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磊 作品数:9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La对微合金高强钢组织及析出相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检测手段,研究了La对微合金高强钢组织和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显微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少量板条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析出相主要为Ti N、Ti C、Nb C、Nb Ti C2、Ti VC2。随La含量的增加,准多边形铁素体相比例降低,尺寸减小,贝氏体相增多且晶粒变小,残留奥氏体和细小析出相增多。 李兵磊 李兵磊 金自力 瞿伟 任慧平 张玲郁关键词:LA 析出相 钼对低合金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借助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Mo对低合金高强钢热轧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21%的Mo促进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和细小碳氮化物的析出,提高了抗拉强度、塑性延伸强度及伸长率,降低了屈强比,沉淀强化增量提高了16 MPa。 李兵磊 金自力 任慧平 张玲郁 瞿伟关键词:低合金高强钢 显微组织 铸态6016铝合金组织及第二相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电化学方法富集合金中析出相粉末,结合X射线衍射仪鉴定合金中第二相的类型及结构,结合激光粒度仪分析第二相混合粉末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合金中包含Si,Al8Fe Mg3Si6,Mg2Si,Al5Fe Si 4种第二相,具有不同形貌,分布于晶界处和晶内,这些第二相粉末的粒度集中在6~20μm范围内,平均粒径大约12μm. 康学良 金自力 任慧平 张玲郁 李兵磊 王硕关键词:铸态 卷取温度对稀土微合金高强钢组织及析出相的影响 随着汽车向降耗、节能的减量化方向发展,高强钢在汽车制造业领域应用日趋广泛,现在国内外开发的高强钢有传统的微合金高强钢(HSLA)、先进的双相钢(DP)、复相钢(CP)、马氏体钢(MP)、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孪晶诱... 李兵磊关键词:卷取温度 稀土元素 显微组织 析出相 基于CSP工艺取向硅钢抑制剂析出及再结晶脱碳退火行为 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SEM、EBSD和XRD等相关技术,研究了脱碳退火工艺对基于CSP工艺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晶界特征及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退火5 min后,取向硅钢的再结晶晶粒尺寸较小,晶界特征理想,高能晶界Σ3和Σ9富集在{111}<112>、{112}<1 10>和{332}<533>等有利取向周围,促进了二次再结晶过程中高斯晶粒的形成;退火时间为7 min时,大角度晶界和{111}<112>、{112}<1 10>、{332}<533>等有利取向数量下降,不利于高斯晶粒的形核和长大;经不同脱碳退火工艺(3 min、5 min和7 min),析出相总体呈弥散状态分布,析出物在脱碳退火5 min的析出细小且分布均匀。 张程 金自力 任慧平 康学良 李兵磊关键词:取向硅钢 抑制剂 晶界特征 稀土微合金700MPa级高强钢卷取过程中的组织和硬度 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了稀土La对低合金高强钢热轧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添加La含量不同的两种成分钢的显微组织、析出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003%的La,能促进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和细小碳氮化物的析出,使得组织均匀细化。采用在600℃卷取然后以6℃/s冷速冷却35 s到400℃后水冷的工艺,得到的试样硬度最高,且析出的第二相数量最多。 王硕 金自力 任慧平 张玲郁 李兵磊 康学良关键词:低合金高强钢 析出相 冷却方式对稀土微合金高强度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试验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合国内某厂热连轧带钢的具体轧制条件,制定了多道次轧制工艺,研究了冷却方式对稀土微合金高强度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室温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冷却速度在5-25℃/s范围内试验钢均可得到铁素体,铁素体含量约为30%,其平均尺寸约为15μm左右;试验钢选择在铁素体区冷却,冷却速度为10℃/s左右,可以得到细小均匀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含量约为29%,平均尺寸为13μm。 张玲郁 任慧平 金自力 康学良 王硕 李兵磊关键词:显微组织 一种提取Al-Mg-Si系铝合金中第二相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Al-Mg-Si系铝合金中第二相的方法,包括:用锉刀制取合金粉末,在15℃~30℃温度范围内,用足量浓度4%~6%NaOH溶液溶解铝合金粉末,使基体铝溶解,而第二相粉末保留,溶解粉末1小时后,每20分... 康学良 任慧平 金自力 瞿伟 张玲郁 李兵磊文献传递 基于CSP工艺一段式脱碳退火对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晶界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在一段式840℃不同时间脱碳退火条件下,研究了基于CSP工艺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过程中的组织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初次再结晶退火时间为4 min时织构类型较多,分别为{332}<533>、{554}<225>、{111}<110>、{001}<100>、{111}<112>、{001}<110>、{110}<001>、{110}<110>、{112}<110>、{110}<112>、{112}<110>、{012}<001>和{111}<231>等。当初次再结晶退火时间延长为5 min时,{111}<112>取向晶粒数量明显增多,而{332}<533>和{012}<001>取向晶粒比例下降。同时Σ3、Σ5和Σ9晶界比例升高,小角度晶界比例较少,而大角度晶界比例较多,这将有助于在二次再结晶退火时发生高斯织构。继续延长退火时间到6 min以后,Σ3、Σ5和Σ9晶界比例下降,小角度晶界比例提高,此时再结晶晶粒长大。 张程 金自力 任慧平 高鹏越 李兵磊 罗婵关键词:取向硅钢 取向差 晶界特征