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启猛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水利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水资源
  • 5篇淮北平原
  • 3篇土壤
  • 3篇淮河流域
  • 2篇玉米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2篇水资源管理
  • 2篇土壤水
  • 2篇农业干旱
  • 2篇取水
  • 2篇取水许可
  • 2篇作物
  • 2篇夏玉米
  • 2篇流域
  • 2篇干旱
  • 1篇地温
  • 1篇地下水
  • 1篇地砖
  • 1篇电站

机构

  • 16篇中华人民共和...
  • 8篇河海大学
  • 5篇南京水利科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安徽省水利部...
  • 1篇山东省水利勘...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淮河水利委员...
  • 1篇安徽省(水利...
  • 1篇天津沃佰艾斯...
  • 1篇淮河水利委员...

作者

  • 19篇王启猛
  • 7篇吕海深
  • 6篇朱永华
  • 2篇欣金彪
  • 2篇付意成
  • 2篇朱国勋
  • 2篇张捷斌
  • 2篇王振龙
  • 1篇严登华
  • 1篇孔令法
  • 1篇朱启林
  • 1篇徐邦斌
  • 1篇苗建中
  • 1篇汪跃军
  • 1篇王发信
  • 1篇李杰
  • 1篇魏传江
  • 1篇张寒
  • 1篇张志刚
  • 1篇张佳

