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ud综合征一例
- 2002年
- 季秀梅王丽英曲东
- 关键词:婴儿染色体病遗传性疾病病例报告
- 轮状病毒肠炎并肠外脏器损害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与肠外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27例住院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肝功检测。结果观察组(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与对照组(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阴性)心肌损害及肝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小年龄组较大年龄组心肌损害及肝功损害发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泻轻重程度与心肌损害及肝损害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及肝损害,且年龄小者受损害的几率较大。临床医生对腹泻患儿应注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及心肌酶、肝功的检测,并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
- 王丽英
- 关键词:轮状病毒心肌损害肝损害
- 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早期体重下降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因为胆红素有神经毒性,应采取有效手段避免出生后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本研究收集本院产科2013年6~12月出生新生儿461例,通过对体重下降的动态观察,确定体重下降程度与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并确定预警值范围。结果和结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较为特殊,母乳性黄疸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高危因素之一,应当提倡科学喂养,加强出院及复诊指导。
- 王丽英郝桂兰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母乳喂养
- 新生儿颅脑损伤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1例高危新生儿做颅脑超声检查,发现异常者同时以CT对照检查。结果发现异常101例(16.53%),其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59例(58.42%),缺血缺氧性脑损伤32例(31.68%)。结论颅脑超声对脑中央部位病变,如脑室系统出血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 王丽英潘晓冬冉德森
- 关键词:颅脑超声高危新生儿脑损伤
- 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低血糖持续时间、症状性低血糖及糖尿病母亲婴儿与其发生脑损伤的关系。结果:反复发作性、症状性低血糖、糖尿病母亲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满意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和反复出现有症状性低血糖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严格控制母亲孕期血糖水平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减轻脑损伤的重要措施。
- 徐友宁王丽英葛丽霞
- 关键词:低血糖症新生儿脑损伤
- 早期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用于新生儿呼吸困难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呼吸困难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选择62例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呼吸困难患儿做研究,随机分2组/31例,对照组-头罩吸氧,观察组-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相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达到93.55%,各项血气指标良好,其中PaO2为(84.01±8.33)mmHg,且呼吸频率及氧合指数的改善程度较大,相比对照组具有绝对优势(P<0.05)。结论结论:在早期使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呼吸困难患儿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 陈孟利王丽英茹强
- 关键词: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困难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DD)的疗效。方法将24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备120例,均采用相同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即开始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出现腹泻后仍继续服用,并加服蒙脱石散。对照组出现腹泻后加服蒙脱石散。结果治疗组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5例(20.83%),对照组继发腹泻51例(42.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能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对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也有较好疗效,故推荐婴幼儿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常规使用微生态制剂来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周婷王丽英
- 关键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婴幼儿
- 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肺外表现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各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住院的78例(男3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9岁)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进行临床致病分析。结果肺外感染占同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33.1%,以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受累为主,分别占44.9%、19.2%、8.9%、10.3%。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学龄期儿童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出现多系统受累,预后良好。发病机理普遍认为与免疫因素相关。由于肺外支原体感染的肺外症状呈多样化,需引起重视,防止漏、误诊。
- 王丽英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支原体IGM抗体肺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