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忠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乳腺
  • 10篇腺癌
  • 9篇乳腺癌
  • 3篇腋窝
  • 3篇腋窝淋巴结
  • 3篇乳房
  • 3篇乳房再造
  • 3篇受体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分子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植入
  • 2篇乳房成形
  • 2篇乳房成形术
  • 2篇乳腺癌前哨淋...
  • 2篇乳腺癌新辅助...
  • 2篇前哨
  • 2篇前哨淋巴结
  • 2篇肿瘤

机构

  • 15篇厦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欧阳忠
  • 8篇杨清默
  • 8篇陈双龙
  • 5篇陈文霖
  • 4篇黄于凡
  • 3篇陈贵兵
  • 2篇吴华
  • 2篇杨巧鹭
  • 2篇梁婧
  • 1篇王永胜
  • 1篇聂建云
  • 1篇邵喜英
  • 1篇周恩相
  • 1篇贾兵
  • 1篇乔广东
  • 1篇欧江华
  • 1篇何小江
  • 1篇姚玉民
  • 1篇杨素梅
  • 1篇丁宇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Y01005和诺雷得®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LY01005和诺雷得®在中国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34家医院入组188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LY01005或诺雷得®治疗,每28 d 1次,连续给药3次,所有患者同时口服他莫昔芬治疗。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给药第29天至第85天血清雌二醇(E2)维持在绝经后水平(≤30 pg/ml)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血清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较基线的变化及安全性特征。研究也评价LY01005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结果共有18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入组,187例患者接受LY01005或诺雷得®治疗。LY01005组(n=93)和诺雷得®组(n=94)给药第29天至第85天维持在绝经后水平(E2≤30 pg/m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3.1%及86.3%,两组累积概率的率差为6.8%(95%CI:-2.3%~15.9%),满足主要疗效指标率差的95%CI下限不低于-10%,达到非劣效标准。两组第29天给药前至第85天血清E2、LH、FSH与基线相比变化相当(E2:89.34%~90.23%和82.11%~85.02%;LH:88.89%~95.52%和89.70%~97.02%、FSH:75.36%~80.85%和73.07%~80.24%)。LY01005组受试者连续3次给药后,血清LH和FSH均在首次给药后呈现一过性升高,在第2天达峰,随后开始下降,第29天血清LH和FSH浓度达到较低浓度水平,之后维持在该浓度水平及以下直至第85天。两组安全性特征相似。结论LY01005每28 d 1次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可持续有效维持血清E2至绝经后水平,临床疗效与诺雷得®相当,安全性特征相似,整体耐受性良好。
邵喜英张清媛牛钊峰李曼王京芬陈占红骆瑞珍乔广东王建国钱立元杨荣华陈振东王剑姚玉民欧江华孙涛程巧王永胜黄健赵鸿鹰苏乌云欧阳忠丁宇陈莉林杨素梅崔猛胜臧爱民周恩相范培芝张静刘强滕月娥李卉聂建云杨谨王晓稼江泽飞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效学药代动力学
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所致皮瓣坏死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最准确的方法,但会带来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则可以避免这些术后并发症,并被认为是除炎性乳腺癌以外,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乳腺癌SLNB的示踪削包括蓝染料和核索标记等。
杨清默欧阳忠黄于凡陈双龙
关键词:皮瓣坏死腋窝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清扫术乳晕区
肾移植术后新发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研究显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malignancy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MART)的发生风险呈逐年增加,在我国约为2.2%[1]。与西方国家的好发类型不同,我国大多以泌尿系统肿瘤最为常见,所占比率约50%[2]。尽管乳腺癌所占比例较低,但移植受者相对于普通人群在相同癌症阶段具有确诊年龄小,侵袭性高和预后差的特点[3-5]。移植物保护和肿瘤治疗的平衡是临床医生遇到的难题,国内外对于肾移植后新发乳腺癌的报道侧重于发病因素和病理分析,关于综合治疗的策略鲜有报道且参差不齐,导致这类患者的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报道我院2021年3月确诊的1例肾移植术后17年新发乳腺癌患者,对其各阶段治疗进行了密切随访和全面分析,旨在提倡积极开展多学科讨论,为此类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张宇思欧阳忠陈双龙杨清默陈文霖
关键词:肾移植文献复习
99Tcm-3PRGD2SPECT/CT与钼靶在乳腺癌诊断及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比较研究
陈贵兵欧阳忠王凡贾兵吴华
应用自体脂肪移植修复乳房再造术后凹陷畸形
欧阳忠
钛化聚丙烯网片在乳腺癌术后硅凝胶假体即刻假体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钛化聚丙烯网片(TCPM)在乳腺癌术后硅凝胶假体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在我院行TCPM加硅凝胶假体即刻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26例,其中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7例,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术19例,分析手术情况,术后效果,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8.46±5.9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3.85±17.68)m 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10~14 d。再造乳房外观评价"优良"率为88.46%(23/26)。术后即刻血清肿3例,经引流后好转。术后切口愈合不佳1例,经抗炎,换药,再次缝合后好转。1例术后3个月及5个月后反复自发性血清肿,经引流治疗后好转。1例因排斥反应取出假体及网片。所有患者随访5~21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结论:TCPM在硅凝胶假体乳房再造中,可以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假体覆盖,简化手术流程,操作简便,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中适合推广。
