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洋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1篇地方戏
  • 1篇宣卷
  • 1篇赵五娘
  • 1篇诗学
  • 1篇书会
  • 1篇情节
  • 1篇窦娥
  • 1篇窦娥冤
  • 1篇戏曲
  • 1篇乡村
  • 1篇乡村文化
  • 1篇洛伊
  • 1篇民俗活动
  • 1篇鸣凤
  • 1篇淮剧
  • 1篇古典
  • 1篇古典戏曲
  • 1篇弗洛伊德
  • 1篇《诗学》
  • 1篇《窦娥冤》

机构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徐洋
  • 1篇王志军

传媒

  • 2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明日风尚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当代音乐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传统淮剧《赵五娘》
2015年
《赵五娘》是传统淮剧剧目,故事主要直接改编自南戏《琵琶记》,题材来源主要是民间赵贞女和汉中郎将蔡邕(蔡伯喈)的传说。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结合淮剧《赵五娘》剧本简要分析了淮剧剧本与《琵琶记》在赵贞女、蔡伯喈以及牛丞相等形象上的区别。
徐洋
关键词:淮剧赵五娘地方戏
《鸣凤记》中杨继盛“梦祖”情节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梦境描写是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它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以及作家思想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鸣凤记》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历史时事剧,真实再现了明代嘉靖年间的政治斗争,可见作者的超人胆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杨继盛"梦祖"情节历来不被重视,但是用弗洛伊德梦的理论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包含了"覆宗绝嗣"的焦虑和"祖先崇拜"等思想,揭示出了"祖先之梦"可能存在的共同特征和文化意蕴。
徐洋
关键词:古典戏曲弗洛伊德
现代城市文化中的锦溪宣卷创新发展研究
2024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社会经济转型,现代化城市建设,人们在吃穿住行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传统民俗土壤却遭遇在居住规划、社会结构、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现代城市文化压倒式冲击,作为附属于民俗活动的锦溪宣卷逐渐被淡漠化,引发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随即开展一系列保护补救措施。1984年,昆山文化馆编创的首部新编宣卷作品《天堂哪有人间好》引起巨大反响,后以此基础创作了多类体裁形式的新编宣卷。通过查阅资料与艺人访谈,发现其中一些作品已具有高度戏曲化创作倾向,在文艺交流活动中多次荣获嘉奖,并以此类新形式宣卷作为文化传承。然而,艺人对新编宣卷的态度却褒贬不一,对宣卷是否应具有“信仰”作用,是否应向艺术化、娱乐化的发展提出疑问。笔者认为,“信仰”功能不应被绝对化,宣卷应随时代的发展以各种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内核依然存留,造就其新的艺术作品,赋予其新的文化意义。
徐洋王志军
关键词:城市化民俗活动乡村文化
从《诗学》看《窦娥冤》的悲剧性
2016年
王国维对于《窦娥冤》悲剧性的赞誉历来得到大家的共识,但是若依据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相关悲剧理论来分析《窦娥冤》,却要将其剔除'世界大悲剧'了。因为《窦娥冤》在西方的悲剧理论里只能定义为惨情剧而不是悲剧。
徐洋
关键词:诗学窦娥冤悲剧
书会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宋元书会与宋元时期的戏剧家、戏剧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书会研究的不断深入,书会从一个谜一样的存在逐渐被人们知晓。书会的出现与科举有关的读书会讲组织有关,是撰演合一、伎艺繁多的民间自发组织,也是文人编写脚本的创作团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书会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越来越多,归纳起来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书会的概念及演变历程;"书会才人"的由来、特点和对文学的影响;马街书会的历史和现状发展研究;胡集书会的研究;目前的书会研究看似饱和,其实还有很多研究点需要更多的学者去挖掘探究。搜寻更新的史料典籍,不惧权威,用全新的视角去分析研究是学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徐洋
关键词:书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