传媒

  • 5篇治淮
  • 3篇节水灌溉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利
  • 1篇灾害学
  • 1篇山东水利
  • 1篇第十六届海峡...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进展及探讨
2017年
"十二五"期间,淮河流域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省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以"三条红线"控制目标为约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升管理能力,2015年四省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目标任务,实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阶段性目标。2016年11月《关于发布"十二五"期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公告》.
王启猛张文杰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制度用水总量水功能区水资源费用水定额水资源论证
淮北平原复合农业干旱和高温事件的特征变化——以蚌埠站为例
2025年
为了更精准地进行水资源调配并制定应对复合农业干旱和高温事件(CADHEs)风险的田间管理对策,需要明晰淮北平原冬小麦在抽穗-灌浆期、灌浆-成熟期以及夏玉米全生育期内CADHEs的特征趋势及潜在驱动因素。基于五道沟水文试验站从1986—2021年的日均温度和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数据,使用标准化温度和土壤湿度指数来识别CADHEs,研究对比了气温突变年(1994年)前后CADHEs的发生频率、烈度以及最大连续天数的变化趋势,并通过Copula方法确定了CADHEs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冬小麦灌浆-成熟期和夏玉米拔节-抽雄期CADHEs的发生频率最高,分别为13和23 d/a;这两个时期CADHEs的烈度最大,且存在较多极值,分别可达5.68和6.00;在这两个关键生长期内,出现连续5 d及以上CADHEs的频率最高,并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最长连续天数分别达到了12和21 d;温度与土壤湿度之间的相关性变化是导致CADHEs增加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温度本身的变动。研究成果为更精确地进行水资源调配,以及制定有效的田间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对于如何调整灌溉制度和提升田间管理水平以应对CADHEs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黄禹鑫朱永华王启猛王启猛吕海深王怡宁朱嘉琪孙千桢
关键词:土壤湿度COPULA函数淮北平原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行初期水量调度监管工作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以下简称东线一期工程)自2013年10月正式通水以来,经过了2013-2014、2014-2015、2015-2016年度的调度运行,水量调度组织实施、工程运行管理等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调水量逐年增加,工程效益初步实现。按照水利部安排,淮委依据《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方案》(试行)和《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东线一期工程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王启猛
关键词:水量调度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管理输水干线南四湖
基于SARIMA模型的五道沟地区0~320 cm土层季尺度地温预测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建立SARIMA地温预测模型。【方法】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2年长系列实测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Sen’s斜率估计、MK检验等方法,开展0~320cm土层地温季尺度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研究,建立不同土层深度(0~320cm)地温SARIMA预测模型。【结果】(1)春季、冬季0~160 cm土层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季除0、10 cm土层外其他土层地温均有显著下降趋势;秋季0、20 cm土层地温具有显著上升趋势;320 cm土层地温在冬季具有显著下降趋势。(2)春季0、10、20、40、160 cm土层地温分别在2006、2013、2012、2015、201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显著;320 cm土层地温在1984年前后开始显著降低。(3)地温数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优度均>0.95,不同土层地温预测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随土层深度增加预测精度提高,MAE随土层深度增加由1.666下降至0.390,RMSE随土层深度增加由2.139下降至0.525。【结论】SARIMA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淮北平原地区地温模拟预测。
蒋鑫平王启猛王启猛刘猛王发信吕海深李杰李杰
关键词:地温时间序列SARIMA模型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典型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的来源及其量化
2025年
[目的]探讨1990—2022年淮北平原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的来源与量化特征,为作物灌溉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法计算降水、地下水对根区土壤水的贡献度,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进行土壤水量化模拟。[结果] 1)夏玉米在0~10 cm土层中,除出苗-拔节期降水贡献度为55%外,其余阶段地下水贡献度均可达到61%~68%;在10 cm以下土层中,根区土壤水主要来自相邻上层土壤水,占比可达74%以上。后期根系逐渐生长至100 cm,尤其在40~80 cm土层,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贡献度明显增大,占9%~22%。2)冬小麦在0~10 cm土层中,除播种-出苗期和返青-拔节期地下水贡献度为50%以上外,其余阶段降水贡献度均可达54%~73%;在10 cm以下土层中,根区土壤水主要来自相邻上层土壤水,占比可达63%以上。但在40~80 cm土层中,地下水与降水贡献度均有提高。3)LSTM模型在量化模拟土壤水方面比多元线性回归更加稳定和准确,模型评价指标R2>0.6,MSE<10,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淮北平原其他站点对上述模拟结果的应用也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论]夏玉米0~10 cm土层土壤水主要来源为地下水,冬小麦0~10cm土层土壤水主要来源为降水;1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的主要来源为相邻上层土壤水(包含降水、灌溉水等)。结合不同生育阶段根区土壤水的来源进行量化模拟,再通过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对灌溉方案进行动态调节,有助于优化灌溉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朱婉婷朱永华王启猛王启猛吕海深王怡宁陆玟彭宇杰许海婷方逸敏
