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常州市武进科技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桡动脉中膜内膜厚度比值在监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管钙化中的意义
- 2012年
- 目的本研究探讨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以及中膜内膜厚度比值(MITR)与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患者桡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40例CKD5期患者为试验组,于行首次动静脉内瘘术时取桡动脉的修剪为试验组标本;38例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对照组,取其脾小梁动脉为对照组标本。用钙盐特异性染色法(von Kossa法)对动脉进行钙化染色;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IPP6.0)对组织切片进行半定量化图像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组40例患者有12例(30%)有明显钙盐染色阳性,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层,而对照组无明显钙盐染色。试验组MITR与钙盐染色程度呈正相关,试验组IT与钙盐染色程度呈负相关。试验组MT、IMT与钙盐染色程度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MITR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型动脉钙化的早期标志,而IMT不能准确反应动脉的钙化程度。
- 龚立峰卢景奎马桂香唐卫刚许敏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中膜内膜
- 黄葵胶囊联合赖诺普利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赖诺普利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葵胶囊联合赖诺普利组(治疗组)和单用赖诺普利组(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葵胶囊联合赖诺普利治疗IgA肾病比单用赖诺普利能更显著地降低尿蛋白排出,改善肾功能。
- 唐卫刚许敏卢景奎马桂香
- 关键词:IGA肾病黄葵胶囊赖诺普利尿蛋白
- 分析血液灌流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改善情况
- 2025年
- 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钙磷代谢的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就诊的9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纯透析组(45例,接受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与联合灌流组(45例,在单纯透析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钙磷代谢、肾功能、营养及免疫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水平及钙磷沉积均降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_(2)微球蛋白(β_(2)-MG)、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灌流组均低于单纯透析组;两组患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灌流组均高于单纯透析组;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水平均降低(均P<0.05);但NEU水平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方案,可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物沉积,有助于减轻肾损伤,改善营养状态和炎症反应微环境。
- 唐霄杨许敏
-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灌流维持性血液透析钙磷代谢
-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易感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方法:选取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行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的患者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至少跟踪调查24个月,除非患者出现腹膜透析失功或者死亡。其中有40例患者并发有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设为腹膜炎组;另外36例患者没有并发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设为非感染组。对40例患者并发有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再分三个时间点进行自身配对观察:置管前、感染前、感染后。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前腹膜炎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较非感染组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较非感染组低,且均有统计学差异。腹膜炎组患者三个时间点自身配对比较发现,腹膜炎感染后分别与感染前及置管前相比,血清碱性磷酸酶、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三者均有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感染前与置管前相比有所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但升高后计数仍在正常范围。结论:腹膜透析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均是易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预测指标。
- 龚立峰卢景奎许敏许巍唐卫刚姜维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易感因素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联用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免疫功能、心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收治的82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41例,血液透析治疗)和B组(41例,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透析治疗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均增加,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均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降低,但B组变化幅度均小于A组(均P<0.05)。结论 ESRD患者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案能更有效地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且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较小。
- 钱小莉许敏
-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