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穴位埋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不良反应的基础理论探讨
-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常伴随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及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传统西医干预存在耐药性与代谢负担等局限性。本文聚焦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穴位埋针技术,通过系统整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机制,探讨其缓解化疗毒副反应的可行性。中医认为...
- 冯安华王杨
- 关键词:针灸推拿学穴位埋针多发性骨髓瘤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微小RNA 210、微小RNA 25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微小RNA 210(mir-210)、微小RNA 25(mir-25)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潍坊市中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方案。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724(CA724)]、微小RNA(mir-210、mir-25),以及生活质量问卷(QLQ-ST022)评分。结果B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早期肿瘤退缩、肿瘤反应深度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EA、CA242、CA724、mir-210、mir-25、QLQ-ST022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仅能够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还能够通过调节miRNA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挥更深层次的抗肿瘤作用,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冯安华王帅郝永杰钟利华王杨
-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晚期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 胰腺癌相关特异性N-糖链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4%。而胰腺癌特异性标志物对肿瘤患者的筛选、诊断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监测都有着重要作用,且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特异性N-糖链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因此本研究从糖基化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N-糖链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胰腺癌相关的特异性N-糖链的实验技术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 王杨蔡新生崔涛王广春闫朝光林艳艳
- 关键词:N-糖链糖基化肿瘤胰腺癌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化疗结束后24h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4x109/L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两种处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以及两组患者化疗前后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12.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前炎症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的炎症细胞因子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免疫相关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免疫相关细胞CD^+3、CD^+4、CD^+4/CD^+8和NK细胞高于对照组,CD^+8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化疗后早期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 王杨王志刚王帅冯安华
- 关键词:结肠肿瘤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炎症因子
- 华蟾素制剂在肿瘤患者的临床使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住院肿瘤患者使用华蟾素制剂的应用特点,为华蟾素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ASSPharmAssist系统调取潍坊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使用华蟾素制剂的住院患者数据,使用Excel 2016软件对人口学特征、诊断信息和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63例患者,使用华蟾素制剂629例次,调查发现肿瘤患者中男性[平均年龄(63.00±9.70)岁,57.02%]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9.11±10.83)岁,42.98%],平均年龄(61.31±10.37)岁,涉及前5位癌症种类为肺癌(44.45%)、结直肠癌(28.94%)、胃癌(9.51%)、食管癌(4.10%)、肝癌(3.02%),华蟾素制剂主要用药方案为联合化疗方案(36.57%),存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药物、镇痛药物以及放疗等方式联合应用230例,其中77例(33.48%)未出现ADR,119例(51.74%)为一般ADR,34例(14.78%)为严重ADR。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剂量过大的情况,用药疗程主要集中在10 d以内。结论华蟾素制剂主要用于肺癌以及消化道癌化疗前和化疗时用药,目前其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需进一步验证和阐明,缺乏用药疗程的统一资料,应警惕剂量过大引发的心脏毒性。
- 周秀丽刘宝生马文明汪琪王杨赵世鹏
- 关键词:华蟾素结直肠癌食管癌肿瘤化疗
- VDCP方案及大剂量甲氨蝶呤交替化疗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 2016年
- 观察VDCP方案及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交替化疗与EPOCH方案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疗效对比。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21例T-LBL患者,共分为2组,A组14例,采用VDCP方案及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交替化疗,B组7人,给予EPOCH方案化疗,观察1-6疗程。结果: A组14名患者中,12人达到CR,中位生存期15个月;B组7名患者中,仅2人达到CR,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结论:VDCP方案及大剂量甲氨蝶呤交替化疗是T-LBL缓解的有效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李美芳王海英冯安华王杨杨敏
- 关键词:交替化疗VDCP方案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功能、补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功能、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潍坊市中医院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CHOP化疗方案,观察组则在CHOP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液免疫指标、血清补体C3、C4及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M、IgG和IgA水平分别为(1.8±0.2)、(8.6±1.2)、(4.1±1.2)m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80、2.951、10.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补体C3、C4及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分别为(0.8±0.1)g/L、(0.3±0.1)g/L、(68.5±3.9)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4、8.944、18.923,P<0.0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不适、骨髓抑制、脱发和肝肾功能损伤的比例分别为1例(2.5%)、2例(5.0%)、1例(2.5%)、3例(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8、7.440、11.114、7.81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8,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有效地改善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补体水平,抑制血管生长,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王杨刘真真秦丽莉冯安华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功能补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