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昱瑛

作品数:24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淋巴
  • 5篇教学
  • 5篇骨髓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阳性
  • 3篇预后
  • 3篇造血
  • 3篇髓系
  • 3篇贫血
  • 3篇淋巴瘤
  • 3篇急性
  • 3篇骨髓瘤
  • 2篇血液
  • 2篇髓系白血病

机构

  • 2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24篇李昱瑛
  • 14篇高素君
  • 10篇谭业辉
  • 7篇孙京男
  • 5篇李薇
  • 5篇杜忠华
  • 5篇杨岩
  • 4篇胡瑞萍
  • 4篇林海
  • 4篇刘春水
  • 4篇刘晓亮
  • 3篇唐杨
  • 2篇白晶
  • 2篇张明
  • 2篇白鸥
  • 2篇武静
  • 1篇王兴彤
  • 1篇王银萍
  • 1篇魏金婴
  • 1篇张晓君

传媒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肿瘤代谢与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智能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骨髓细胞形态学一直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操作复杂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因其教学资源不足和标准化有限等局限,无法满足新时代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带来新机遇。本文系统阐述人工智能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新进展,深入探讨其应用价值及所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高效的图像识别、精准的形态学分析及标准化的诊断流程,不仅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还通过实时反馈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通过自动化分析和模拟训练可促进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诊断能力的培养,然而,其在应用中仍面临数据质量、个性化教学需求及师资培训等挑战。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优化多维度教学策略,推动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李昱瑛杜忠华韩薇杜雅哲高素君谭业辉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人工智能教学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1概述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通常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贫血。CRA可以发生在肿瘤诊治的任何阶段,大约5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贫血。多项研究显示,贫血会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缩短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而通过合理的治疗,纠正贫血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2012年公布的中国肿瘤相关性贫血调查[1]
李昱瑛李薇
关键词:肿瘤相关性静脉补铁红细胞生成重度贫血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死亡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影响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早期死亡(EM)的因素,建立其预测模型,以期识别EM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7年1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275例NDMM患者,对6个月(EM6)、12个月(EM12)及24个月(EM24)内死亡患者初诊时基线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EM的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中EM6、EM12及EM24的发生率分别是5.5%、12.7%和30.2%;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疾病复发/进展,在EM6、EM12及EM24中分别占60.0%、77.1%及84.3%。影响EM6的因素包括经白蛋白校正的血清钙(校正钙)>2.75 mmol/L和PLT<100×10^(9)/L;影响EM12的因素包括年龄>75岁、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Ⅲ期、校正钙>2.75 mmol/L、血清肌酐>177μmol/L、PLT<100×10^(9)/L及骨髓浆细胞比例≥60%;影响EM24的因素中,除上述影响EM12的因素外,还包括男性和染色体核型1q+。多因素分析尚未发现EM6和EM12的独立预后因素。在EM24的多因素分析中,年龄>75岁、PLT<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1q+是EM24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系数赋分:年龄>75岁:1分;PLT<100×10^(9)/L:2分;染色体核型1q+:1分,建立EM24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 0.626~0.793)。积分≥3分的患者24个月内死亡风险是0~2分患者的26倍,积分0~4分的ND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9、41、22、17.5及16个月(P<0.001)。结论年龄>75岁、PLT<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1q+为EM24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据上述变量构建的EM24预测模型有助于识别EM风险和预测生存,具有较好标准度与区分度。
田梦茹杨珮钰岳婷婷李梦瑶张颖杰张梦雪张立茉闫玉蓉胡中丽杜雅哲李昱瑛靳凤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医学生理论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年
文章分析了医学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性,提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信息化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思维导图训练、半开卷测评、临床科研思维开发、医学人文实践。并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及"思维导图训练"的策略联合融入血液学课间实习教学,与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对比。学生课后反馈显示:融入了新型培养策略的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P=0.008),"教学模式""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满意度均有提升。适当运用上述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医学理论教学效果。
李佩桐刘子玲李昱瑛张晓君高素君
关键词:医学生理论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F168.34例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分析
白鸥李昱瑛刘春水唐杨李薇
文献传递
以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伴溶血为主要表现的铅中毒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铅中毒的发生多为缓慢而渐进的过程,起病隐匿且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误诊或延误诊治。本文报道1例以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伴溶血为主要表现的铅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以期提高对铅中毒的认识。
王晨李昱瑛张明高素君杨岩
关键词:铅中毒贫血溶血
兄弟同患多发性骨髓瘤二例
2017年
例1,男,70岁。因“左侧髋部疼痛伴麻木11个月余、乏力3个月”于2012年2月15日入住我院。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贫血貌,无皮肤瘀斑,左侧髋关节触痛明显,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李昱瑛樊红琼王聪白晶刘春水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同患凹陷性水肿髋部疼痛皮肤瘀斑双下肢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存的不一致性淋巴瘤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女,57岁,2018年6月发现左侧腹股沟肿物,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股沟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局灶性淋巴组织增生,考虑良性病变"。此后患者自觉左侧腹股沟肿物进行性增大,2018年10月肿物逐渐增大至4 cm×3 cm,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腹股沟肿物切除,病理"考虑淋巴瘤"。同时患者出现胃部肿胀,偶有疼痛,于当地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壁弥漫性增厚,胃黏膜活检病理亦不除外淋巴瘤,为明确诊断于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
孙京男谭业辉李昱瑛杜忠华胡瑞萍付玉郭强王银萍高素君李薇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左侧腹股沟淋巴组织增生胃黏膜活检腹股沟肿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鉴别不同病因的临界值优化及评价
2025年
目的验证并优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及临界值,提升其在单纯因子缺乏、狼疮抗凝物阳性、FⅧ抑制物阳性不同病因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检出的不明原因APTT单独延长进行混合纠正试验的患者13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46例。分别采用罗斯纳指数(RI)法、百分比纠正(“Chang”)法、正常参考区间(NRI)法、差值法、孵育后延长时间及百分比法进行结果计算(包括混合即刻和混合孵育2 h)。按照临床诊断分为单纯因子缺乏组(51例)、狼疮抗凝物阳性(LA)组(56例)、FⅧ抑制物阳性组(23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TT延长混合纠正试验的不同判断方法在不同病因者的临界值,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对临界值加以优化,并与实验室现有判读方式比较。结果对于单纯因子缺乏,即刻RI指数<7.5%、孵育RI指数<13.9%时的AUC分别为0.87、0.90,敏感度分别为87.8%、83.8%,特异度分别为72.0%、80.0%,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3%、94.0%,判定准确度从现有规则的84.6%(110/130)提升至93.1%(121/130);对于LA阳性者,即刻RI指数>10.3%联合孵育后延长时间百分比<9.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5%、99.8%,判定准确度从现有规则的80.0%(104/130)提升至86.2%(112/130);对FⅧ抑制物阳性者,孵育RI指数>17.0%联合孵育后延长时间百分比>9.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8%、100.0%。判定准确度从现有规则的89.2%(116/130)上升至94.6%(123/130)。结论验证并优化了APTT延长混合纠正试验鉴别单纯因子缺乏、FⅧ抑制物及LA阳性的判断方法及临界值,能够有效提高判定敏感度和特异度。
翟宏续薇李昱瑛孙京男安倍莹曲林琳
关键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缺乏狼疮抗凝物
水合淫羊藿素(Icaritin)对K562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作用观察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白血病细胞具有特征性的t/(9;22/)/(q34;q11/)染色体易位/(...
李昱瑛
关键词:ICARITIN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MAPK信号转导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