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明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教学
  • 2篇骨科
  • 2篇骨科教学
  • 1篇学法
  • 1篇伊班磷酸钠
  • 1篇预后
  • 1篇酸钠
  • 1篇小儿
  • 1篇小儿骨科
  • 1篇满意度
  • 1篇模型构建
  • 1篇课堂
  • 1篇老年
  • 1篇老年骨质
  • 1篇老年骨质疏松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 1篇教学法
  • 1篇教学模式
  • 1篇教学评价

机构

  • 4篇河北大学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衡水市第四人...

作者

  • 4篇吴晓明
  • 3篇韩晔
  • 2篇师晓强
  • 1篇潘浩
  • 1篇王晓冬
  • 1篇高文山
  • 1篇董红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创伤性脊髓损伤预后的LASSO-COX回归分析及诺莫图预测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预后的LASSO-COX回归分析及诺莫图预测模型构建,以期为临床评估TSCI预后提供可靠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TSCI患者216例,统计治疗后随访12个月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应用LASSO-COX回归分析TS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基于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后不良的诺莫图预测模型。结果TSCI患者预后不良率为38.57%;两组围术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椎管侵占率≥50%、完全损伤、多节段损伤者较多,损伤至治疗时间较长,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胱抑素C(CysC)水平较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微小RNA-133(miR-133a)、血清反应因子(SRF)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至治疗时间、术前椎管侵占率≥50%、完全损伤、血清NLRP3、TGF-β1、miR-133a、SRF、CysC水平均为TS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诺莫图预测模型预测TS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95%CI:0.896~0.962),具有较高预测效能,且该模型的校准度良好,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诺莫图预测模型预测TSCI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87.70%、86.00%。结论损伤至治疗时间、术前椎管侵占率≥50%、完全损伤、血清NLRP3、TGF-β1、miR-133a、SRF、CysC水平均为TS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在预测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罗翠香吴晓明邢东倩
关键词:创伤性脊髓损伤预后COX回归
雨课堂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小儿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雨课堂联合课程引入、学习目标、课前摸底、参与式学习、课后测验和总结(bridge-in,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learnng,post-assessment,summary,BOPPPS)在小儿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实习的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名学生。对照组给予传统授课模式教学,试验组采用雨课堂联合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考试评价2组教学效果,利用自制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课堂提问、课后测试及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践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教学满意度调查发现,试验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雨课堂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小儿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为培养优秀的骨科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刘益雷吴晓明师晓强韩晔
关键词:满意度教学评价
伊班磷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应用伊班磷酸钠对骨折愈后的影响,以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进行科学、合理化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共135例。选取符合股骨颈骨密度(T值<-2.5)的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人,行PFNA手术,分别是不用药物组(A组)、术后1周用药组(B组)、1个月(C组)、3个月(D组)行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mg静点,连续两天,每3个月静点1次。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以及骨密度值变化。收集的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个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共有18位病人因固定失败或死亡而失去随访,组间并发症的发生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在4个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C、D 3组骨密度较术前明显升高,而A组骨密度较术前降低,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不同时间段应用伊班磷酸钠可提高其骨密度,但对其愈后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潘浩王晓冬董红韩晔吴晓明高文山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粗隆间骨折伊班磷酸钠
3D打印、PBL与EBL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 探讨3D打印、PBL与EBL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级骨科专业50名学生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研究组采用3D打印、PBL与EBL相结合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教学考核及评价。结果 研究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3D打印技术的直观性、PBL教学的探究性和EBL教学的实践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骨科教学质量和效果,值得推广。
吴晓明刘益雷师晓强韩晔
关键词:PBL教学法骨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