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微微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吸入制剂使用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的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干预组(55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PM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PMT问卷得分和呼吸道疾病量表(Airways Questionnaire 20,AQ20)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PMT评分为(47.05±7.76)分,高于对照组的(43.16±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1,P=0.006)。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AQ20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MT的护理干预可激发COPD稳定期患者的保护动机,提高吸入制剂使用依从性并提高生活质量。
- 丁微微孙秋洁顾鸣洁周晓青王一涵胡蕾
- 关键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吸入制剂依从性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痰标本正确采集率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痰标本正确采集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6月我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的186份痰培养标本采集情况进行分析。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目标,探讨对策并实施,研究活动后标本的正确采集率。结果:品管圈实施后,住院患者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41. 4%VS 79. 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 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患者痰标本的正确采集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丁微微周莉周兰兰胡恒丽朱雯雯
- 关键词:品管圈痰标本合格率
- 自我感受负担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健康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关怀度及健康行为水平,并分析自我感受负担在家庭关怀度与健康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健康促进行为量表(HPLPⅡ)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自我感受负担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健康促进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14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为(36.05±5.20)分,家庭关怀度评分为(84.35±11.74)分,健康促进行为评分为(116.24±17.85)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关怀度、健康促进行为呈负相关(r<0,P<0.05),家庭关怀度与健康促进行为呈正相关(r>0,P<0.05);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自我感受负担在老年慢阻肺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健康促进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为63.34%。结论慢阻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关怀度与健康行为之间具有相关性,且自我感受负担在家庭关怀度与健康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可通过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家庭关怀度,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
- 周兰兰丁微微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感受负担家庭关怀度
- 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到院时间前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得分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COPD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 丁微微俞雪芳
- 关键词:COPD延续性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 保护动机理论指导下的自护行为护理对COPD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MT)指导下的自护行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就诊的106例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MT指导下的自护行为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其预计值的百分比(FEV/FVC%)]、运动能力[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采用COPD生活质量评估量表(CAT)]及呼吸困难程度[采用呼吸困难评价量表(mMRC)]、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并记录呼吸道感染、因症再住院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效能、信息管理、情绪管理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FEV、FEV/FVC%、6MWD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CAT、mMRC、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因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MT指导下的自护行为护理能提高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肺功能及运动能力,从而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不良情绪,并降低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及因症再住院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丁微微周莉朱芳周兰兰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控制自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