和卧室,时间集中在7-8月份,采暖行为主要集中在1-2月份,冬季采暖行为相比夏季降温行为更少。该地区住宅平均年用电量在1696.35kWh/户左右;夏季平均247.69kWh/月,冬季平均为167.04kWh/月,制冷能耗大于采暖能耗。
崔惟霖陈莉莉蒋选张伦
关键词: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能耗
江苏省典型居住建筑地源热泵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实测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对江苏省4个住宅小区地源热泵集中生活热水系统进行了实测,分析了测试期间机组性能和运行情况。实际运行中,系统自动控制的机组启停频繁,启停周期为20~30min;手动控制的机组启动时间集中在用水高峰时段。测试项目机组的实际运行制热COP较额定值偏低,A-2部分热回收机组的热回收比例为16.0%,C-1机组制热COP为3.2,D-1机组制热COP为2.4。地源热泵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普遍存在冷冻水旁通和生活热水旁通的问题。
魏宏阳张伦张舒阳经骏张小松
关键词:生活热水地源热泵热回收
热泵驱动溶液除湿系统流程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本文研究了由热泵提供冷热源的溶液除湿系统,根据冷却/加热模式和溶液循环类型,可形成30种流程。通过对各流程模拟与分析,在满足送风状态条件下,系统所需冷量主要取决于冷热抵消导致的溶液换热损失,所需热量由换热损失和再生空气焓差决定,并进一步比较了换热损失和焓差的影响程度。系统冷/热源温度主要由冷却/加热模式决定。综合各运行参数,I-1和I-3流程能效较高,I-1和I-3流程优劣关系由冷凝热排热温度决定。
曲泓硕张伦张小松
关键词:系统性能
蒸发冷却冷凝除湿复合新风系统优化被引量:5
2018年
为降低常规热泵驱动的蒸发冷却冷凝除湿新风系统负荷,提出在常规系统流程基础上增加由表冷器和喷淋填料组成的单级全热回收模块,得到改进流程Ⅰ,并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保持系统总传热传质能力不变,系统性能随全热回收模块传热传质能力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典型夏季工况下,系统最优性能系数COP相比基础流程提升0.33.为减少回风全热回收过程的损失,提高送风温度,在改进流程Ⅰ的基础上增加送风显热回收模块,得到改进流程Ⅱ,此时系统性能系数COP进一步提升0.12.此外,采用多级全热回收有助于提高空气与水传热传质的匹配性,但会增加水泵功耗,对系统总体性能的提升有限.最后,搭建了基于改进流程Ⅱ的系统试验台,对上述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查小波张伦张小松
关键词:表冷器传热传质全热回收
间接蒸发冷却与冷凝除湿新风系统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间接蒸发冷却与冷凝除湿新风系统是一种基于蒸发冷却技术提出的新风处理方式,用于减少建筑物内新风量需求较大时,新风处理过程中所需的能耗。本文选取热回收效率、火用利用效率和系统综合性能系数(COP)作为评价指标对组合系统进行实验分析,着重考察了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系统降温冷却性能和其适应性。系统COP随进口新风干球温度和含湿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回风量偏小时系统热回收效率及火用利用效率随新风干球温度和含湿量的增大而增大,较新风量和回风量相等时的变化趋势相反。
查小波张伦黄维冬张小松
关键词: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
溶液除湿系统空气状态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研究典型叉流式溶液除湿系统中,溶液循环流量(G_(cir))、冷/热量(Q_(c)/Q_(h))和系统流程对除湿/再生空气状态变化和除湿效果的影响机制。分析不同工况下空气在焓湿图中的过程曲线特征,比较各因素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当G_(cir)约为0.05 kg/s时,溶液除湿系统达到最佳除湿效果;当Q_(c)、Q_(h)比例接近,总量由29.4 kW增加至48.9 kW时,系统中除湿量由3.7 g/kg上升至5.7 g/kg;不同流程中,当冷却对象为溶液时,溶液除湿效果较好。相较于溶液除湿系统中G_(cir)和Q_(c)/Q_(h),溶液除湿流程对空气状态变化和除湿效果的影响程度较大。空气过程曲线在各流程下具有显著特征,溶液除湿流程是影响空气状态变化和除湿效果的核心因素。
曲泓硕张伦张小松纪文彬
关键词:传质
地源热泵系统长期供能模式提取方法与多案例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避免典型日法固有的随机性,构建了一套包含数据预处理的地源热泵长期供能模式提取流程.基于动态时间规整法进行距离度量,采用层次聚类技术对长期运行数据进行聚类并提取其模式.应用该法分析了4个住宅建筑地源热泵系统4 a的供能数据,分别提取了5、4、5、8个供冷模式和6、8、7、7个供热模式.结果表明,供冷模式按波形可分为单峰型和双峰型,而供暖模式全天仅有1个波谷或基本无波动.供冷模式日波幅比供暖模式更大,波动与末端形式有关,用户自主性较差的辐射式末端波幅小、波动少,用户自主性较高的风盘式末端则相反.此法利用了数据的周期性,相较传统典型日法或短期测量法,所获结果更具统计层面的客观性,可为性能评估等研究提供更完善的支撑.
张舒阳张伦张小松
关键词:地源热泵数据挖掘层次聚类动态时间规整
间接蒸发冷却多级新风处理系统的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蒸发冷却技术的热回收特性,设计了一种蒸发冷却新风处理系统,并对核心模块采用实验数据及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模块和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新风独立降温除湿过程具有较大的节能效果和潜力.在新风状态参数为35℃、21.68 g/kg,送风状态参数为19.3℃、9.0 g/kg,全热回收模块中喷淋填料传质单元数为2.5,表冷器换热能力为1.65 k W/K条件下,系统全热回收效率和排风利用效率在循环水流量为1.6kg/s时达到最大,分别为72.6%和82.2%.最佳循环水流量随进口空气湿差和温差的增大及表冷器换热能力的减小而增大,喷淋填料传质单元数的变化对最佳循环水流量影响较小.当喷淋填料传质单元数大于1.3时,表冷器换热能力对系统全热回收效率的影响比喷淋填料换热能力要大.
黄维冬张伦张小松
关键词:蒸发冷却表冷器热回收
概念建模在FSC车架设计中的应用
东南大学力魔车队2015年FSC比赛用车的车架时,需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Catia V5r2013软件作为CAD软件,Ansys Workbench 15.0作为CAM软件.不同于大多数ANSYS APDL或者Wor...
荆鑫张伦吴远航陈舟凯殷国栋
关键词:车架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