关键词:淮北平原作物土壤水
基于管理目标的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需水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依据生态管理思想,建立基于管理目标的塔河下游生态需水研究体系:首先根据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生态保护规划等进行生态管理分区,在各分区内设定不同的管理目标,并进行生态需水计算。最后综合水资源配置的结果,探讨生态用水及其配置方式问题。研究认为:塔河干流下游生态需水量在不同管理目标下存在显著差异,应综合生态环境、水资源、社会经济等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拟定动态的生态保护目标;以应急输水为主的生态用水方式是有成效的,但由于现行应急输水方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研究区生态存在较大风险;在生态用水配置方面,应该通过优化输水时间和输水方式使有限的水资源与生态需水的时空要求最大化匹配。
王启猛朱国勋张捷斌付意成
关键词:生态需水生态用水水资源配置塔里木河下游
不同生育期涝渍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为探明夏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不同形式和历时涝渍胁迫的响应规律,在夏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分别设置1、3、5 d单涝,3、5、7 d单渍和先涝后渍组合胁迫试验,分析各涝渍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果穗性状、干物质损失和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拔节期涝渍胁迫使夏玉米减产最多,灌浆期次之,抽雄期最少。3种涝渍胁迫中先涝后渍胁迫减产幅度最大。各生育期夏玉米受同种涝渍胁迫后的减产幅度随胁迫时长的增加而增大。拔节期涝水时长超过3 d都可能使玉米绝收;抽雄期和灌浆期减产最多的均为先涝5 d后渍5 d胁迫,产量显著下降49.1%和82.4%。②百粒重和穗粒数共同影响夏玉米产量,不同生育期涝渍胁迫对两者影响幅度不同。拔节期单涝、先涝后渍胁迫主要减少百粒重;拔节期、灌浆期单渍胁迫和抽雄期、灌浆期先涝后渍胁迫主要减少穗粒数;抽雄期单渍胁迫一并影响穗粒数和百粒重;抽雄期、灌浆期单涝1 d、3 d主要影响百粒重,5 d主要影响穗粒数。③涝渍胁迫使夏玉米果穗性状指标受到影响。涝渍胁迫发生在拔节期使穗长和穗粗变短,抽雄期主要影响穗长,灌浆期主要影响穗粗。涝渍胁迫使夏玉米秃尖长度和秃尖比增加,进而导致产量损失。灌浆期涝渍胁迫对秃尖长度和秃尖比影响最明显。④涝渍胁迫导致夏玉米干物质损失和分配比例变化。拔节期涝水时长超过3 d使籽粒占比归零,穗轴占比降低。抽雄期涝渍胁迫主要影响干物质在茎叶和籽粒间的分配,穗轴占比无明显变化。灌浆期涝渍胁迫使干物质在茎叶、籽粒和穗轴间的分配均受到影响。
孙博吕海深朱永华王怡宁周超高佩方晶晶卢怡然王启猛
关键词:夏玉米涝渍胁迫淮北平原
水土保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4年
根据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探讨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利工程维护、水环境保护等各项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张佳孔令法王启猛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淮北平原土壤水和地下水交换特征研究
2025年
研究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交换特征,为淮北平原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建立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根据1986-2021年的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等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根区层土壤水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根据土壤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的差值计算底部渗漏量,用经验公式计算潜水蒸发量,对比分析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交换特征。结果表明:①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处底部渗漏量的值和次数都远低于潜水蒸发;潜水蒸发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0年前较高,数值变化幅度较大,2000年后年产生量总体降低,趋于平稳;玉米平均潜水蒸发量为280.25 mm,平均5 d产生4次,小麦平均潜水蒸发量为314.16 mm,平均5 d产生4次。②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底部渗漏量随生育阶段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底部渗漏量随生育阶段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产生次数较少但单次产生量高;玉米和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潜水蒸发量随时间基本都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玉米灌浆-成熟期的潜水蒸发最为活跃,7 d平均产生次数为5次,小麦拔节-抽穗期潜水蒸发10 d内平均产生次数为9次。夏玉米和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土壤水与地下水的交换以地下水补给土壤水为主;作物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单次潜水蒸发量随时间呈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地下水补给土壤水的能力变弱,底部渗漏量则无明显变化。
孙千桢朱永华王启猛王启猛吕海深王怡宁朱嘉琪黄禹鑫
关键词:淮北平原土壤水地下水
1958-2023年安徽省淮北平原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2025年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示:①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适用于旱涝急转的识别判断;②冬小麦各生育期旱涝急转频次和受灾风险,整体上高于夏玉米,冬小麦面临旱涝急转威胁高于夏玉米;③时空上,安徽省淮北平原旱涝急转频次、平均强度和受灾风险大部地区呈现上升趋势;④冬小麦播种-出苗、出苗-返青和返青-拔节期旱涝急转风险较高,其中播种-出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有恶化趋势,夏玉米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成熟生育期旱涝急转风险较大,且在拔节-抽雄生育期有上升趋势。将各生育期旱涝急转特征与旱涝急转对农作物影响综合考虑,需要对以下生育期及相应地区进行重点防御:冬小麦播种-出苗、返青-拔节和夏玉米拔节-抽雄时期,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蚌埠、蒙城和亳州地区,以及夏玉米灌浆-成熟期的蚌埠地区,这些时期和相应地区将面临较高的旱涝急转风险。
梁晨辉朱永华王启猛王启猛吕海深
关键词:旱涝急转生育期夏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