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雅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与焦虑抑郁关系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及抗焦虑抑郁治疗对T2DM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87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空腹血糖FPG≥7.0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mmol/L)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91例作为对照(正常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T2DM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治疗组分别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两者的对照组均服用安慰剂。结果研究组焦虑状态者检出19例(21.8%),抑郁状态者检出24例(27.6%);正常组焦虑、抑郁检出人数均为2例(2.2%),两组焦虑、抑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5.9±7.1)分、(38.1±9.0)分,正常组分别为(23.1±3.5)分、(2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0.5±5.7)分、(43.0±6.1)分],较对照组低[(52.9±3.7)分、(60.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T2DM患者中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及SAS、SDS评分均高于正常人群,对T2DM并发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抗焦虑或抗抑郁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均有所降低,提示抗焦虑抑郁治疗可能有助于T2DM的治疗。
- 胥勋梅杨舒雅张清曾静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焦虑抗焦虑抑郁治疗
-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497例临床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的特征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上报的SADR报告497份,对报告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怀疑药品给药剂型与给药途径、患者转归、怀疑药品种类、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SADR报告497份包含患者497例,其中女性占62.78%高于男性的37.22%,>70岁老年人居多(占26.76%)。片剂较其他给药剂型发生SADR占比高(41.85%),口服给药(占50.30%)较其他给药途径发生SADR更多。精神障碍类药物(33.80%)、抗肿瘤药物(20.52%)、抗感染药物(11.47%)位居前列。SADR主要累及皮肤(占20.92%)、消化系统(占18.51%)、血液系统(占17.70%)。SADR发生率前6位的药物为奥氮平、唑来膦酸、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上报者多为医师(占82.70%)。497例SADR的结局以好转和痊愈为主,其中好转占比59.36%,痊愈占比19.11%。结论SADR发生种类各异,需重点关注老年群体的用药监护和精神障碍类药物的用药,促进合理用药,发挥临床药师在SADR的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作用。
- 李宜恬陈静何淼泉刘艳群杨舒雅王继生
- 关键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精神药物临床药师
- 降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 目的:
对比降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首先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注射胰岛素降...
- 胥勋梅曾静杨舒雅张清
- 关键词:糖尿病足降纤酶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指导价值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41)和轻症组(n=77),并选取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XO水平组的预后,并观察XO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Hb A1c、血糖、UA、hs-CRP和X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O≥15 U/L患者Hb A1c、血糖水平、UA、hs-CRP、下肢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XO<15 U/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XO水平高于轻症组,有下肢血管并发症患者XO水平高于无下肢血管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血糖、UA、hs-CRP均与XO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XO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 胥勋梅王雯杨舒雅张清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黄嘌呤氧化酶预后
-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科住院且确诊为T2DM的9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有典型眼底改变再将研究组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根据颈动脉内ITM是否增厚分为ITM正常组和ITM增厚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双眼眼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IMT测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MT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组患者平均IMT高于NDR组,IMT增厚组患者的DR发生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T2DM患者的平均IMT高于健康人,其DR与IMT可能存在相关性。
- 胥勋梅曾静杨舒雅
-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颈动脉
- 藤黄酸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藤黄酸(GA)对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影响以及对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4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脓毒症(Spesis)组、低剂量GA组和高剂量GA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法(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低剂量GA组和高剂量GA组于造模前24 h分别灌胃给予50、100 mg·kg^(-1)GA。造模后12 h麻醉处死,收集外周血和小肠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Chui’s评分;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和Bcl2)、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及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比较,Spesis组大鼠肠黏膜受损明显,Chui’s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明显增加(P<0.05);小肠组织中Bax、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Caspase-3、Bcl2、MLKL、RIP1以及RIP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Spesis组比较,低剂量GA组和高剂量GA组大鼠肠黏膜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hui’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小肠组织中Bax、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Caspase-3、Bcl2、MLKL、RIP1以及RI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GA能够减轻脓毒症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这或许与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 曾静杨舒雅钱娴静张清陈娇敬媛媛汪耘吉张栋珉胥勋梅
- 关键词:藤黄酸脓毒症肠道损伤炎症反应信号通路
- 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DK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81±1.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7±0.5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122±8)mmHg,舒张压(74±3)mmH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ACR、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UACR、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DKD患者糖代谢,降低血压,还可改善肾脏功能如UACR、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陈娇张栋珉曾静张清杨舒雅钱娴静敬媛媛汪耘吉胥勋梅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厄贝沙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