杨清默陈文霖陈双龙黄于凡梁婧杨巧鹭欧阳忠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乳房成形术假体植入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受体表达差异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新辅助化疗(NAC)联合手术治疗被认为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NAC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被认为具有良好的预后,但事实上大多数患者的术后病理都被诊断为non-pCR,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区分这类患者的不同远期结局至关重要。多项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前后经常出现受体表达状态不一致,这部分出现受体转换的人群,目前处于指南共识的交界地带,无论是诊疗策略还是预后预测都具有争议。除了肿瘤异质性,NAC对肿瘤受体表达和肿瘤微环境的调节目前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另有研究提出NAC具有某种内分泌表达的诱导作用,向Luminal分型的转变有望在后期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探究NAC对乳腺癌受体表达和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后续诊疗策略加减法的正确制定,并有望为动态监测受体表达的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希望通过总结迄今为止关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受体表达转换相关机制及后续诊疗相关的研究进展,为这一交界地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奠定基础。
张宇思杨清默陈双龙陈文霖欧阳忠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诊疗策略预后
99Tcm-3PRGD2整合素受体显像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及与钼靶检查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研究99Tc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99Tcm-3PRGD2)整合素受体显像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及与钼靶检查的对比。方法 选取初诊乳腺占位患者84例,均为女性。所有患者行2 h、4 h 99Tcm-3PRGD2 整合素受体显像及钼靶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显像方法(全身显像及胸部SPECT/CT显像)对乳腺癌定性诊断的价值,并与钼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高于全身显像;乳腺癌99Tcm-3PRGD2摄取率[病灶容积最大计数(Tmax)、病灶容积平均计数(Tmean)、Tmax/本底平均计数(B)值及Tmean/B值]均明显高于良性占位(t=2.09-3.19,均P〈0.05),且Tmax/B值差异更为明显(t=3.19,P〈0.01);2 h、4 h显像对乳腺癌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1.25,均P〉0.05)。SPECT/CT显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大于95.0%,联用钼靶后灵敏度可以提高到98.4%;对致密型乳腺患者,SPECT/CT显像与钼靶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2%、83.3%、91.7%和78.6%、76.2%、77.8%,前者的准确率高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5)。结论 99Tcm-3PRGD2 SPECT/CT显像定性诊断乳腺癌具有高灵敏度,是对钼靶的有益补充,尤其对致密型乳腺占位患者具有独特优势。
陈贵兵欧阳忠韩成坤黄劲雄何小江王凡贾兵吴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钼靶分子显像
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及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及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行乳腺癌AC-T或EC-T新辅助化疗的146例患者,其中应用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86例,应用表柔比星60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组与表柔比星组临床病理特征一致,无统计学差异。2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HER-2状态是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组的白细胞降低、消化道反应、脱发及心电图异常等不良反应较表柔比星组明显减少,而手足综合征则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与传统的表柔比星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一致。
杨清默黄于凡陈双龙陈文霖欧阳忠
关键词:表柔比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雄激素受体和NF-κB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年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可在70%以上的乳腺癌中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1]。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其主要生物功能是通过调控一系列基因表达参与炎性反应、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调节。NF-κB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2]。
陈双龙高德宏欧阳忠杨清默
关键词:NF-ΚB雄激素受体人乳腺癌RECEPTORKAPPA炎性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